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市场 » 正文

玉米深加工需求将主导我国玉米价格变化

  作者: 来源: 日期:2007-01-04  
     我国的玉米需求在近十几年中,一直是以饲料为主。尤其是1999年以来这5、6年中,饲料玉米的需求量,占据了国内玉米需求量的75%左右,因此也成为左右和主导国内玉米价格最主要的因素。但是,这种状况自2005年开始起了变化。由于是刚刚在起变化,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自进入2006年,这种变化就已十分明显了,这就不能不引起我们极大的关注。我认为从2006年开始,一直到今后的几年中,在国内,玉米深加工对玉米的需求同饲料对玉米的需求一样,成为影响我国玉米价格变化的最重要因素,甚至会超过饲料玉米对玉米市场的影响力,成为主导我国玉米需求而引导价格变化的最主要因素。这是由于玉米深加工,对玉米的需求量超出了人们的想象,以十分明显的速度在大幅增长。   

    目前,无论是国家官方的分析预测机构及政府有关部门,还是其它的分析预测机构,都在纷纷预计2005年和2006年国内玉米深加工产业对玉米需求的数据。但基本上都认为是在1500—3000万吨之间,约占玉米消费量的10—20%。但是我认为这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分析预测。据我的调查了解,在2005年我国用于深加工的玉米需求数量已高达近2700万吨,占到2005年国内玉米需求量的20%左右。2006年我国用于深加工的玉米需求将要高达4300万吨左右,占到我国玉米需求的三分之一左右。我们可以用数据来论证这一切。   

    玉米深加工的两大类产品,一是淀粉类及其产品,二是乙醇类及其产品。第一类深加工产品的用途,90%是用于食品行业及与食品行业有关的行业,第二类产品的用途是同食品行业,化工行业及燃料乙醇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要预测分析好深加工对玉米的需求,首先要分析好上述行业产品产量及需求增长变化的情况。   一、预计2006年我国玉米深加工的需求量   

    我们在分析预测2006年我国玉米深加工对玉米的需求量,还是要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对淀粉的需求量,

    二是对酒精的需求量,然后才能较为准确地预测玉米深加工行业对玉米的需求量。   ㈠、2006年对玉米淀粉的需求。   

    1、食品行业及与食品行业有关的行业对淀粉的需求   要分析预测对玉米深加工的需求,还是首先从食品行业对食糖及淀粉的需求,从而预计其对淀粉糖和淀粉的需求,来预测其对玉米淀粉的需求。   

    ⑴、2006年含糖食品行业对食糖的需求量。   

    要较为准确地预测2006年含糖食品对淀粉糖的需求量,首先要分析预测2006年含糖食品产量及对食糖的需求。由于连续两年我国食品工业增长速度都在25%以上,而且2006年第一季度,我国食品工业的增长速度仍在25%这个高增长水平。特别是我国1—4月主要含糖食品的产量仍在大幅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对规模以上企业的统计,今年1—4月我国规模以上企业生产的部分含糖食品产量分别是:糖果25.81万吨,同比增长29.6;焙烤食品中的糕点27.25万吨,同比增长21.9%,饼干50.58万吨,同比增长20.6%;速冻米面食品51.55万吨,同比增长66%;乳制品534万吨,同比增长21%;罐头104.8万吨,同比增长13%;含糖饮料中的碳酸饮料266万吨,同比增长17.3%;果汁及果汁饮料259.4万吨,同比增长25.7%;冷冻饮品42万吨,同比增长31%。由此可以看出,2006年我国食品工业的增长速度及其含糖食品工业的增长速度仍然不会低于2005年,因此我们预测2006年我国食品工业及其含糖食品工业对国内淀粉及食糖的需求的增长速度,仍会较高。   

    ⑵、饮食行业对食糖的需求。   

    2005年饮食行业消费额为8887亿元,同比增长17.7%。预计2006年的增速也会达到17%,2006年饮食行业的消费额将达10398亿元,消费食糖将达到100万吨。   ⑶、家庭居民消费食糖预计达到391万吨,同比增长20%,较去年略低。   

