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产区玉米价格止涨企稳 部分地区农民变现意愿增强
12月上旬,随着产区玉米价格的止涨企稳,部分地区农民售粮积极性提高,进而导致玉米上市量增加,引发个别地区收购价格下跌。是什么原因使得农民盼涨心理减弱,售粮积极性提高呢?笔者分析认为:一是节日临近,部分农民变现意愿增强。其中东北大豆后期续涨空间预期较大,而华北地区农民小麦销售基本完毕,因此出售玉米的比例增大。二是小麦价格回落,农民担忧玉米后市存在风险。自11月份以来,我国小麦市场连续6次竞价拍卖,数量近600万吨,有效地平抑了麦价上涨势头,并且部分地区价格开始回落,使得农民担心玉米后市存在下跌风险,因此销售积极性提高。
玉米上市量增企业库存提高 部分企业或明或暗下调价格
随着玉米上市数量的增加,企业库存水平提高到安全水平之上,但由于受到资金及仓储能力的限制,近日部分企业出现压价、限收的现象。以东北为例,长春某大型深加工企业玉米收购价格不断攀升,并且厂门扣量标准仅执行11,以绝对优势吸引着当地及其周边的粮源,通过1个月左右时间的吸纳,当前玉米库存已明显增加,因此该企业在干粮报价未动的情况下,将潮粮收购价下调20元,但是日收购量仍维持在8000~10000吨的水平,可见农民售粮意愿并未跟随价格小幅回落而明显缩减。河南、河北、山东的企业也存在同样状况,其中山东青岛饲料厂当前玉米入厂价为1490元/吨,较中旬回落30元;六合饲料入厂价1480元/吨,回落10元;部分地区虽然收购报价没有明显变化,但将水分严格控制,实际上成交价格暗自下跌。
国内玉米市场拍卖消息盛传 采购主体观望气氛日益浓厚
自国家下发通知旨在稳定玉米市场价格之日起,有关陈粮拍卖的传言就从未停止过。12月19日吉林拍卖7.14万吨陈玉米,全部以底价成交,并且一举被中粮、吉粮两大集团购得,表面上对当前市场没有产生任何影响,但是换一个角度考虑,两大集团有没有可能将这部分质量较差的陈粮转给深加工企业,而从深加工企业替换出新季收购的玉米来用于出口,如果这种假设成为可能,出口粮源将会略微增加一些。一波刚止一波又起,就在榆树拍卖完成之后,中国大豆网又从黑龙江、吉林两大粮食批发市场了解到,黑龙江将于2007年1月上、中旬拍卖24万吨陈化玉米,吉林预定1月中旬拍卖80万~90万吨玉米,具体质量尚未确定,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以陈化玉米为主,这说明参与竞拍的企业资格将受到限定。无论如何,如此庞大的销售预期,已使得粮商的收购备显压力,担忧后市存在下跌风险,停收、限收现象时有发生。
收购资金紧张玉米运输不畅 粮食企业利润空间有所缩小
影响产区玉米市场偏弱的因素很多,不能仅仅归结于农民销售积极性的提高,笔者认为,运力吃紧、收购主体资金紧张以及企业利润缩水等方面对其影响也不可小觑。运力吃紧影响的不仅是销区的到货偏少,更影响到产区粮商的收购心理,在需要支付铁路运输之外费用的同时,粮商的利润被无情地吃掉,玉米外运再次受阻。粮企利润缩水也是价格回落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在玉米价格大幅攀升之后,部分中小型企业不堪重负,出现减产、停产甚至倒闭现象,因此玉米收购市场受到重力冲击。综上所述,在农民销售意愿提高、收购主体压价限量收购、拍卖消息盛传以及企业利润缩水等现实状况的影响下,近日产区玉米市场仍将维持稳中偏弱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