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吉林粮食中心批发市场新玉米平均报价0.68元/斤,价格继续走高;山东省平均入厂收购价0.75元/斤,比上周上涨0.05元/斤;河南省平均入厂收购价格为0.72元/斤,比上周上涨0.02元/斤;苏北地区入厂收购价为0.78元/斤,比上周上涨0.05元/斤。
本周,国内玉米市场价格继续上涨,主要原因是当前饲料企业、玉米深加工企业、粮商等各主体收购竞争激烈,收购需求强于市场供给,使价格仍保持坚挺。分析影响玉米后期价格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当前东北地区、关内地区的玉米供应数量较上周都有所增加,收购主体的收购量也有所增长,但贸易商和农户还是有一定的惜售心理,部分贸易商和农民仍持观望、等待的态度,市场收购量仍不太大。
二是临近元旦、春节,猪肉、鸡蛋等进入需求旺季,价格高位运行,相应饲料玉米需求形势较好。
据国家统计局河北调查总队调查,河北猪肉在连续4个月回升的基础上再度上涨,上月涨幅达10%以上。目前省会超市后臀肉每公斤已高达16元,中肋每公斤14元,创下今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河北省畜牧局相关人士表示,猪肉价格已经在低位徘徊约一年,影响了养殖户的积极性,并且今年猪病较多,使生猪上市数量受到影响。加之近期饲料价格大幅上涨,生猪价格自然上涨。他预测说:“猪肉价格到明年三四月才可能下降,春节前降价可能不大。”由于饲料企业库存用不了多长时间,且当前玉米价格并没有回落的趋势,不得不高价收购玉米来补库。
三是玉米深加工企业收购心理发生转变。
到了12月份,由于价格持续坚挺,并不断上扬,深加工企业对于高价位逐渐适应。而且深加工产品价格也水涨船高,保证正常生产是更重要的事。另外,新玉米价格经过初期磨合后,新的基底相对清晰一些。在此基础上,深加工心态发生转变,在收购方面更加主动。在与贸易商的竞争中,深加工企业有更多实力依靠价格优势吸引粮源,在涨价方面,深加工企业向来是毫不手软。现在,深加工企业把目光放得更长些,由于气温条件已经适宜玉米存放,而不少企业烘干塔一直在运转,即用即收的想法已经很少,多数都开始为后期积累库存。
四是当前中小收购主体中只有个体粮贩收购活跃。
由于市场价格过高,虽然有利润空间存在,但信息和销售渠道相对不畅通且资金有限,收购风险高度放大,很多中小收购主体已经退出竞争市场。小收购主体中只有个体粮贩收购活跃,不过他们辗转于深加工和贸易商之间,收到的玉米经手时间很短,本地出价高的买家就是他们的目标。
五是以储备为目的的粮库多数未开始收购。市场上深加工与出口商两大势力的强力对抗更加突显。
六是目前来看华北黄淮产区农民已经对当前价位比较认可,如果后期价格跌幅过大,将会跌破农民的售粮心理底线,势必会影响到农民的售粮积极性,所以以此来看价格不可能出现太大的跌幅。
当前华北黄淮产区的玉米价位正好位于一个平衡点,农民基本上对当前价位比较认可,而用粮企业以及贸易商,基本上也慢慢的接受了高价玉米,并且现在大部分用粮企业使用的玉米已经很少有低成本的玉米了。
七是本月18日发改委下发紧急通知,要求“立即暂停核准和备案玉米加工项目,并对在建和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发改委表态不支持用玉米提取生物燃料。
近几年,中国玉米产量大幅度增长,玉米产量已由2000年的1.07亿吨增加到2005年的1.4亿吨,在粮食总产量中的比重也增加了5.9个百分点。然而,近年来中国生物燃料工业加工产能扩张过快,增长幅度远远超过玉米生产增长水平。2001年中国玉米工业加工转化消耗玉米仅为1250万吨,2005年增加到2300万吨以上,增长了84%;而同期玉米产量增长了21.9%,远低于工业加工产能扩张的速度。
玉米连续丰收,市场价格却不降反升,并没有出现以往丰产不丰收的现象。发改委有关负责人指出:“这对推动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有些问题也值得注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18日下发紧急通知,对一些地方盲目发展玉米加工乙醇燃料能力一事明确表态不予支持。此间人士认为,此举指向目前不尽合理的农业结构以及不断上升的粮食价格,以维护中国的粮食安全。
总体来看,近期玉米市场形成购销两旺的局面,反映目前市场需求依然强劲,目前价格并没有抑制需求,预计短期内玉米价格仍将维持高位运行,局部地区小幅震荡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