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珉在会上强调,吉林省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已经达到500亿斤的阶段性水平,现在需要加大措施再上一个台阶,达到550亿斤的水平。实施“沃土工程”,加大西部地区盐碱地改造力度,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土地整理力度,通过地理建设,提高产出能力。引导农民正确判断粮食需求状况,运用市场手段和政策手段,促进农民扩大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调动和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吉林省已经具有发展畜牧业的丰富资源和巨大潜力,要明确畜牧业有限发展的摆位,突出抓好扩能、升级、安全三个环节,加强牧业小区建设,促进饲养方式转变,坚持绿色饲养,加快吉林省的畜牧业发展,推动畜牧产品向皮革、毛纺、食品、生物制药等多领域深度开发。
王珉强调,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要在加快产业发展的同时,抓紧解决好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急迫的现实问题,各级党委政府都要公开承诺抓几件大事,办几件实事,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副省长杨庆才部署了2007年全省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今年吉林省农业总产值要实现1200亿元,继续扩大农村社会保障覆盖面,实现农村10万贫困人口脱贫,新农村试点要扩大到1000个村、100个镇。
去年吉林省粮食大丰收,按照2007年的目标,吉林省粮食总产量正常年景下实现530亿斤的总产量,力争达到550亿斤。农业总产值实现1200亿元,增长8%;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实现1560亿元,增长2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以上;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350万人,新增20万人,增长6%。
2007年,全省农村将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改造农村中小学校舍30万平方米。新建104个乡镇医院,全部解决农村120万人饮用高氟高砷水和30万人饮用苦咸水问题,继续扩大农村社会保障覆盖面,实现农村10万贫困人口脱贫。启动6个县(市)化解乡村债务试点工作,继续推进国有农场管理体制改革,适时推进企业分离办社会工作。
吉林省结束“卖粮难”历史
记者在昨天的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获悉,2006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到544亿斤,连续3年创历史最好水平,在建国以来还是第一次,粮食生产彻底结束了困扰吉林省长达15年之久的“卖粮难”,开始步入了良性循环发展轨道。
去年,吉林省粮食生产连续4年获得大丰收,全省粮食总产量达到544亿斤,比上年增长5.4 %;粮食加工转化达到260亿斤,转化能力达到350亿斤。粮食加工转化能力的提高,不仅拉动了粮价上涨,促进了农民增收,而且打破了卖粮难的瓶颈制约,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人均肉类占有量115.72公斤,连续9年位居全国之首。劳务经济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全年转移农村劳动力330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37亿元,分别增长7.8%和28%。乡镇企业“创业杯”竞赛活动取得良好成效,去年增加值实现877.6亿元,增长21.3%。
县域突破战略的深入实施,使县域经济发展出现了重大变化,2006年县域GDP预计增长19%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增长55%以上,全口径财政收入预计增长16%以上,本级财政收入增长25%,高出全省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2004年以来,吉林省农民收入增幅连续3年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在全国的位次上升到第11位,预计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将达到3600元以上,增长1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