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独家视点 » 正文

央行研究局:当前价格走势与未来趋势分析(2)

  作者: 来源: 日期:2006-12-22  
     (四)肉禽蛋价格的恢复性上涨推动食品价格上涨

    受禽流感影响,2005年下半年至2006年上半年,肉禽蛋价格同比下降较多,肉禽蛋的供应也有所减少,2006年下半年随着禽流感影响的减弱,肉禽蛋产品的需求出现增长,拉动肉禽蛋价格恢复性上涨,11月份蛋、肉禽及制品价格同比上涨较快,涨幅分别高达10.3%和7.6%。

    二、PPI回落的主要原因是国内供求关系改善和国际油价回落

    (一)总需求增长总体放缓,缓解了PPI上涨的压力

    1.宏观调控作用显现,投资增速明显下降

    上半年以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严把土地、信贷闸门和严格执行技术、环保、安全等市场准入标准,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快增长,取得了明显效果,投资增速下降。1-11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26.6%,较前三季度低1.4个百分点,较2004和2005年同期分别降低2.3和1.2个百分点。特别是,产能过剩和潜在产能过剩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都有比较明显的回落。

    投资增速回落,导致投资品和生产资料的需求增长减缓,生产资料价格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的上涨压力缓解,价格涨幅回落。

    2.受投资增速下降和出口退税政策的影响,净出口增长加快

    前三季度,全球经济依然保持强劲增长,我国主要出口国的经济增长仍然较快。美国经济增长虽然减缓,但仍然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欧元区仍处于持续复苏的轨道,保持较好的增长势头;日本经济增长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此外,印度和俄罗斯经济仍维持较好的增长业绩。

    9月15日国家下调或取消了高能耗、高污染和低附加值产品及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取消了大部分非金属矿、煤炭、天然气等产品的出口退税,降低了钢材、部分有色金属、纺织品、家具等产品的出口退税率,该政策在2007年开始全面实施。为了在年内享受出口退税优惠,企业在下半年突击出口。

    下半年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降导致了国内需求增长减缓,一方面给国内不断扩大的产能带来了压力,国内产品开拓海内外市场的压力和动力增大,国内产品替代进口产品的趋势增强,出口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减少了对进口产品的需求。

    在世界经济增长依然强劲、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和国内投资增速下降的综合影响下,下半年,我国出口增速加快,进口增速回落。1-11月出口同比增长27.5%,比上半年提高2.3个百分点,其中8至11月出口月同比增速分别为32.7%、30.6%、29.4%和32.8%,比前7个月增速有显著的提高;1-11月进口增速为20.6%,比1-8月份回落1.0个百分点,比同期的出口增速低6.9个百分点。特别是9、10、11月进口增速比8月份有明显下降。1-11月净出口达到156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2%。

    尽管我国净出口在下半年增长速度加快,但由于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远大于净出口规模,且投资增速下降较多,总体上,下半年我国总需求的增速有所放缓,缓解了PPI和原材料燃动力购进价格继续上涨的压力。

    (二)国内产能增长较快,总供给结构改善

    在产能总量上,2003年以来投资形成的产能陆续释放,供给总量明显增加。根据国家统计局工交司三季度对企业的调查,45.3%的企业在今年内有新产能投产或产能扩建,其中年内新增产能为去年产能10%以内的占37.0%,10-20%的占35.5%,20-30%的占14.8%,30%以上的占12.7%。

    在供给结构上,煤电油运和原材料等瓶颈行业在2004-2005年投资增长很快,产能增长较快,使得总供给结构明显改善,产品供给的瓶颈制约基本消除。原来供给不足的煤炭、电力等行业,目前面临产能潜在过剩,运输紧张的压力目前也得到极大缓解。国家统计局工交司三季度对企业的调查显示,80.2%的企业反映电力供应正常,只有1.7%的企业反映电力供应严重不足;81.2%的企业煤炭供应正常,只有1.3%的企业反映煤炭供应不足;只有9.8%的企业反映原材料供应紧张,比二季度下降2.1个百分点。

