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市场 » 正文

农民惜售心理对今年玉米收购市场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 来源: 日期:2006-11-22  
     近日对东北玉米主产区的走访,发现2006/2007年度玉米收购市场的主动权已经掌握在农民手中,农民卖粮思路进一步转变是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各方对玉米价格普遍看好和追捧。

    自本世纪初,随着玉米深加工行业的崛起以及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东北玉米销售逐渐脱离完全集中销售的模式,开始向季节性和阶段性转变。针对玉米不同阶段的销售情况,玉米深加工企业也开始采取不同的收购策略。

    新玉米上市至春节前是农民售粮的第一个高峰期,由于年节所需开支较大,大部分纯农业收入家庭会选择在春节前将新粮变现。这一时期,玉米深加工企业的收购活动最为活跃,各企业均处于全力抢收状态,日收购数量可达到消耗量的4-5倍,而企业的收购价也往往高于周边粮库及贸易商的收购价,牢牢把握住了收购市场的主动权。经过本阶段,民间玉米存量大概会剩余50%左右。

    春节后至3月这一阶段,玉米深加工企业的收购活动会较前一阶段有所放缓,但日收购数量一般仍可达到消耗量的2-3倍,所以企业的收购价仍比其他收购者要高。从3月中旬开始是农民售粮的第二个高峰期,为满足新一轮生产需要,农民要大量售粮以购买种子、化肥。这个阶段过后,除了“不缺钱”的家庭,玉米大多已出售完毕,民间玉米存量降至30%左右。

    4月至”五一“前,随着新一轮春耕开始,农民的售粮活动基本停止,大部分企业开始限量甚至暂停收购。经过前期的积累,企业的玉米库存已经可满足企业2-3个月的生产。

      5-7月是玉米深加工企业收购最正常的阶段,日收购量几乎与消耗量相当,库存也始终能保持在2-3月消耗量的水平。这一时期,由于季节原因,农民简易的存储设施已经不能再保证玉米的质量,霉变是最普遍的现象,所以到7月底,民间玉米存量将降至10%以下。  

    但从2006/2007年度开始,玉米的销售特点又开始发生了变化,从集中卖粮转变为全面卖粮的力度进一步加大。从10月份玉米下市至今,农民的玉米销售量不足10%,虽然这里面有一些霜期拖后、收获期延迟的原因,但农民惜售的心理也非常强烈。从吉林省几家玉米深加工企业的收购情况看,门前送粮车寥寥无几,而去年11月份送粮车则排成长龙。以长春大成公司为例,去年同期高峰时收购量达到8000吨/日,而今年最高仅为3000吨/日。作为国家商品粮基地,内蒙古通辽市玉米产量达到350万吨,往年该地区基本上是10月末开始收粮,12月末收购活动基本结束,但今年情况发生逆转,由于农民惜售心理强烈,当地的深加工企业开工不足,一些即将上马的项目也开始缩减规模。

    农民的惜售心理对今年玉米收购市场起到重要作用,预计到春节前,农民的玉米存量仍将达到70%,而对于深加工企业来说,这绝对不是一个好消息,其依靠下市初期大量囤积湿粮拉低全年采购均价的采购策略将受到打击,采购成本和难度将进一步提高。再加上出口采购的刺激,总体而言,在2006年余下的时间里,供应和需求的短期不平衡,将使玉米价格继续保持并强化易涨难跌的季节性格局。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