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美国新季玉米的出口销售量是五年均值的近六倍,达到了65万吨,而去年同期为10,500吨,五年同期115,000吨。新季玉米销售之所以强劲,因为玉米的长期价格前景相当看多。本月美国农业部将2006/07年度玉米农场均价调高到了每蒲式耳3.00-3.40美元,比上月调高了10美分,远高于上年的2.00美元/蒲式耳以及2004/05年度的2.06美元。这也反映出玉米供应极为紧张。本月美国农业部预测2007年8月底美国玉米库存仅为7.52亿蒲式耳,低于12月份预估的9.35亿蒲式耳,只有上年库存19.67亿蒲式耳的38%,库存用量比降低到了30年来的次低水平6.39%。库存调低的主要原因在于美国2006年玉米产量低于预期,政府发布的最终预估值为105.35亿蒲式耳,比11月份的预估值低了2.10亿蒲式耳(相当于530万吨)。与此同时,尽管美国玉米产量调低,但是出口却作了上调,这也反映出世界其他玉米出口国(独联体和乌克兰)的供应低于预期。
从世界范围看,全球2007年9月底的玉米库存只有8640万吨,库存用量比为11.9%,还不足一个半月的用量,这也是创纪录的低点,相比之下,上年度的库存为1.249亿吨,而2004/06年度的库存为1.308亿吨。全球饲粮库存紧张的一个重要原因和乙醇行业的需求强劲增长有关。还是以美国为例,美国1月4日提交国会讨论的《生物燃料安全法案》要求到2020年,美国乙醇和生物柴油用量达到300亿加仑,到2030年时进一步达到每年600亿加仑,而在2006年美国乙醇产能只有50亿加仑。如此大的产能缺口显然为玉米种植户描绘出极为灿烂的未来,同时也预示出大田作物之间的耕地之争绝不限于2007年春季,而是有可能延续到未来数年甚至数十年――前提是全球能源供需处于偏紧平衡。考虑到全球小麦库存用量比同样位于数十年来低点,也需要播种面积出现增长,而全球耕地面积增长空间有限,水资源紧张,这意味着玉米播种面积的大幅提高很可能威胁到其他作物的播种面积,从而导致玉米以及其他作物的价格在2007年处于高位,并且这波上涨行情有可能持续到2008年。
最后谈一下市场关注的指数基金的动向。截至1月9日的一周,指数基金在CBOT玉米期货市场持有的净多单405639手,仅比一周前减少了15941手。同期传统管理基金的净多单减少了35,432手,达到212214手。很明显,无论指数基金还是传统基金,减持的数量都没有想象的那么多。但是考虑到目前基金所持多单总量庞大,这也于是在从现在到春播结束之间,玉米市场在维持强势的同时,波动也将比以往更为剧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