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6年9、10月间,中国出口商以平均每吨约163美元(相当于1276元)的价格签订了430万吨玉米出口合同。但是,在出口商还没有来得及采购现货的时候,国内外玉米期货价格从10月初开始总体呈现较大幅度的反季节性上涨行情,有关人士预测,如果通过市场采购,中国出口商将因此亏损4.3亿元。
中国具有玉米进出口权的只有中国粮油食品集团和吉林粮食集团两家,其他企业必须通过它们出口。
市场一度传言,国家可能在2006年12月底之后,再度在吉林拍卖117万吨玉米。另外,还可能在黑龙江拍卖30万-50万吨玉米,以平抑玉米价格。2006年末,我国玉米库存为3026万吨。其中1000多万吨为国家存储,所以国家有足以影响市场的储备。
但是,上述拍卖传言最终没有实现。一位消息灵通人士透露,国家后来改为内部处理这些玉米。
记者昨天确证,在前不久由吉林省粮食经济学会举办的市场分析会上,有关部门透露,在国家调控下,目前出口玉米已经基本落实完毕,出口商前期面临的收购压力已经得到基本解决。
出口玉米一直是推高价格的重要因素,它的解决有利于稳定国内玉米价格。
2006年10月份,玉米价格约1250元/吨,到12月中旬,产区玉米价格一度探高到1380元-1400元/吨。当时农民仍非常惜售。自2006年12月底始,前期一直大幅上涨的产区价格终于平稳,部分地区小幅走低。
2007年1月5日,长春大成及金成公司新玉米收购价格保持稳定,国标二等挂牌价格为1420元/吨,国标三等挂牌价格为1410元/吨。
中国玉米网总经理冯利巨近日刚从黑龙江回来,他告诉记者,目前产区玉米价格趋稳。
很多加工企业表示,春节前不会轻易调价,但也会根据市场情况做出适当调整,如继续放量,后期价格有可能回落。
分析人士认为,储备轮入进度较快,而利空因素都是潜在因素,短期看市场将面临供应大增而需求减少的局面,贸易商应注意防范风险,此时囤粮并不明智,而农民也应把握时机抓紧售粮。预计玉米现货价格将很快从产区开始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