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国内农产品市场整体冲高回落,外盘大涨所引发的买盘并未能持续,投资者更多的在等待周五晚间美国农业部1月供需报告所带来的线索。大连大豆5月跌14收于2824元,豆粕5月跌14收于2323元,玉米9月涨4至1698元,郑州小麦9月跌16至1858元。
目前全球谷物市场交易商均在焦虑不安地等待周五美国农业部发布的一系列重要报告,其中2006/07年度玉米和大豆产量最终估计值、玉米期末库存数据以及2007年小麦播种面积数据都是期货交易商密切关注的焦点。
周五美国农业部将会出台产量报告、供需报告、季度库存报告,同时还将发布对2007/08年度冬小麦播种面积的第一份预估报告,不过交易商关注的焦点将是玉米产量和用量数据。
由于玉米的饲用、食用以及燃料用途提高,这份报告对今年价格走势意义非常重大。这份报告可能对玉米市场利多,但是对大豆市场利空。如果玉米产量低于市场预期,可能会推动玉米价格上涨。目前全国玉米平均单产在151.2蒲式耳,任何低于150蒲式耳的数据都会令人震惊。上周私人分析机构Informa经济公司预计2006/07年度玉米单产为150.7蒲式耳/英亩,比12月份美国农业部的预测低了0.5蒲式耳。
周五报告可能对大豆市场利空,因为市场普遍认为大豆产量将会上调。上周Informa预计美国大豆产量为32.63亿蒲式耳,比美国农业部的预测高出5900万蒲式耳。单产预计为43.8蒲式耳/英亩,比美国农业部11月份的预测高出0.8蒲式耳。市场知道大豆出口和压榨一直不错。因而对于1月份供需报告来说,市场会仔细关注大豆产量数据以及南美大豆产量数据。
对于小麦,市场关注焦点将是硬红冬小麦和软红冬小麦播种面积。市场普遍认为中西部地区的软红冬小麦播种面积不会达到预期,因为密歇根州、俄亥俄州和印地安纳州降雨过量。堪萨斯州的播种面积可能会提高。
供需报告成关键
美国农业部1月供需报告是短期影响市场的重要题材,而从中期乃至长期来看,全球变暖和厄尔尼诺现象的日益严重则成为农产品市场蕴含的利多因素。目前,虽然美国已是冬季,但华盛顿的居民仍可以穿着短袖衫在晨风中悠闲地慢跑。在2007年来到之际,英美气象学专家除了新年祝福之外,还带来了令人沮丧的消息,他们警告说,在全球气候变暖和“厄尔尼诺”现象的联合作用下,2007年可能成为有记录以来的最热年份,这将对地球带来深远的影响。
专家分析认为影响我国气候异常现象主要表现在:我国北方夏季易出现高温、干旱;而南方易发生低温、洪涝。我国在厄尔尼诺发生后的次年仍发生洪涝灾害,如1931年、1954年、1998年;厄尔尼诺年发生后的冬季,北方出现暖冬。
我国大陆降水主要靠两种天气系统,一是来自西北利亚的冷空气和西太平洋副高边缘的西南暖湿气流汇合而降雨;二是靠西北太平洋生成和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携带来的水汽。在厄尔尼诺年份,热带气旋的减少会造成向我国北方地区水汽输送减少,因而可能造成今年北方地区的干旱,对北方小麦、玉米、大豆的生长带来不利影响。另外,由于在西太平洋洋面局部的高温区的减弱或消失,使得副热带高压减弱,位置偏南,来自西北利亚的冷空气和西太平洋副高边缘西南暖湿气在长江及以南地区长期汇集,形成局部集中降水,造成这些地区的洪涝灾害,从而影响南方水稻生产。
在原油持续下跌,金属市场整体回落的情况下,全球流动性泛滥赋予国际基金手中的大量资金正在寻找出路,而相对来说处于较低位置的农产品市场就是最理想的投资领域。而2007年按照潜在动能划分,最具投资价值的分别是大豆、玉米、小麦,我们正面临农产品市场难得的投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