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蕴含着巨大的动能,我们必须对目前影响玉米价格的几大主要因素逐个分析,来找出后期价格可能的运动方向。首先是产地的收购情况,目前东北玉米深加工企业场内库存已趋近既定目标,收购价格在不断微调,虽然黄龙本周的挂牌价逆势上扬了40元,但据了解其扣水扣杂比例畸高,实际收购价并未变化。从销售进度来看,目前吉林农民玉米销售比例已经达到60%,中部地区40%-50%,其他地区70%左右。黑龙江农民的销售比例已经达到60%-65%。
东北玉米价格的高企开始吸引南方企业采购华北玉米,同时本地的深加工企业也在春节前冲刺收购库存,因此华北地区的玉米价格近期保持坚挺,不过由于民工返乡、大学放假春运有所提前,客运列车逐步增加,货运车皮受到制约。据了解,目前黄淮、华北局部地区玉米停装,多数地区车皮发运明显紧张,产区玉米滞留站台,造成贸易商玉米收购减缓。而原来每年5月份左右华北玉米告罄,开始向东北采购玉米的情况预计今年将有所提前,3月份后就将出现华北从主产区向主销区的转变。
其次来看港口情况。目前北方港口现货价格大体平稳,但库存仍然达到130万吨左右水平。1月份为出口高峰期,预计出口量将超过100万吨,目前外贸高峰已经度过。而目前囤积在港口的高水分粮食,大部分将烘干,留至春节后销售,有一部分也将用于期货交割。
饲料需求是目前压制玉米价格的重要一环。1月份以来,我国几个养殖大省的饲料销量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其中猪料下降10%-20%,禽料下降5%-10%,这其中原因一方面是临近春节,上市量增多使得存栏下降,另一方面就是猪高热病的问题始终得不到有效解决,而禽流感的威胁又在增大,此外饲料原料成本的居高不下也限制了饲料企业的需求,一些企业已经开始利用小麦,南方利用木薯进行饲料替代,07年饲料需求强力复苏的时间又被迫向后推移。
我们也必须关注巨量持仓所蕴含的交割风险。从目前了解的情况看,5月的交割量应该达到100万-150万吨,关于巨量交割,这是一柄威力十足的双刃剑,首先是卖方由于前期浮亏、物流问题如果最终被迫砍仓,价格将一飞冲天,另一方面,如果交割量仍如预期般庞大,则买方的资金链,包括后期接货后的销售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将造成玉米市场出现短时期的进退两难尴尬局面。
玉米深加工下游产品表现也不甚理想。淀粉价格目前仍然保持稳定,由于2006年底开工生产的企业不在少数,淀粉市场供应量加大,增加了企业的销售难度,目前淀粉生产企业或为保本经营,或处于亏损状态。近一个月内淀粉市场供需十分平稳,并没有更多因素影响市场。国内玉米酒精市场继续走低,玉米原料价格依旧持高,酒精价格却受到多方打压无法上涨,由此导致的酒精库存增加则又进一步加剧了酒精价格的下跌,面对效益不断降低及激烈的市场竞争,国内酒精企业正面临产能增长过快带来的第一波市场反噬。企业产品库存出现大面积积压,大部分中小型酒精企业被迫停产,甚至包括个别大型酒精企业。据相关部门统计,停产过后国内酒精总体产能下降了近3成左右。整体来看,酒精市场压力较大,市场似乎进入了恶性循环。
最后,1月我国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1.4摄氏度。暖冬带来短期和长期两种影响。短期来看,由于气温偏高,东北深加工企业包括粮商抓紧烘干湿粮,收购意愿严重下降,而农民由于玉米储存能力有限反而着急出手,短期对于玉米价格构成压力。而长期来看,偏高的气温带来植物生长的反常变化。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司长宋连春称,冬季偏高的气温将对来年农作物生产产生不利影响。气温偏高有利于土壤中的虫卵、病菌越冬,易导致春季病虫害蔓延。同时,由于北方地区冬季气候干燥,有可能引发部分地区的春旱和土壤失墒现象。目前华北一些地区正处于越冬期的冬小麦由于长势过快而不得不重新翻种,播种面积已不可避免地出现减少。在玉米产量最大的吉林省,去年入冬以来至今仅下了两场大雪,然而现在地面积存的雪已经开始溶化,春旱正在步步逼近。各种迹象表明,2007年粮食播种期异常气候将成为未来预期粮价走势的一大炒点。
综合以上因素,玉米市场后期的走势脉络逐渐清晰。在春节前至2月末,价格将表现偏弱,0709合约可能回调至1680一线,但3月份之后,价格将展开又一波升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