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市场 » 正文

大规模玉米进口可能性小 “北粮南运”战略将维持

  作者: 来源: 日期:2006-12-05  
     作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东北地区粮食南运的战略地位至为关键。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随着东北地区玉米深加工业大幅扩张,加上我国玉米进口趋势日渐明显,“北粮南运”战略将受冲击的担忧声日趋高涨。部分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鉴于“北粮南运”的战略意义及玉米深加工行业及玉米进口的发展趋势,短期内“北粮南运”的战略地位很难撼动。

    战略地位日渐提升

    在近期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举办的“2006中国玉米论坛”上,部分粮食专家和企业负责人介绍说,南方各省份目前均已与东北省份建立了粮食购销关系。2005年,东北地区仅玉米南运量即达1416万吨。预计近几年内南方从东北地区的稻谷年调入量将可望达到550万吨。

    随着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和销售布局的调整,“北粮南运”对确保我国粮食安全至关重要。业内人士分析说,作为国内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北粮南运”是我国粮食物流的主渠道,牵一发动全身。

    中国市场学会理事长高铁生等专家认为,我国人口众多,粮食消费量大,为此国家制定了“立足国内、适当进口”的粮食安全战略目标。东北地区粮食产量大,商品率高,“北粮南运”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政治意义远超过经济利益。

    深加工及进口潜伏冲击

    吉林省是东北地区最大的粮食深加工基地。据吉粮集团副董事长姜建华介绍,目前吉林已建玉米深加工企业10多家,年加工能力达600万吨以上。此外,吉林还有在建企业10多家,最近一两年内将再增加加工能力600万吨左右。

    黑龙江、辽宁两省近年来的粮食深加工能力扩张也很快,据姜建华等业内人士预计,至2006年底,东北地区玉米深加工能力将超过1000万吨,2008年底将超过1500万吨。有人担心东北地区粮食深加工能力迅猛扩张,未来将大大减少东北地区粮食的外运量。

    此外,随着我国粮食需求量不断增加,进口玉米的趋势也日渐明朗。据姜建华介绍,1996年至2005年,我国玉米产量一般维持在1.15亿吨至1.3亿吨左右,需求量却已从1.06亿吨升至1.25亿吨左右,而且目前仍在增加,玉米的出口量随之已大幅减少。2005年我国出口玉米861万吨,2006年上半年出口仅227万吨,仅为2005年的46%,全年出口量大幅减少已成定局。与此同时,个别企业已尝试从国外进口玉米,小批量集装箱进口玉米已经到货。

    部分专家预计,未来三年至五年左右,我国将进入玉米进口与出口共存的阶段,随后将进一步过渡到玉米净进口国阶段。规模进口玉米贸易的突破,一定程度上将对“北粮南运”产生较大冲击。

    战略地位短期难以改变

    虽然东北地区近年来粮食深加工产业迅速发展,必然影响东北地区南运粮食数量,但也有专家分析认为,这产生的冲击还不至于从根本上改变“北粮南运”的战略地位。

    首先,玉米深加工业在东北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技术档次低、产品同质化、重复建设等问题。随着未来大量新建粮食深加工项目投产,很可能会出现玉米下游产品滞销的现象,国家也将逐步完善对粮食深加工业的调控政策,由此引发玉米深加工行业重新洗牌。

    此外,随着粮食深加工行业补贴政策的逐渐弱化,深加工行业迅猛扩张的势头也将受到遏制。目前玉米加工的燃料乙醇补贴额度正逐年减少,2008年粮食生产的燃料乙醇产品补贴将全部取消,这必然使玉米乙醇等粮食深加工行业的发展减速。

    近年来我国玉米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已达1.25亿吨左右。随着玉米价格上涨,市场消费趋于理性,玉米深加工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必然寻找新的原料替代品,玉米深加工产业的市场份额和原料也将趋于稳定。

    同时,短期内玉米进口虽然会出现突破,但专家认为短期内大规模进口的可能性极小,不会从根本上动摇“北粮南运”的地位。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