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市场 » 正文

多空休战静候玉米回调 现货不会明显回落

  作者: 来源: 日期:2006-11-24  
     大连玉米在经过近两个月的疯涨之后,近日有回调的迹象,主力合约开始脱离1600元/吨的高点,周四以1579元/吨报收,当日减仓2万手,由上一交易日的96万手下降到94万手左右,这是自9月底玉米启动以来,第一次出现较为明显的减仓。在这两个月中,无论是大连的玉米多头,还是空头,两方面的“弦”都绷得很紧,如今随着黄淮海玉米收购价格的回落,交战双方都开始止步沉思。

    事实上,无论是在期货市场巨仓对峙的多空双方还是在现货市场竞相采购的现货商心里都有点“发毛”。对于发动此轮攻势的多头来讲,最难堪的结局就是奋力登上珠穆朗玛峰后环顾无人,独剩自己在高位把酒临风。对于空头来讲,最难堪的是期货价格高居不下,被迫上山下乡到处收粮,或者资金管理中途出了问题,被迫斩仓,牺牲在临近解放前夕的最后一个晚上。现货商也面临着尴尬,狠心高价收粮吧,却怕以后卖不出去,不收粮吧又怕粮食让别人抢了去,总之是十分的惶恐。

    心态最稳定的当属美国和中国的农民。芝加哥11月21日消息:尽管美国大豆和玉米价格创下多年来的最高水平,但是大部分种植户仍然不愿意卖出新收的作物,而是期待未来几个月价格进一步上涨。在中西部地区,玉米现货价格在3.37-3.71美元/蒲式耳,然而世界最富足的美国农户都说,再等等。国内产区的贸易商和玉米深加工之间的粮源争夺战激发了农民的惜售心理,目前东北地区含水30%的湿粮已经卖到0.51-0.52元/斤的水平,折合成干粮(含水14%)为1260元/吨,这可是多年未见到的壮观景象。日前,东北某玉米深加工企业表示:“我们也不想这么收粮,但如果外边收购价继续提高,那么本企业也决不退让”,收购竞争激烈程度可见一斑。

    笔者预计在未来的一个月内,这种局面将有所改观,原因有两条:一是中国的农民没有美国农民那么“阔气”;二是中国的玉米深加工没有美国的那么“牛气”。

    中国农民目前卖粮不积极除了惜售的原因之外,今年东北气温偏高,玉米不能及时脱粒,也是导致农民不能卖粮的原因之一。随着东北酷冬的来临,气温下降将有利于玉米脱粒,届时市场供应量就会充足起来。另外,东北的农民大多是靠政府贷款种地,12月底是农民还贷的时候,这个时期的还贷压力将迫使许多不富裕的农民出售粮食。

    缓解还来自于玉米高价格对玉米需求的抑制。玉米价格的升高对中国玉米深加工需求的抑制作用比较明显,表现在企业运营上,中国玉米深加工对原材料涨价的承受能力要小于国外。所以,即使CBOT等国际市场玉米后期会继续上扬,但国内现货玉米如果继续跟涨的话,马上就会产生对下游需求明显的抑制作用,从而对玉米价格构成压力。

    随着国内玉米采购成本的上升和需求相对紧张,中国和阿根廷相继关闭了出口的大门,因此来自于出口的价格拉动力量也正在减弱。

    根据船期,12月将有近30万吨的玉米发向广州等地,预计南方港口的价格在12月将有50-80元/吨的回落。果真如此的话,那么这无疑是在争相收购的贸易商头上泼了一瓢凉水。

    贸易商的凉水需要泼,高涨的期货价格也需要回调,但笔者预计现货玉米收购价格并不会出现明显回落,仅仅是收购量会放大,如果按照目前东北产区的现货价去推算,大连玉米705合约在1500元/吨一线将面临强劲的支撑。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