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市场 » 正文

最近一个月粮油涨价 农民反受伤

  作者: 来源: 日期:2006-12-05  
     最近一个月,京、粤、鲁等地部分粮食和食用油价格相继上涨。据新华社报道,自今年8月起,北京市场食用油价格震荡上扬。进入11月,京城面粉价格涨幅超过10%;山东省农户小麦出售价格由9月每公斤不到1.4元涨到了目前的1.6元左右,涨幅超过10%;广东方面,面粉、玉米等价格持续两周小幅上扬。

    近年来粮油价格相对平稳,其涨价一般被专家们解读为“恢复性上涨”,认为这种上涨真实反映了农民的种粮成本,对城市居民的生活影响不大,而农民则能够带来增收。然而,如果对于小麦价格两个月上涨10%的幅度如此乐观,就可能忽略一些潜在的风险。

    2003年12月,笔者作为农调队成员之一,曾对当年的粮价上涨做过实际调查,结果超过了许多人意料,粮油涨价,农民并没有成为直接的受益者,后来查阅相关报道,发现这种情况并非个别。

    首先,粮油涨价有一个传导过程,短短两个月粮油价格上涨10%的实惠,很难落到农民口袋,最先受益的是中间商(粮贩)。而且,因为农民卖粮渠道有限。即使粮油价格上涨,中间商购粮时,一般也压低出价,农民卖粮,有不少时候都是为了筹钱用,很容易接受中间商的出价。

    其次,现在不少农村还很难及时掌握大城市的粮油价格信息,中间商很容易打时间差,尽可能多地肥自己腰包。我国土地是承包到户的,农民很分散,无法形成合力,在粮油定价上没有发言权。在不少农村地区,许多农民对粮油价格所起的作用,常常不如为数不多的中间商。

    而且,近年来,化肥价格、农用柴油、农膜、农药价格等农用物资全面上涨,种粮成本越来越高,导致农民种粮积极性降低。所幸的是,国家免收了农业税,可免收农业税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被农用物资价格上涨抵消了。因而,粮油上涨常常是农用物资全面上涨倒逼出来的,其价格上涨滞后于农用物资价格的上涨。

    实际上,农民不仅难以从粮油涨价中获益,还常常成为粮油涨价的受害者,而这往往被人们忽略。

    粮油价格上涨,往往成为农用物资价格新一轮上涨的信号。每当农用物资价格上涨,一些商人总想方设法通过垄断农用物资等方式,囤积居奇,推动农用物资价格的进一步上涨,给农民带来巨大压力。粮油和农用物资,常常在年底涨价,一个重要原因是,此时农民要提前买化肥等农用物资,以备春播之用。因此,油价涨价后,对接踵而来的农用物资上涨也需关注。

    粮油是生活必须品,其价格上涨往往成为通胀的信号,拉升农民的生活成本,使他们本能地放大对未来的不确定性风险的担忧,进一步制约农村消费需求的释放。尽管许多经济学家,乐观地将拥有9亿农民的广大农村视为一个潜在的巨大消费市场,但这些年来,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一直非常缓慢,他们对物价上涨极其敏感,对物价上涨的消化能力非常脆弱。教育、医疗、养老等难题的困扰,加上伴随粮油价格上涨而产生的对物价上涨的担忧,有可能使本来就难以拉动的农村消费市场雪上加霜。

    如何确保粮油的合理涨价既不影响城市居民生活,又能让农民得到实惠,是非常值得决策者研究的一个问题。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