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市场 » 正文

中国农业部2006年11月玉米市场监测报告

  作者: 来源: 日期:2006-12-26  
     近日,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发言人发布2006年11月玉米市场监测信息

    一、播种面积稳步增加,总产再创历史新高

    据最新调查,2006年全国玉米播种面积将比上年增加3%以上。由于总体气候状况良好,有利于玉米生长发育,预计亩产比上年略增,总产量将再创历史新高。

    二、出口恢复增加但同比大幅下降,进口增速加快但数量很少

    2006年10月出口玉米7.3万吨,比上月增长9.9倍,但比去年同期下降81.7%。1-10月累计出口234.3万吨,同比减少69.0%。我国玉米主要出口到韩国、日本、马来西亚。目前我国玉米出口到韩国的到岸价(CNF价格)比美国玉米每吨便宜10美元。

    我国玉米进口主要来自美国。1-10月我国累计进口玉米6.1万吨,同比增长37倍。但数量很少,占国内玉米市场的份额不到0.1%。

    三、国内产销两旺库存稳中略增,国际供不应求库存大幅下降

    2004年以来我国玉米连续丰收。预计2006/07年度国内玉米总供给量将继续增加,比上年度增长5.8%。国内总消费比上年度增长4.2%。其中,饲料消费将继续保持稳中有增的态势,增长1.6%;工业消费因新上马项目较多,生产能力快速增加,加上出口,预计2006/07年度玉米总需求将继续增长。由于玉米新增供给量略高于当年度消费总需求,全社会库存将略有增加。但由于收购市场已经完全放开,多元收购主体竞争激烈,存在区域性、阶段性供不应求的情况。

    今年美国玉米减产,预计2006/07年度全球玉米总产量为6.89亿吨,比上年减产0.7%。全球玉米消费增长较快,将达到7.23亿吨,增长3.3%。由于产不足需,全球玉米期末库存将减少到9000万吨,下降27.7%,库存消费比仅为12.4%,远低于安全水平。贸易方面,预计2006/07年度全球玉米出口量为8081万吨,比上年度增长2.3%。进口量为7841万吨,比上年度减少0.6%。

    四、收购市场竞争激烈,国内价格反季节上升

    在前期季节性回落后,11月中下旬出现较大幅度上涨。主要原因:一是目前正值新玉米季节,用粮企业原来普遍对后市看跌,库存量不大,南北港口存货也较低,国家下发了400多万吨出口配额后,引发收购市场主体纷纷提高价格争抢粮源,农户惜售心理更加强烈,港口价格随之水涨船高;二是东北气温偏高使新玉米上市推迟,期货市场趁机炒作;三是国际玉米价格大幅走高。目前国内价格已基本到达顶部,后期随着新玉米上市量以及南方港口到货量的增加,玉米价格将会步入平稳调整期。11月下旬,国内产区平均批发价格达到1330元/吨,环比、同比分别上涨6.7%、17.3%。其中,华北黄淮产区,环比、同比分别上涨12.0%、16.0%。销区平均批发价格突破了1600元/吨,达到1622元/吨,环比、同比分别上涨11.2%、20.0%,达到近几年来的最高水平。

    五、国际价格继续大涨,国内外价差进一步扩大

    在乙醇加工增长的拉动下,国际玉米消费需求旺盛,而美国农业部却进一步调低了玉米产量预期,导致国际市场玉米价格继续强劲上升,并创下10年来的新高。11月,美国墨西哥湾2号黄玉米平均离岸价和芝加哥期货价格分别为1279元/吨、1087元/吨,环比分别上涨14.7%、13.3%,同比上涨50.5%、44.2%。

    国际价格大幅度上涨导致国内外价差继续扩大。以广州黄埔港为例,11月,美国玉米到岸完税价比同期国内到港价格每吨高出433元,比上月价差扩大了177元。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