    (三)国际原油价格回落带动国内燃料动力价格回落

    二季度以来,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导致一些主要工业国家和地区的石油消费需求增长放缓。而在石油供给方面,由于没有自然灾害(主要是飓风)的破坏,国际地缘政治局势相对缓和,美国的炼油能力明显提高,汽油库存较为充足,世界石油供给充足。世界石油供求状况极大好转,以及国际石油投机商和投机基金逐渐退场,导致9月份以来石油价格明显回落。WTI原油现货月平均价格在9、10月份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了0.9%和4.8%,11月份同比仅上涨1.2%。国际石油价格的回落,带动了国内燃料动力价格的逐月回落,11月份国内燃料动力价格同比涨幅回落至4%,国内PPI涨幅也随之回落。

    另外,受世界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近期国际铜、铝价格的回落,镍、铅、锡、锌价格涨势趋缓,对于缓解国内有色金属价格上涨压力、PPI涨幅的回落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房价变动的原因分析

    (一)国内房价变动的国际背景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大部分国家与地区的资产价格都大幅上涨。以英国房价为例,2006年上半年,其房价比2000年年末上涨幅度超过100%,同期美国的房价涨幅也超过60%。其他国家与地区房价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

    (二)宏观调控效果有所显现,房价涨势趋缓

    跟随英国、美国等国家房价上涨的步伐,我国房价也于1999年末、2000年初开始上涨,在2004年涨幅达到高峰,最近涨幅有所缓和,这主要与宏观调控有关。2006年5月29日以来,国务院关于房地产宏观调控文件及相关配套政策出台后,房屋销售价格指数由今年峰值5月份的105.8逐步下降至9月的最低值105.3,10月份略有上升,为105.4。总体来看,房屋价格涨幅总体趋缓,显现了宏观调控的初步效果,但是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少数城市房价涨幅仍然较高。

    (三)房地产投资增加,购房贷款略有下降

    1-10月份,全国共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46万亿元,同比增长24.1%;其中,完成商品住宅投资1.03万亿元,占总投资的70%,同比增长28.4%。1-10月,全国累计完成房屋施工面积16.98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8.8%;其中,住宅施工面积13.26亿平方米,增长19.6%。房地产开发贷款增速进一步提高,但购房贷款增速有所放缓。9月末,全国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同比增速比上年同期快12个百分点;购房贷款余额同比增速比上年同期降低2.2个百分点。

    四季度随着各项调控政策的落实到位,社会预期进一步稳定,部分延期审批或开工的项目将集中开工建设,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可能会出现一个较为明显的上升过程。房价特别是普通住房价格涨幅将进一步趋缓,但对稳定房价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也有很多,因结构调整工作导致的新开工项目减少,有可能造成未来市场阶段性供应减少,引起房价波动。下一步必须继续坚定贯彻落实国家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政策,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四、货币信贷增速的回落缓解了价格上涨的压力

    针对今年年初以来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放偏多的状况,人民银行继续执行稳健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强流动性管理,控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一是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二是两次上调贷款基准利率,发挥利率杠杆的调控作用。人民银行继4月28日上调金融机构一年期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后,8月19日,再次上调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7个百分点,以此提示金融机构和企业恰当衡量风险,引导投资和货币信贷的合理增长。三是于6月16日、7月21日和11月3日三次宣布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各0.5个百分点,分别从7月5日、8月15日和11月15日起生效,增强中央银行回收过剩流动性的主动性和有效性。四是进一步加大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引导力度。落实宏观调控政策及产业政策的要求,合理控制贷款增长,优化贷款结构调整。五是提高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从2006年9月15日起,提高外汇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由现行的3%提高到4%。

    总体来看,在宏观调控措施的综合作用下,上半年出现的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放过多的状况得到缓解。M2自5月份以来增速逐步回落,11月份M2增长16.8%,比5月份回落2.3个百分点;贷款增长过快的势头得到抑制,1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长14.8%,比7月份回落1.5个百分点。下半年以来,投资增速下降,PPI和原材料燃料动力价格同比涨幅回落明显,CPI基本稳定。

