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长春市通过推广良种、科学施肥、落实三项技术补贴政策、推广农业机械化等综合增产措施,粮食生产获得大丰收,总产量可达162亿斤,为历史上第三个超过160亿斤的高产年。全市种植业结构继续调整优化,体现出专用化、基地化、安全化的特点。其中专用化是指适应农产品加工原料需求,为大成、德大等龙头企业配套建设专用玉米、优质大豆、绿色水稻、脱毒马铃薯等,生产基地面积分别为257万亩、157万亩、117万亩和10万亩;
无公害和绿色食品产业基地规模不断壮大,通过积极开展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生产品基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级绿色食品认证,努力培育绿色食品品牌,组织绿色食品展洽活动,推进绿色食品产业的开发。目前,全市已经认定无公害农产品基地60个,面积65万亩,认证产品286个;认定绿色食品生产基地40个,面积110万亩,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识的企业42家,认证产品126种。全市无公害和绿色农产品监控面积达到160万亩。
水稻全身都是宝贝,加工出来的大米是主要粮食,稻壳可以做成稻壳棒,稻糠还可以加工成米糠油、米糠粨,稻草可以用来编织工艺品。这是记者在位于德惠境内的上禾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内看到的水稻深加工的生产情景,这个企业是典型的粮食深加工企业,年可加工绿色有机水稻10万吨,生产绿色有机大米3.5万吨,留胚米1万吨,水晶米1万吨,营养强化米1万吨,草炭珍品米0.5万吨,还可以生产稻壳棒17000吨,米糠油1600吨,米糠粕6000吨,可降解一次性餐具1000吨,实现年产值2.6亿元,创利税2700万元,安排就业240人。稻米在这里形成了一条产业链条。在德惠市如上禾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这样的深加工企业数目越来越多,粮食在深加工下走出了自己的一条经营之路。
目前,长春市农产品加工项目建设步伐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呈现出迅猛发展态势。预计到年末,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可实现产值440亿元,同比增长22.2%。农产品加工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农民的致富奔小康。“我们公司是全籽粒开发,从水稻由大米、稻壳、稻糠,到编织品,没有一处浪费掉,农民种植优质精选水稻,可比种植普通水稻挣的钱多,用稻草制作工艺品,又进一步拓宽了农民的就业渠道,增加了收入。”上禾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程经理说,仅此一项,农民就可人均增收近千元。
德惠市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之一,全市今年粮食产量可达32亿斤。德惠丰厚的粮食资源吸引了大成、上禾、福建达利等一批重点企业在德惠安营扎寨。工业拉动使德惠市全区生产总值不断攀升,农村经济繁荣兴旺,“中国食品名城”的称号家喻户晓。
如何利用好这些粮食资源,是德惠市政府长期思考的问题。“在未来发展上,我们提出了工业立市,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战略思路,从而彻底扭转以德大为主的一花独放的局面。将粮食”德惠市委常委、副市长林英昌说,德惠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呈现出了“四大”并举,“六龙”腾飞的良好发展格局,绿色食品发展到9大系列76个品种,位居全省首位。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到20多户,其中超亿元的15户。
位于德惠市菜园子镇姚家村的长春大成公司德惠玉米工业园是大成集团的控股子公司项目,总投资24.3亿元,远期目标为年处理玉米600万吨,近期目标为年处理玉米200万吨,主要生产淀粉糖、有机酸、化工醇等产品。达产达效后可实现销售收入120、亿元,上缴税金5亿元。目前远去已经完成投资24亿元,15万吨赖氨酸、10万吨谷氨酸、5万吨合成氨、12万吨附产品项目已经全部投产,60万吨淀粉糖项目部分投产,预计2008年全部投入生产。
如今的德惠市的农产品加工已经发展得有声有色。全市肉鸡一条龙、肉牛一条龙、优质玉米一条龙、优质稻米一条龙、优质休闲食品一条龙、优质生猪一条龙、优质植物化工一条龙、优质酒业一条龙、优质鸭鹅一条龙等“十条龙”描绘了全市农产品加工的美丽画面。全市经济开始步入了粮食产品——饲料产品——畜禽产品——精深加工——健康美味食品——网络营销成龙配套的农牧工商良性循环发展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