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市场 » 正文

黑龙江省玉米加工业由粗放迈向精深引发战略思考

  作者: 来源: 日期:2006-12-27  
     虽是天寒地冻时节,中粮集团生化(肇东)事业部却有着别样的生机:轰鸣的机器和穿梭的工人,正忙着将“不起眼”的生物废料---玉米秸秆变成燃料乙醇,这种乙醇和所有的燃料乙醇一样可以加入到汽油中转化为乙醇汽油。

    该项目令人兴奋之处,不仅在于使玉米秸秆从以前的“无人理睬”到如今的“大施拳脚”,还在于它使燃料乙醇的提炼路径由以前的“独木桥”到现在的“两条腿走路”。众所周知,如今市场上燃料乙醇几乎都是由淀粉类酒精提炼而成,而加工淀粉类酒精只能是玉米、小麦、薯类等粮食作物,纤维素酒精项目的开发无疑使玉米秸秆转化为酒精再提炼燃料乙醇成为了可能。

    中粮集团的实践仿佛推开了一扇窗,改变了人们对玉米深加工的传统认知,也更多地增加了黑龙江省对玉米深加工业向高、精端演拓的期许。

    “四大变化”引航发展

    黑龙江省玉米常年播种面积在3300万亩以上,总产量在1200万吨以上,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1/10左右。长期以来,玉米一直作为普通粮食和一般饲料进行种植、生产和销售。近年来,黑龙江省玉米由粮食型产业向工业型产业发展,进行精深加工,实现过机增值、增效,玉米开始从农产品转化为工业品,玉米资源潜力得到初步挖掘。

    采访中,省农业产业化办公室赵清学向记者细数了黑龙江省玉米产业发展的四大变化:玉米加工量由少到多。2005年以前,加工量约388万吨,现加工量达800多万吨。深加工的层次由低向高。过去70%-80%是粗加工,而今精加工比例提升到30%。企业规模由小至大。2005年以前,黑龙江省加工玉米能力在5万吨以上的企业有27个,2006年新建加工玉米能力在5万吨以上的企业就有11个。产业链条由短入长。过去生产酒精、淀粉为多,如今向谷氨酸、赖氨酸、柠檬酸、玉米糖浆、麦芽糊精、玉米油、变性淀粉乃至生物化工产品延伸。

    作为见证上述变化的代表企业之一---中粮集团生化(肇东)事业部试验开发纤维素酒精项目具有标志性意义。这家企业专门成立纤维素酒精研发实验基地,在世界上首次尝试将连续蒸汽爆破技术用于酒精生产中,将玉米秸秆经过生化手段提炼成浓度为7%的纤维素酒精,而后加工成浓度为近100%的燃料乙醇。企业经理助理刘甲申说:“用秸秆生产纤维素酒精,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和热点,这个产品出来后能够完全满足汽车燃油技术的标准和要求。”他还表示,随着试验阶段的成功,纤维素酒精的正式工业化生产阶段也马上要变成现实,2007年中粮集团将在肇东投产一个年生产一万吨纤维素酒精的装置,而在2009年末中粮集团还拟在肇东投产一套五万吨的装置。

    亟待破解的制约因素

    绥化,黑龙江省玉米生产大市。总产量一度占全省1/3左右。近年涌现出了中粮生化能源肇东公司(原华润金玉)、青冈龙凤、绥化昊天等一批玉米加工龙头企业,玉米加工能力升至240万吨。采访中,当地政府部门和企业对玉米深加工前景报以乐观态度,但同时也坦言:玉米品种结构不合理、单产年际波动大和产业链条相对较短……这些问题在或多或少地影响着玉米产业的深度走向。

    窥斑知豹。多年研究玉米产业化的绥化市委政研室主任刘占生分析认为,绥化玉米加工业乃至玉米产业发展对全省来说如同“风向标”、“晴雨表”。黑龙江省要真正在玉米产业上破题,必须首先趟出一条“玉米工业化”路子。而目前状况是工业用玉米质量较低,晚熟品种面积大,收获期含水量在20%~30%之间。食用玉米、饲用玉米和加工玉米混种、混收、混储的问题亟待解决。其次黑龙江省玉米加工转化比例低。加工设备落后,加工成本高,80%以上加工产品属于粗加工或一次加工产品,一些具有精深加工意义的产品还处于市场尝试期。此外,生产能力不稳定也是制约因素。遇有旱涝风雹等自然灾害,往往造成大幅减产。特别是农业机械化程度低、灌溉设施短缺,使玉米生产抗灾能力减弱,单产年际波动较大。

    “还必须看到黑龙江省玉米深加工企业总体势单力薄,竞争实力较弱的境况。”刘占生举例说明黑龙江省玉米深加工业面临的挑战。他说,长春大成集团年产万吨化工醇项目已开工,正在规划建设年加工600万吨的“姚家玉米工业城”。河北赵县只有55万人口,却拥有28家淀粉企业,成为华北最大的淀粉生产基地,年创产值10亿元。近几年国内淀粉产量增长很快,2005年玉米淀粉产量近1000万吨。黑龙江省现有玉米淀粉加工能力偏低,在全国市场上所占份额较小。刘占生认为,相比之下,即使经过5至7年努力,绥化玉米加工转化量达到400~500万吨,仍不占明显竞争优势。

    多样化及功能化走向

      日前有报道显示,玉米将在未来几年作为新能源原料而大放异彩。据介绍,国外玉米深加工正朝着少污染、多营养、无公害方向发展,许多产品将成为传统化学合成产品的理想替代品。变性淀粉是近几年的新产品,国外已开发出3000多个品种,而我国只开发出50多个品种,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省农委有关同志介绍,玉米将改变以原始或粗加工产品的形式进入消费领域的现状,取而代之的是多样化和功能化的精深加工产品。据有关报告分析,全国玉米加工市场需求量到2007年将增加到1886万吨,玉米消费总量将达到1.39亿吨。相比之下,食用、种子用等玉米消费量将略有下降。这对黑龙江省大力发展专用玉米生产和玉米深加工,都是良好机遇。

    “不能一提起玉米,首先想到是粮食。而应把它看成是绿色食品、是化工原料、是生态塑料、甚至是布和油。”刘占生认为,发展玉米加工业首要的是打破传统观念。

     据悉,黑龙江省今年玉米总产量1453.5万吨。全省现有玉米加工企业1326个,加工能力1417万吨。省“十一五”规划已明确提出: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牧产品和其他各种可利用生物资源的加工转化增值。

    就黑龙江省玉米产业和深加工业发展,有关人士呼吁:要形成相对集中、比较稳定的玉米生产基地,实行规模化生产和集团化经营,推进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打破“酒精+淀粉”的格局,引入循环经济理念,对产品进行深度梯次开发;依托重点龙头企业的经济实力、文化实力和市场冲击力,培强育壮知名品牌;建立信息服务体系,科技攻关战略升级,增强发展后劲。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