    第三部分 未来经济增长

    与价格变动趋势预测

    一、景气指标分析

    (一)居民对物价的满意度持续下降,物价上涨预期大幅上升

    中国人民银行2006年11月中、下旬对50个大、中、小城市进行的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1.居民对当期物价的满意度持续下降。四季度,城镇居民当期物价满意指数为-13.9%,较上季微升0.1个百分点。认为物价“令人满意”的占比仅为10.8%,较上季和上年同期分别降低0.2、1.3个百分点,达到历史最低水平;有24.7%的居民认为“物价过高,难以接受”,较三季度微降0.3个百分点。

    2.居民的物价上涨预期大幅上升。居民对2007年一季度物价走势的预期比较悲观,未来物价预期指数为48.2%,创历史新高,较上季上升7.6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上升10.8个百分点。有50.8%的居民预测物价上升,创历史最高水平。

    (二)PMI显示制造业需求依然旺盛,购进价格出现回升

    2006年11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CFLP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5.3%,比上月上升0.6个百分点。从去年1月起,PMI指数已连续23个月高于50%。从主要构成指数来看,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采购量指数依然保持在较高水平,均保持在59%以上,说明当前制造业依然处在较为稳定的上升周期,需求依然旺盛,生产、采购等经营活动仍然较为活跃。总体来看,PMI指数预示未来经济增长仍将保持较高水平,不会出现深度回落。

    二、未来GDP增长趋势预测

    (一)国外需求展望

    1.出口增速会有所回落,但仍然会保持较快增长,出口结构将得到优化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2007年全球经济会稳步增长,2007年经济增长率比2006年下降仅0.2个百分点。但仍存在若干风险,包括国际油价的高位波动,美国等部分经济体增长可能出现的放缓,全球国际收支失衡的恶化,以及某些国家采取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这些不明朗因素导致全球经济存在下行的风险。但总体上2007年世界经济增长仍会保持稳定增长。

    世界银行对2007年世界经济的预测值要低于IMF,但仍然认为2007年世界经济实现软着陆的前景比较乐观,预计经济增长率比2006年回落0.6个百分点,依然会保持稳定增长。

    未来我国出口增长的有利因素包括:(1)2007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尽管会回落,但回落的幅度不会太大,我国主要贸易伙伴经济仍然会保持较快的增长,有利于出口继续保持较快增长;(2)加入WTO后企业贸易自主权的增加以及国内产能的逐步扩大,必然促使企业努力提高出口的竞争能力,积极开拓欧美以外的更广泛的海外市场;(3)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带来的出口产品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对高新技术产品和部分机电产品出口退税率的上调,将有利于增强出口的竞争力,出口结构将得到进一步改善。

    未来我国出口增长面临的制约因素包括:(1)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摩擦加剧,贸易摩擦从商品贸易领域扩大到服务贸易和投资领域,国际市场趋于相对饱和,进一步拓展欧美市场的难度加大;(2)受国家资源价格改革和安全、环保、劳动保障要求的提高和相关约束政策的逐步实施,出口产品成本将稳步上升,单纯依靠低成本竞争的产品出口将受到影响;(3)出口退税率和加工贸易政策的调整会减少高能耗、高污染和低附加值产品及资源性产品的出口;(4)美国经济有下滑的风险,由于美国是我国的第一大出口国,必将影响我国出口增长。

    预计2007年上半年我国出口仍然会保持较高的增速,下半年增速会有所回落,全年出口的增速会低于2006年。总体上看,我国出口仍然会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

     2.进口增速会略有提高

    2007年,我国加入WTO的过渡期结束,贸易自由化程度提高、进口关税的降低、人民币升值、国内消费的加快增长以及国家优化进口结构、鼓励积极扩大进口政策的实施,都有利于进口增长。