    ⑷、2006年医药行业需食糖(包括葡萄糖)64万吨,同比增加10%。   

    ⑸、2006年食糖出口预计为16万吨,同比下降55.56%。   

    ⑹、其它行业食糖需求90万吨。   

    上述各个行业在2006年对食糖的需求约2206万吨,比2005年的1871万吨的需求增长17.90%。   

    ⑺、2006年食糖的供应。   

    ①、2005年甘蔗糖、甜菜糖产量882万吨。   

    ②、2006年国家抛售储糖110万吨。   

    ③、2006年进口及上年结转库存蔗糖预计120万吨(不包括40万吨古巴的进口糖,在国储抛售数量之内)。   

    ④、2006年甘蔗糖、甜菜糖总供应预计为1112万吨。   

    ⑤、2005年国内糖精的内销量为3683.34万吨,比2004年下降21%。2006年1—9月份糖精内销量2540.53吨,同比增加4.89%,预计全年将内销糖精3860吨左右,较04年增长4.8%左右,可替代食糖193万吨。其它合成甜味剂,如甜密素等,2006年内销量预计5万吨左右,可替代食糖240万吨左右。   

    ⑻、从2006年预计的食糖供应和需求的状况看,2006年国内食糖供需缺口高达661万吨,这将由淀粉糖来弥补这个缺口,因此2006年淀粉糖产量要达到881万吨,才能弥补今年我国食糖的供需缺口,而生产这881万吨淀粉糖至少需要881万吨淀粉。   2、食品行业对淀粉的直接需求。   

    ⑴、肉制品2006年产量预计将达1646万吨,同比增长21%以上,需求淀粉52万吨。   ⑵、冷冻饮品2006年的产量将达273.24万吨,同比增长将达26%,需求淀粉27万吨。   

    ⑶、其它食品行业约需淀粉50万吨,同比增长25%左右。   

    3、食品添加剂行业对淀粉的需求。   预计2006年食品添加剂的产量增长幅度仍会有20%以上,由2005年的396万吨上升到2006年的475万吨以上。其中以淀粉为原料的食品添加剂将达349万吨。   

    ⑴、2006年味精产量将达160万吨,增幅将达18%左右,需淀粉原料336万吨左右。   ⑵、2006年柠檬酸产量预计为69万吨,比2005年增长15%,需淀粉约138万吨。   ⑶、山梨醇2006年产量将达55万吨,比2005年增长10%,需淀粉约55万吨。   ⑷、其它以淀粉为原料的食品添加剂将达65万吨左右,同比增长10%,约需淀粉130万吨左右。   

    ⑸、食品添加剂行业2006年需求淀粉合计约658万吨,同比增长22%左右。   4、2006年其它行业对淀粉的需求。   

    ⑴、饮食行业及家庭居民消费2006年需求淀粉约100万吨,同比增长17%。   ⑵、2006年医药工业对淀粉需求约55万吨,同比增长10%。   

    ⑶、工业用淀粉在2006年的需求。由于工业用淀粉的主要行业涂料工业会在2006年继续高速增长,预计2006年工业用淀粉将达150万吨,同比增长15%左右。   ⑷、饲料添加剂对淀粉的需求。预计2006年赖氨酸产量将达46万吨,需淀粉115万吨。苏氨酸等其它饲料添加剂需求淀粉18万吨。   

    5、根据上述各行业尤其是食品工业在2006年对淀粉需求的汇总后,我预计2006年我国对淀粉的需求将高达2107万吨,同比增加626万吨。其中87%为玉米淀粉,则2006年国内需求玉米淀粉将达1833万吨,要生产这1833万吨玉米淀粉,将需求2736万吨左右的玉米。   

    (二)、2006年国内酒精生产对玉米的需求。   

    要较为准确地预计酒精生产在2006年对玉米的需求,,首先要预测各行业对酒精的需求,由此才能预计酒精生产对玉米的需求。   

    1、白酒生产对食用酒精的需求。   

    2006年第一季度,我国规模以上企业的白酒产量为100万吨,比去年同期的82万吨增长21.95%。而第一季度是国内白酒生产的淡季,尤其是每年的2、3月份更是白酒生产的淡季。但即使是白酒生产的淡季,白酒产量的增幅仍在21.95%,那么我国2006年白酒产量的增幅预计会在20%左右,这包括中小规模企业的白酒产量在内。预计2006年我国白酒产量将达855万吨,其中60%以上,即513万吨白酒是用食用酒精勾兑而成的。用食用酒精勾兑白酒的比例,每年都在增加,这即经济、又对产品质量有提高。预计2006年国内需求食用酒精将达257万吨,用以勾兑白酒。   2、用于化工及乙醇下游产品合成对酒精的需求。   

