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12-13日,吉林粮食中心批发市场信息部、市场部一行四人来到了吉林省主要产粮区四平地区的公主岭市、四平市、梨树县,走访了当地主要的玉米深加工企业公主岭黄龙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四平天成玉米开发有限公司、梨树新天龙酒业有限公司以及当地的梨树一粮库,对他们2006年的收购情况进行了调研。总体来看,2006年吉林省的秋粮收购市场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市场收购呈现多元化,竞争表现为无序化
2006年主产区收购市场继续表现为多元化收购,深加工企业、国有粮库、私商粮贩、饲料加工厂以及南方大型贸易企业在产区设点收购,表现突出的是深加工企业及南方有规模、有实力的贸易商在收购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由于2006年国际市场粮食及玉米价格上涨,带动国内玉米价格走高,尤其是前一阶段港口运输趋紧,南方销区到货量骤然减少,导致玉米价格大幅上扬,广东等省价格达到1700元/吨左右,导致在产区出现抢购粮源的现象,这一点从收购企业不断调整收购价格就能看出。2006年10月初新粮上市时长春大成、松原赛力事达国标二等收购价为1260元/吨,公主岭黄龙国标二等收购价为1200元/吨,而到12月,吉林省的主要深加工企业如长春大成、四平天成、公主岭黄龙等国标二等收购价格调整为1360-1380元/吨,其他按水扣量的企业如吉林燃料乙醇、吉安生化、梨树天龙等企业收购价格也基本上和上述企业无大的差距。从收购价格上调的幅度不难看出2006年粮源抢购的激烈性,特别是在深加工企业比较集中的地方,表现更为突出。
在收购市场呈现多元化的同时,我们也不难看出这其中也暴露出很多的问题,即竞争表现无序化。由于2006年秋粮价格反季节上涨,深加工企业、贸易商等预测2007年的价格将基本在高位运行,为避免在2007年用粮季节四处抓粮,因此2006年大肆收购,各出高招,因此市场表现出杂乱、无序的现象。
二、国有企业生存难,沦为南方有实力大贸易商在东北的代收、代储机构
深加工企业、贸易商纷纷在收购市场大展拳脚时,国有企业及粮库却在收购竞争中显得默默无闻,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一是吉林省粮食企业改制刚刚结束,为了保证职工的买断资金,保证改制顺利进行,因此欠农发行一定的贷款,导致贷款困难,收购资金不足。二是2006年玉米价格高企,收购价格平均比2005年高200元/吨左右,国有粮食收储企业觉得风险较大,不敢贸然收购。三是企业实力不足,不足以和目前的深加工企业抗衡,没有竞争力。但与此同时,国有收储企业为了生存走了另一条代收、代储的生存方式,目前吉林省主产区多数粮库均与各深加工企业、南方贸易商等签订了代收代储合同,由他们提供收购资金,并给予一定的手续费,这也是2006年吉林省收购市场表现突出的一大特点。
三、市场监管严格,农发行贷款较为困难
通过了解,笔者发现2006年粮食收购通过农发行贷款比较困难。据悉,管理较好、协调工作做的较好的市县,凭着代收代储合同,合同方首付10%的定金后,农发行给予一定的贷款进行收购,如公主岭市的粮食企业2006年基本上是这种收购方式;而有的市县,尤其是有遗留问题的地方,同时又面临着2007年粮食企业产权制度的分化改革,因此2006年的贷款则较为困难,如梨树县30个粮库无一贷款,收购资金全凭自己实力,因此收购量较往年不可同日而语,粮库院内没有出现往年忙碌的场面,基本上是冷冷清清。
四、深加工企业分布不均造成地区间粮源供应不均
这次调研发现,由于深加工企业分布不均,造成地区间粮源供应不均匀,深加工企业比较集中的地方如四平地区、吉林地区、松原地区,企业间竞争比较激烈,相互抬价的现象时有发生,而深加工企业比较疏散的地方如长春地区、梅河地区,粮源较为充足,产生市场垄断局面。
五、价格高企,市场认可
对于2006年粮食价格高企,企业是如何看待的呢?对这个问题,笔者采访了一些企业经理,他们表示,首先,春节前,出口不能结束,目前吉林省老粮也基本告罄,而市场需求能力却不断提高,因此后期价格肯定会高位运行,即使略有回调,幅度也不会很大,因此基本上对当前的高位价格比较认可。其次,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次粮价的上涨,虽在意料之外,但也在情理之中。从这几年的物价上涨指数来看,一切都在涨,唯有粮食价格还处于90年代的水平,因此这次粮价的上涨既受国际大环境因素的影响,也有其自身的内在因素,按照目前的价格水平也没有达到历史高位,随着当前形势的变化,尤其是我国正在逐步由出口国向进口国转变,玉米又由粮食属性向工业属性转变,将会趋使玉米价格逐步向国际价格靠拢,从这方面看后期玉米价格还有很大的上扬空间。最后,南方销区对这次粮价的上涨的看法是,一直以来,中国粮价的上涨均从南方销区开始涨起,这一次粮食价格的上涨从产区开始涨起,且上涨的幅度如此之大,出乎他们的意料,但也都普遍认可。
六、粮价上涨,农民得到实惠,惜售心理强烈
近几年我国粮食价格一直处于低位,造成农民的收入较低,和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加大,此次粮油价格是受国际粮价、国内流通等影响而上涨,属于市场的正常调整,且仍未达到历史最高粮价,与国际市场的价格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此次粮价上涨,有利于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在可控范围内的市场调整有利于国家的宏观调控,同时减少了国家的财政负担。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由于农民本身素质较低,同时在获得新信息的能力、时间、价格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多缺陷,导致他们片面注重眼前的利益,如目前玉米市场行情看好,收购价格较高,虽让农民受益,调动了他们的种粮积极性,但同时农民惜售心态强烈。一直以来,农民中就有“卖跌不卖涨”的矛盾心理,粮价越涨越不卖,一旦出现突发事件,价格下落,就会出现恐慌性抛售心理,给农民直接带来损失,所以目前农民缺乏应对突发事件的心理承受能力,缺乏获得外界新信息的能力,只关注自己小范围内的信息。
吉林省作为玉米大省,近年来大力发展玉米深加工企业,以玉米为原料的企业增多,对粮食的需求量增大,对粮价有一定的带动作用,而近两年畜牧业开始复苏,饲料加工企业对粮食的需求量增大,特别是南方市场粮食价格上涨较快,这都是造成粮食价格上涨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