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统计局昨日提供的数据,在工业品出厂价格中,生产资料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月上涨3.8%,生活资料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月上涨1.8%,双双出现上扬格局。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也大幅上涨了4.7%,基本同去年11月的单月上涨幅度持平。显示此轮工业原料价格波动已处于稳步上升通道
油价动力
申银万国宏观经济分析师李慧勇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该月的PPI上涨同石油价格上涨有很大联系。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1月的原油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月上涨4.6%。
李慧勇对此解释说,受冬季采暖供需及美国原油库存减少的影响,去年12月国际原油价格曾适度回调。由于国内原油价格同国际油价之间存在一个月的时滞,上月的上涨效果自然延续到了今年1月,并对PPI产生间接了影响。
石油价格的上升带动了相应衍生产品价格上调。化工产品价格类中,聚苯乙烯价格比去年同月上涨20.3%,顺丁橡胶上涨10.9%,涤纶长丝上涨5.8%。
通胀担忧
另一方面,去年四季度大幅上涨的粮食价格也为本轮PPI上涨助力。四季度粮食价格涨幅达到4.2%,使得处于生活资料核心的食品类工业产品的价格在1月上涨4.8%,为去年11月单月增幅两倍。
去年12月,CPI因食品价格上涨也曾达到了2.8%高位。PPI和CPI的同步走高增加了市场对通胀的担忧。
央行上周公布的2006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便指出,未来价格上行风险有所加大,价格稳定面临潜在压力。
在消费者层面,央行2006年第四季度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居民对物价预期不乐观,未来物价预期指数继续上升。
李慧勇表示,如果14日公布的CPI数据达到2.5%以上,那么货币市场上仍将出现实际利率为负的状况,这样央行或在上半年加快加息步伐。
工业前景仍乐观
但就工业经济整体而言,有效的价格传导机制和良好的经济回报仍将是未来生产领域的常态,工业前景仍乐观。
纵观从2004年1月以来的PPI变动走势,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和工业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之间始终保持着平行发展的态势,价格的传导保持畅通,企业高利润仍能通过价格转嫁予以保持。
不过,央行的报告也提示说,未来投资和信贷需求旺盛,出现反弹的压力仍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