    受国内需求特别是投资需求增长变化和人民币升值效应等因素的影响,预计2007年下半年进口增速会加快,全年进口增速有望提高。但受国内产能较大、进口产品替代以及部分国家对中国进口高技术产品设限等因素的影响,进口增速提高的幅度不会太大。

    3.贸易顺差增长过快的势头将得到抑制

    由于国际产业转移,尤其是制造业从其他地区向我国转移,我国作为世界加工厂的角色日益明显,国内产能增长较快、而消费需求相对不足,我国贸易顺差在一定时期内还会持续存在,但贸易顺差增长过快的势头将逐步得到抑制。预计2007年上半年贸易顺差仍然会增长较快,下半年增长势头会减弱,全年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将比2006年有所下降。

    (二)国内需求展望

    1.消费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势头

    促进消费增长的因素有:(1)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正确处理好投资和消费、内需和外需的关系,最根本的是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国家将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这些都有利于消费保持较快增长;(2)目前农产品价格的上涨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工资的增加也会促进消费增长。

    预计2007年消费增长有望继续保持2006年的增长速度,农民消费和欠发达地区的消费增长将明显加快。

    2.投资结构将得到优化,增速会略有回落,但仍然会保持较快增长

    制约2007年投资过快增长的主要因素是:(1)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国家将继续严把土地、信贷闸门和严格执行技术、环保、安全等市场准入标准,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2)市场对固定资产投资的调节作用将逐步增强,产能过剩和潜在产能过剩行业的投资增速将继续回落。

    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动力主要是投资结构优化过程中仍然需要大量的投资,企业投资资金来源充裕,地方的投资冲动依然较强。按照中央优化投资结构的要求,在优化投资的区域结构、行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过程中,投资不足的中西部、农村地区和部分行业、产品的投资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和滨海新区开发也会带来大量的投资。

    预计2007年上半年在土地、信贷和投资项目清理等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的惯性作用下,投资增速不会太高,下半年投资可能反弹,投资增速会加快。全年投资仍然会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但增速会低于2006年。

    (三)预计GDP增长率2006年为10.5%,2007年为9.8%

    在假设今年和明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分别为5%和4.8%、我国财政支出增长率分别为14%为13%、利率保持目前水平的前提下,我们对未来我国经济增长和CPI的变动趋势进行了预测。

    总体上看,未来我国GDP增长率呈现先小幅回落、后小幅回升的增长态势,但仍会保持较高水平。模型对2006年第四季度和2007年四个季度GDP增长率的预测值分别为10.1%、9.8%、9.6%、9.8%和9.9%。我们维持9月份对2006年GDP增长10.5%的预测,并预测2007年全年GDP增长9.8%。

    三、未来价格变动趋势预测

    (一)影响未来价格变动的因素

    1. 影响未来价格水平向上的因素

    (1)国际原油和有色金属价格维持在高位运行的可能性较大。国际原油、有色金属价格持续在高位运行的可能性仍然较大,这是决定国内PPI和原材料燃动力购进价格走势的主要力量。尽管近期国际原油供求紧张状况缓解,价格有所回落,但由于原油供求关系脆弱,影响世界原油供给的地缘政治紧张等不确定性因素仍然存在(如中东、尼日利亚、拉美等地区的政治局势仍不明朗),原油价格的未来走势存在很大不确定性,价格上行的压力依然存在。即便不会出现上述影响石油供给的因素,石油输出国组织也会控制石油产量,采取减少产量的应对措施,以保证国际原油价格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另外,全球有色金属的供求仍然偏紧,价格仍将维持在高位。国际原油和有色金属价格长时间高位运行会增加下游产品价格的上涨压力,推动下游产品价格上涨。