    由于进入2006年后,世界石油价格绝大多数时间里都在60美元/桶以上,比上年同期高出十几美元/桶。因此使得以石油为原料的化工产品生产成本大幅度上升,这极大地刺激了用酒精来替代石油去生产化工产品。所以在2006年用酒精生产的化工产品的需求量增加的幅度,大大超过往年。像用酒精合成法生产的冰醋酸的数量,在2006年就比2005年增长了1倍左右。预计2006年用于化工和酒精下游产品合成的产品,对酒精的需求将高达148万吨。   

    3、2006年燃料酒精的产量预计138万吨左右。

    2006年国家定点生产燃料酒精的企业产能已增加到159万吨。其中吉林燃料酒精公司产能为40万吨,黑龙江省华润公司产能25万吨,河南天冠集团产能50万吨,安徽丰原集团产能44万吨。在这159万吨的燃料酒精产能中,其中有112万吨产能为国家在2002年至2005年国家投资新增的产量,另外48万吨产量是其中的三家企业在原有生产酒精产能基础上改建的。2005年这四家生产了82万吨燃料酒精,供应安徽、河南、辽宁、吉林、黑龙江五个省的乙醇汽油需求。06年国家又新增了河北、山东、江苏、湖北四个省50%左右的地区,实行乙醇汽油。这9个省实行乙醇汽油的地区,在2006年将消费1380万吨左右的乙醇汽油,同比增长15%左右。这是因为上述这九个省在2006年的民用汽车,尤其是轿车的增长量,会像2005年一样,超过20%的增速。在05年,吉林省轿车同比增加20.4%、黑龙江省轿车同比增长23.5%、山东省轿车同比增长21.6%、江苏省轿车同比增长49.6%、安徽省轿车同比增长30.20%。2006年1—5月份的数据已经在验证这一点。在2006年1—5月份,全国的轿车销售量同比增加了30%以上。国内汽油三分之二左右是轿车消费的,轿车在05年和06年增长分别超过20%,必将增加06年国内汽油的消费量,也将使实行乙醇汽油的九个省,06年的汽油需求增长15%左右。   

    4、酒精出口在2006年大增。   

    2005年我国出口了50万吨左右的酒精。进入2006年后,尤其是5月份以后,国际市场酒精价格更是飞涨,在5—6月份期间,巴西的无水酒精出口FOB价格始终在每立方米550美元左右,最高曾达570美元/立方米。使我国酒精在每吨低于巴西酒精30—50美元/立方米的情况下,仍然十分有利可图。因此,我国的酒精在世界酒精的出口市场中十分具有竞争力。这使我国进入2006年后,酒精出口量比去年同期翻番的往上增加。预计2006年我国酒精出口可达100万吨左右,比2005年增长一倍左右。

    5、医药行业需求的酒精,在2006年将达49万吨,同比增加15%左右。

    6、其它行业用酒精约15万吨,同比增加约20%左右。

    7、预计2006年国内对酒精的需求将达707万吨,也就是说2006年只有生产707万吨左右的酒精才能满足国内外的需求。由于2004、2005、2006年国内新形成的酒精生产能力80%以上,是在我国的玉米主产区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河南、安徽、山西、天津等省市自治区,因此2006年所要生产的707万吨酒精,将有70%为玉米酒精。这个比例比2005年还要高。也就是说2006年我国玉米酒精产量将达到495万吨左右,这将在2006年需求1559万吨的玉米才能满足国内对玉米酒精的需求。

