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市场 » 正文

国内玉米暴涨后短期面临振荡调整

  作者: 来源: 日期:2006-11-27  
    11月份,国内玉米市场行情由弱转强,由降趋涨,特别是中旬后,出现全面暴涨行情,各地涨幅均达到200元/吨左右,目前国内销区最高价格已达到1700元/吨左右,这是自2004年以后出现的最大的一次涨幅,其涨势猛,幅度大,均令市场各方措手不及。

 在东北地区,虽然新玉米上市量陆续不断增加,但总体来看,上市推迟,导致收购需求不能满足,加上农民惜售,各方主体入市收购,供给弱于需求。

     在华北黄淮河地区,虽然新玉米全面上市,但由于收购明显趋强,而农民观望,运输趋紧,南方销区需求集中,加上出口收购拉动,质量提高,导致收购需求强于上市供给,拉动价格出现大幅上涨,成为本轮行情的导火索。

在南方销区,养殖业进入季节性旺季,需求有所增强,加上运输紧张,运费提升,到货不足,导致需求强于供给,跟随产区价格上涨。

在港口地区,因受新玉米水分有所降低,出口组织货源的影响,采购进货价格提升,导致近期价格上涨幅度较大。

  总体而言,当前新玉米出现反季节性大幅上涨,主要原因集中在如下几方面:

    一是新玉米上市推迟,市场供给压力并不明显。今年东北产区玉米仍是丰收年,但玉米丰收之后仍遇暖冬天气,农户收割工作有所推迟,进而影响了新玉米的脱粒工作,同时新粮收购工作进展也相对缓慢。前期东北地区白天气温较去年同期偏高2℃-4℃,新玉米脱粒工作尚未完全展开。同时,近期天气状况较好,新玉米水分含量相对降低,水分含量的降低,意味着玉米质量相对提高。目前广大农民正在等待霜冻的来临,否则,玉米籽粒容易破碎,玉米集中上市期仍将有所推迟,因此市场供给压力并不十分明显,估计上市高峰期将推迟到12月份左右。

 二是新玉米高开,收购价格居高不下。据了解,自今年新玉米开秤收购以来,玉米收购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前期吉林长春地区国标二等挂牌价格为1200—1240元,国标三等挂牌价格为1190元,较去年同期高出40-60元;辽宁省铁岭地区深加工企业收购价格为1280元,较前期上涨20元,高于去年同期80元。由于新玉米收购居高不下,导致烘干玉米成本偏高,以及北方港口玉米价格已经快速上涨,提前着手收购的贸易商对于少量玉米库存惜售,带动玉米出库价格上涨。

     三是出口配额发放,出口刺激因素增强。据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1-10月出口玉米237万吨,同比下降68.7%。不难看出,出口玉米方面对其价格的影响力已经大大削弱。但近期有消息称,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已发放约400万吨玉米出口配额,其中中粮集团拿到多数配额。如果这个消息属实,将超过市场原先预期300万吨的规模。发改委之前发放的玉米出口配额在今年2月28日到期,而目前国内出口商已经签定的玉米出口订单总计已达到418万吨,发改委可能对这些合同给予了出口配额。并据贸易商称,交货期为今年年末和明年初。因此预计后期南北港口外贸玉米需求量将会提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产区的市场收购,给市场注入新的活力,并对国内玉米市场行情也将起到一定的拉动作用。

  四是农民惜售,收购竞争趋于激烈。由于近年来国内玉米价格一直处于上涨通道,加之国家惠农政策的实施,农民手中现金增加,农民销售玉米的观念逐渐发生了变化。如今,农民不再集中在收获高峰期进行销售。而是将质量好的玉米存放起来,选择价高时销售。农民的“待价而沽”心态在一定程度上将支持新产玉米的后期价格;同时,伴随新粮上市高峰的到来,多元主体入市收购积极性不断提高,新一轮价格竞争战即将拉开,玉米价格有望在激烈竞争中被提升。一方面近几年来,东北深加工企业发展迅速,仅吉林省内玉米深加工能力已达200多亿斤,预计今年加工转化玉米将达到130亿斤左右。这些生产能力的提升,将对区域玉米市场产生强劲的支撑和拉动;另一方面目前各级粮食部门和国有粮企都已做好了收粮的各项准备工作,近期将全面入市展开玉米收购活动。

 五、养殖业进入旺季,玉米需求增加。11月份以来,国内畜禽养殖恢复节奏仍较为缓慢,受到疫情以及养殖周期影响,养殖户补栏整体较为有限,但养殖户也依然持有一定的盈利,其中生猪养殖盈利仍然高达100-200元/头,偏高能达到300元/头。但是受到疫情、供求以及季节因素的影响,目前市场整体补栏观望气氛浓厚;分析认为,只有养殖效益得以稳步恢复,且疫情等因素逐渐缓解后,生猪补栏积极性才会受到明显的提振。另外,家禽养殖效益也较高,其中国内白羽肉鸡盈利空间3-6元/只,三黄鸡盈利2-4元/只,各地销售形势基本正常,但是整体存栏水平较低;从养殖周期来推算,预计11月中旬到12月中旬期间,市场补栏积极性有望增加,因为这批补栏正好可以赶上明年元旦、春节期间的集中出栏,所以说从中长期看饲用玉米需求的实质性增长还是可以预期的。