    (2)粮食价格在未来会稳中略升,并带动相关食品价格上涨,是推动CPI上行的重要因素。近期虽然在国际粮价波动的影响下,国内粮价有所上升,但我国粮食2004-2006年连续三年丰收,国家粮食储备充足,粮食供求基本平衡,国家粮食储备会对粮价稳定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未来粮价基本上会呈现稳中略升的态势,不会大幅上涨。但也要警惕国际投机资金对粮食等大宗农产品价格的炒作,带来农产品价格的过度波动。由于食品价格在CPI中的权重较大,粮价上升带动的食品价格上涨会提高未来CPI的涨幅。

    (3)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将继续推动未来价格水平上升。在当前价格总体水平温和上涨的情况下,水、电、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改革将加快推进,成品油、水、电等被压低的资源价格将出现恢复性上涨,公用事业产品价格也会陆续上调,资源价格改革对PPI、CPI的拉动作用将进一步显现。国内成品油、电、工业用水定价机制的市场化程度将逐步加强,这些资源的价格还有上涨的空间。

    (4)土地价格的上涨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产品价格上升。9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国家根据土地等级、区域土地利用政策等,统一制定并公布各地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不得低于土地取得成本、土地前期开发成本和按规定收取的相关费用之和。工业用地必须采用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其出让价格不得低于公布的最低价标准。”这是推进土地价格市场化定价、提高土地使用效率的重要措施,过低的工业用地价格将得到提高,这会增加企业生产的成本,推动产品价格上升。

    (5)企业环保、安全和劳动成本增加将推动未来价格水平上升。按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十一五”规划提出到2010年全国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每年的单位GDP能耗要降低4%左右。但是,今年上半年,我国单位GDP能耗不降反升,比去年同期增加了0.8%,工业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攀升。我国完成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任务非常艰巨,未来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对企业的约束力将逐步增强,这在短期内将增加企业的生产投入成本。另外,随着国家继续加大对职工劳动保障、安全生产等方面的要求,企业在劳动保障、安全生产、职工工资等方面的成本也会陆续增加。

    2. 影响未来价格水平向下的因素

    (1)短期内投资增速的回落会带来PPI下行的压力。下半年以来投资增速趋缓的态势将持续到2007年上半年,产能过剩和潜在产能过剩行业的投资需求会逐步抑制,短期内会导致国内对投资品和生产资料需求增长减缓,带来PPI下行的压力。

    (2)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会带来PPI下行的压力。国家调整出口退税率的政策效应将在2007年显现出来,这将使得相应产品出口的增长放缓,国内供给相应增加,竞争程度加强,带来价格下行的压力。

    (3)部分生产资料与消费品的产能过剩会带来价格下降的压力。前两年投资建造的新增产能将逐步释放,带来PPI下行的压力。我国大多数的生产资料供求基本平衡,但钢铁、水泥、电解铝、焦炭、汽车、铁合金等行业的产能过剩情况比较严重。产能过剩会带来过剩行业的产品价格下降压力。由于近年来我国消费品产能不断扩大,消费品供大于求的局面在短期内难以改变,消费品,特别是耐用消费品价格存在继续下降的风险。

    (4)货币信贷增速回落有利于缓解未来价格上涨的压力。当前货币供应速度减缓、人民币贷款增速回落有利于缓解未来价格上涨的压力。上半年以来采取的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等货币政策措施的效果将在未来进一步显现,有利于保持未来价格水平稳定。为促进国民经济平稳协调发展,人民银行将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协调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强流动性管理,合理控制货币信贷增长。这对于维护价格水平稳定将起到积极作用。

    (二)预计2006和2007年CPI分别为1.4%、2.0%

    总体上,未来物价波动幅度会比较温和,呈现先走高、后回落的态势。从2006年四季度到2007年上半年,CPI会持续走高,2007年下半年CPI同比涨幅会略有回落。

    模型对2006年第四季度和2007年四个季度CPI同比增长率的预测值分别为1.8%、2.1%、2.2%、1.9%和1.8%,2006年和2007年全年CPI增长率为1.4%和2.0%。

    课题组负责人:唐旭 焦瑾璞

    执 笔:莫万贵 钱士春 王沛英等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