与节前相比,CBOT的玉米合约共上涨了10-20美分/蒲式耳,但反观国内玉米期货市场,活跃的9月份玉米合约仅仅上涨了10元/吨左右,而705合约竟比节前的价格还要低,大有跌破节前低点之势。周二,失望的情绪开始在国内农产品市场上蔓延,这导致农产品市场几乎全线下跌。
收购高潮已退
东北玉米现货购销受节日的影响交易清淡,农户们继续沉浸在欢乐的节日气氛之中,玉米深加工的第一个收购高潮已经过去,而南方的客商的采购还没有大规模展开。
今年东北地区在整个冬季保持着高温和少雨雪的天气,但春节期间雨雪天气却多了起来。随着气温的继续升高,农民存储这些湿漉漉玉米的难度开始逐渐加大。前期玉米深加工企业与玉米出口商收购“火拼”,导致玉米收储量比往年大增。
以长春大成公司为例,截至春节前,大约共收购了60万-70万吨玉米,这几乎是目前大成公司所有的库容量,基本上可以满足其半年的需求量。
其他一些主要的东北深加工企业诸如公主岭黄龙、松源赛力事达、吉安生化酒精和吉林燃料乙醇的情况也大致如此。
一方面是农民要急于抛售,另一方面深加工企业基本停止收购,估计在未来半个月或一个月内,东北地区的现货收购不会有太大的起色。港口情况也与节前差不多,南北港口之间价格的相对倒挂局面仍没有太大改观。
南北价格倒挂
有人把目前东北玉米市场的情况形容为“四高”,那就是水分高、气温高、库存高、价格高。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四高”局面呢?深层的原因恐怕还要追溯到整个玉米的基本供需面。
从去年9月开始,国际市场玉米价格开始大幅上涨,中国玉米的出口优势凸现。出口贸易商介入东北收购市场,是引发东北地区玉米收购大战最直接的导火索。收购竞争的结果是东北玉米价格高企,同时各收购主体库存大增。
国内玉米供应目前仍维系从北到南的物流格局,但南北价格倒挂使得贸易商收购的玉米迟迟不能出关离港,这是目前北方港口玉米库存有增无减的主要原因。如今,气温在逐渐升高,无论是农民还是收储企业,保管高水分玉米的难度越来越大,因此,在南北价格没有达成顺差之前,东北地区将面临集中供应的压力。
期价面临回调
国内期货市场显然是受到了这种影响,虽然国际市场强烈上涨,但国内期货价格依然蹒跚。笔者预计国内玉米期货价格将面临回调,但导致回调的原因不尽是现货市场的低迷表现。
过去几年的玉米生产供应在全世界范围内仍没有出现太多的问题,但强烈需求压倒了玉米的供应。期货市场上的投资者在过去和未来之间徘徊,这也是引发玉米期货市场爆发多空大战的主要原因。是相信过去还是相信未来,这是一个艰难的抉择,但这一纷争可能会因3月份美国农业部的种植意向的展望报告而化解。在这紧要的关口,无论是重仓持有玉米多头的国际基金还是普通投资者都要作出选择,表现在盘口上,就是持仓量的削减,交易兴趣的衰减将导致期货价格开始回调。
但从长期来看,玉米回调仍不会危及其上涨格局。从现货方面来看,虽然目前仍有一部分粮食集中在农民手里,但这些仍持有存粮的农民显然已经经受住了春节之际的卖粮压力,他们选定的是常年卖粮的路线。能够向外地提供粮源的贸易商目前开始了与玉米南方客户的博弈,如果南北价格不顺过来,他们只有继续选择待价而沽,所以说后期即使玉米收购价格会回落,但幅度注定不会很大。
对于期货市场的空头来讲,东北玉米市场的“四高”现象未必是一件好事情,“价格高”会延迟玉米出关的进程,“水分高、气温高”可能导致后期的霉变多发,深加工企业的“库存高”意味着更多的玉米被锁定在产区,后期可供外调的粮源不足。
总之,虽然预期玉米价格会小幅回调,但不会破坏整体的牛市格局,这将给那些“非叶公好龙”的看多者再一次的做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