    (三)、2006年我国玉米深加工行业对玉米的需求将达4295万吨。  

    通过上面对我国玉米淀粉和玉米酒精在2006年的需求状况,可以得出一个较为明确的结论:2006年我国玉米深加工对玉米的需求量将高达4295万吨,占到2006年国内玉米需求量的三分之一左右,而2005年我国玉米深加工对玉米的需求量仅占国内玉米需求量的20%左右。在2004年以前,这个比例仅在10%左右。这就是为什么在2006年中,国内饲料玉米需求大幅减少的情况下,国内玉米价格不跌反涨的一个重要原因。要是像有些人预计的,2006年我国玉米深加工对玉米需求量为2500—3000万吨左右,仅占国内玉米需求15%—20%左右比重的话,国内玉米价格绝不会比去年同期大涨150元—200元/吨,也绝不会如此坚挺。若是如有些人认为的,国内玉米需求以饲料为主,而且玉米饲料需求下降了10—20%的话,那么,2006年国内玉米价格理应表现为需求不振,供应过剩,价格下跌。单靠有些人预计的玉米深加工企业,今年增加的几百万吨玉米需求,是不会把2006年的国内玉米价格支撑住后,再比去年同期上涨10—20%左右,更不会依然坚挺向上。目前,国内玉米市场这种态势,绝不是仅靠深加工玉米需求增加的几百万吨,而玉米饲料需求又下降了1000万吨左右所能支撑住的,更不是仅靠炒作乙醇汽油概念所能支撑得住的。因为我国今年用于乙醇汽油的需求,也就是138万吨左右的燃料乙醇,需求的玉米还不到435万吨,同比增加仅177多万吨。如今国内玉米价格,在国内饲料玉米需求大幅下降1000万吨左右的情况下,还在大幅上涨,只能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国内玉米深加工对玉米的需求要高达4295万吨左右,比去年增加1628万吨,大大超过了2006年饲料玉米下降1000万吨左右的数量。二是2005年国内玉米产量,绝没有国家有关部门所预计的13937万吨。否则2005年国内玉米产量比2004年的13029万吨,增加了900多万吨,2006年国内饲料玉米还比2005年下降了约1000万吨左右,仅靠有些机构预测的深加工玉米需求,比2005年上升的5、6百万吨的数量,怎么会使今年的玉米价格比2005年同期大幅上涨呢?怎么能保持目前十分坚挺的玉米价格呢? 透过现象看本质。从2006年以来,国内玉米价格一直在不断的上涨,而且时间已超过半年,国内玉米价格上涨停止的迹象并没显现,价格仍如此坚挺。这种现象只能有两种解释,一是2006年国内玉米深加工对玉米需求的数量已达到相当巨大的数量,已大大超过2006年饲料玉米下降的数量,从而左右和引领着2006年国内玉米价格的走势;二是2005年的玉米并未增产,更没有达到13937万吨的产量,而是比2004年的玉米产量有不小的减少,减产幅度在1000万吨左右。由于这两个原因,使得2006年国内玉米需求增加,而供应减少,产生了较为严重的供求失衡,引起玉米价格大涨。若不是上年度末的巨大玉米库存在不断抛向市场,本年度的玉米价格涨幅将更大。

    二、今后玉米深加工,对玉米的需求将左右和主导着国内玉米供需的局面,从而引导着国内玉米价格的变化。

    由于我国玉米深加工对玉米的需求,从2005年便开始大幅增加,尤其是在2006年有了超乎人们意料之外的增长数量,使其对玉米需求数量占到国内玉米需求总量三分之一左右,这个比例比2005年增长了60%左右,而且在2007年仍会增长,将占国内玉米总需求量的32%左右的比重,即对玉米需求量达到5000万吨左右。进入2008年以后,国内玉米深加工行业,对玉米的需求还会进一步增长,有可能在今后几年达到8000万吨左右的数量,占到国内玉米总需求的40%左右。因此,从今以后国内玉米价格,不会再只由饲料玉米需求所左右和引领,而会由玉米深加工的需求所左右和引领。虽然目前国内玉米深加工行业,对玉米需求量还是比饲料玉米的需求量低了许多,可是它每年对玉米需求的增长幅度,却以惊人的速度,超过饲料玉米每年对玉米需求增长的幅度。在今后的二、三年中,饲料对玉米的需求每年的平均增长仅会在5%左右,有时还会下降。可是玉米深加工行业对玉米的需求增长,每年的平均速度会高达15%左右。因此在近一、二年中,玉米深加工行业对玉米的需求量,虽然还比不上饲料行业对玉米的需求量,可是由于其在近二年中,对玉米增加的需求量十分巨大,从而给国内玉米的供需和价格变化,带来比饲料行业对玉米供求和价格更大的影响。同时,玉米深加工企业的效益,要好于饲料企业的效益,他们可以高于市场价格大量抢收玉米,主导着玉米收购价格。此外,那些年加工量达几百万吨玉米的大型玉米深加工企业,一年玉米的加工量,已超过了一些省市饲料玉米的全年需求量,在他们集中收购玉米时,便会对玉米价格产生不小的影响。2006年国内玉米市场的现象,就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可以这样说,今后国内玉米市场的需求与价格的变化,将为玉米深加工行业所左右和主导。我们今后应在关注研究国内饲料玉米需求的情况下,应更多地关注和研究玉米深加工行业的一举一动,以便更好地分析和预测国内玉米的需求变化和价格走向,以使自己在玉米投资领域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