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测,2006年的玉米产量是在1.42亿吨,从需求角度来讲,今年玉米的饲用消费量在9600万吨。
日前在北京举办的第34期期货沙龙上,部分专家认为,绝对数字看,玉米确实供过于求,但是实际上由于农民惜售、饲料和深加工需求旺盛,导致玉米市场供应阶段内相对紧张,这是造成玉米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
自10月9日以来,大连商品交易所玉米0705合约的收盘价格,从1417元/吨上涨到昨天的1639元/吨,上涨了222元/吨,涨幅达15.67%。
一位市场资深人士表示,库存结构的变化是导致玉米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新粮的藏粮于民,现在农民并不是惜售,而是不敢销售,因为上市以来每天价格都有新的变化,农民不敢现在大量销售。
截止到目前,吉林地区玉米收购进度只有20%,从实际收购量来看,目前东北地区整体玉米收购量在吉林省只有200多万吨,去年同期收购量已经超过了450万吨。截止到12月中旬黑龙江的收购进度是21%,但是去年同期黑龙江省的收购量已经达到31%的水平。从绝对收购数量来看,目前黑龙江省的收购数量还不到200万吨,而上年同期收购量已经接近300万吨,这两个玉米生产大省,市场上农民售粮的数量同比减少了将近400万吨的水平。
该人士表示,前期南方地区贸易商的采购数量比去年同期降低,东北地区一旦出现玉米价格上涨,广东地区港口玉米存量便开始回落,特别是到12月中旬时广东地区港口存量降到5万吨以下,广东地区饲料养殖企业不惜代价在东北地区大量抢购玉米,造成玉米供应紧张。
上述市场人士同时表示,农民的售粮习惯是春节前和春播前,现在存在着出口商和内贸加工企业抢粮的局面。市场上出价最高的是出口企业,其次是加工企业。在春节以前市场上会表现为这两大集团在市场中的博弈,春节后出口压力小,那时更多表现为内贸用粮。农民在市场博弈过程中,前期占据主导地位,但后期是处于次要地位。后期会更多地回归到基本面的状况上来,藏粮于民的这种状况是不会持续的。
中谷集团饲料公司总经理刘晓雨认为,中国原料紧缺的格局日益形成,饲料成本不断提高的趋势难以扭转,最大宗的玉米,产量增长慢,但是需求这两年除了饲料一直在稳步增长以外,深加工企业上马速度、扩张速度非常快,导致玉米供求发生变化。
美国福四通集团北京首席代表魏东认为,今年国际原油价格创新高,大大刺激了这几年蓬勃发展的玉米乙醇加工。玉米是今年投资基金最为追捧的农产品之一。只要原油价格不低于45美元/桶,乙醇生产势头就不会减弱。按照目前年增5亿蒲式耳用于乙醇加工的速度计算,到2010年美国玉米乙醇用量将超过1亿吨,这样目前充裕的库存将很快消耗殆尽,导致美国及全球供需平衡紧张,这也是造成玉米反季节大幅上涨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