  六是区域矛盾趋于突出,南方到货不稳。近期天气转冷,加上南方干旱,电力不足,导致煤炭等需求增加,运输趋紧,加上近期产区粮食集中并外调,销区轮换补库,使得各地运输趋于紧张,南方到货下降,而需求又增加,供求矛盾趋于突出,加上玉米作为能源原料,产区需求不断扩大,外销量降低,导致区域性供求矛盾有所加剧。

   七是全球玉米市场整体利好,行情上涨。虽然今年美国的玉米产量预期为历史第三高水平,但由于进入收割期以来部分地区一直受到多雨天气困扰,美国农业部在11月份供需报告中继续调低玉米产量,预计2006/07年度玉米产量为2.7293亿吨,比上月预计数调减407万吨,期末库存数为2739万吨,比上月调减153万吨。而全球玉米产量预计为6.8873亿吨,比上月预计数调减41万吨,期末库存为9000万吨,比上月预计数增加46万吨,但从全球玉米供需情况看,饲料需求强劲,而且乙醇及其他工业的玉米用量急剧增长(尤其是美国和中国),从而推动了玉米消费的增加,刺激国际市场玉米价格上涨,为国内玉米出口和价格上涨提供了支撑。

    八是玉米期货价格大涨,带动现货市场行情上扬。近期玉米期货市场,可谓是万千宠爱集于一身,成为农产品市场中最受关注的品种,持仓连创历史新高,价格也是一飞冲天。同时,相关粮油品种小麦、油脂等价格的大幅上涨也对玉米价格有所拉动。

   当前影响国内玉米市场行情的主要因素集中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国内玉米深加工企业快速发展,对玉米的需求量不断扩大,目前深加工企业已陆续入市收购,其收购需求和收购价格对市场的影响比较明显;二是产区即将进入收购旺季,收购市场多元化,竞争激烈程度对玉米行情拉升有较大影响;三是国际玉米市场行情看涨,拉动国内玉米出口,出口趋增,对国内市场行情有一定的拉动作用;四是今年以来国内玉米行情持续上涨,但市场看涨心理仍然相对较强;五是后期正是元旦春节前养殖旺季,养殖业将加快发展,首先表现在饲料生产的扩大趋旺,对玉米的需求增加。

    据分析,当前国内玉米市场供求基本形势表现出国内国际市场均偏紧和明显走强的特征。

     首先,从国内玉米供求看,产需平衡有余、供求略显偏紧是基本形势。据预测,今年全国玉米产量达到1.42亿吨,玉米需求量接近1.4亿吨,略呈产大于需,但由于区域性供求矛盾和需求增长加快,市场供求相对偏紧。主要是东北和华北玉米深加工发展较快,工业用粮比重占玉米消费量大幅提升,外调量将大幅度下降;同时由于养殖业效益的回升,饲料需求开始复苏,饲料销量呈现全面小幅回升的态势。由于工业需求与养殖饲料需求在季节上的不同,使得玉米需求呈现出全年走旺,淡季不淡的格局。同时,多主体的市场购销竞争格局导致市场收购需求偏强,而农民意识的加强,促使期分散上市销售,供给略显偏紧,需求有所放大。

    其次,从全球玉米供求来看,玉米产量增加,但产不足需,市场供给将有所下降,而供给将继续增加。据美国农业部预测,05/06年度世界玉米产量将达到6.92亿吨,全球消费量6.95亿吨,当年玉米产不足需。需要动用库存弥补供需缺口。美国是世界上玉米生产、消费、出口量最多的国家,今年玉米产量在2.76亿吨,与去年持平。由于乙醇加工业快速发展,国内玉米消耗量增加,明年美国国内乙醇加工消耗玉米量将达到5500万吨,比今年增长34%。美国国内玉米产量不变,而消耗量增加,出口势必减少,国际市场供给也相应趋紧,对国际玉米市场价格压力减也减轻。同时,今年以来我国玉米出口大幅下降,尽管近期受国际市场玉米行情大幅上涨的影响,出口签约大幅增加,估计达到200万吨以上,但由于国内供求状况的变化,使得国内出口不可能大幅增加,因此中国玉米出口量也不可能增加太多,相应也影响国际市场的供给状况。

    再次,短期各种因素对玉米行情有较大制约,主要是出口计划完成,后期出口仍不确定;期货价格大幅上涨后将回归合理价位;现货行情大涨之后尽然高位振荡调整;价格上涨和国内供求关系转变将刺激玉米进口增加;价格上涨,将减弱农民惜售心理,刺激农民加快上市售粮,增加市场供给;价格上涨,将刺激来年玉米面积的继续扩大,调动转基因玉米的生产;价格上涨,减弱了市场采购需求和收购力度,使得市场采购进货有所趋于谨慎;价格的大幅上涨必然加大普通小麦和稻谷作为饲料的替代使用量,导致玉米需求水平降低;冬春季正是禽流感和其他疫情易发时期,疫情随时都会影响到养殖业的发展,不确定因素存在较大的压制力量。

     综合上述因素来看,长期趋势将继续在高位运行并不断提升。短期来看,国内玉米行情将面临高位振荡调整回落。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