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独家视点 » 正文

全球转基因作物产业迅猛发展

  作者: 来源: 日期:2006-10-27  
     在世界农业中,对新生物技术植物的大田试验出现在1987年,首次商业性大田实验是在1992年,1995年完成了安全研究,1996年进行了第一次商业化生产。当时生物技术作物的种植面积仅为174万公顷,到2002年,这个数字增长了33倍达到了5867万公顷,这几乎相当于英国国土面积的两倍或大于俄罗斯耕地面积的50%。在接下来的2003年、2004年中,生物技术作物在全球的种植面积取得了创纪录的增长,分别达到了6670万公顷和8100万公顷,增长率分别为15.39%和20%。根据农业生物技术应用国际服务组织(ISAAA)2006年初发表的报告,2005年全球21个国家共种植了近9000万公顷的转基因作物,约占全球农作物种植面积的10%。至此,在过去的10年时间里,全世界生物技术作物的覆盖面积增加了50倍。就品种而言,研究发现世界上大约有一半以上的大豆经过了生物多样化,有30%的棉花种子以及15%的玉米和油菜经过了基因改造。 自从生物技术作物诞生以来,世界各地的农民和消费者日渐受益于植物生物科技,并持续以显著的速度采纳这种技术,可以说,几乎没有任何技术曾拥有生物技术作物所享有的、超凡的认可度和增长率。作为一门精确的科学,植物转基因技术给农业和林业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首先,能大大提高产量、丰富作物的营养价值。转基因技术可以使作物产量提高5%~15%,比如:转基因玉米比普通玉米的产量要提高10%。其次,这些作物具有抵抗自然灾害、在恶劣的地理和气候环境下生产的能力,有的还可以在世界上最贫瘠的土地上生长。此外,转基因作物本身具有抗杂草、抗病毒和抗虫害的能力,减少了化学杀虫剂的使用,减轻了环境污染。尽管到目前为止不断有关于各种安全因素的顾虑和反对的声音,但在世界范围内生物技术作物普及仍以惊人的速度迅速扩展。由于产量提高、减少化学制剂使用量、节约大量劳力,转基因作物的产业化带来了巨大的全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10年来,全球生物技术作物的市场价值成倍增长,1995年仅为7500万美元,1996年增加了3倍达到2.35亿美元,以后几年持续增长,2002年达到42.5亿美元。到2005年,这一数字达到52.5亿美元。ISAAA的主席及创始人在年初的研究报告中指出:生物技术作物商品化在头10年的大幅度增长势头将继续,而其后第二个10年的增长会超过前10年;而且随着第二代低投入高产出特性品种的出现,种植的国家和农民的数量都会有所增长。生物技术产品在农林业产值中的比重将越来越大,这一产业将成为21世纪新的经济增长点。  随着全球生物技术作物种植面积的迅速增长,种植这些作物的国家也越来越多。从1992年的1个,增长到1996年的6个、1998年9个、1999年12个,到目前为止进一步扩大到21个,另外还有45个国家正在进行研究与开发。虽然美洲的几个国家美国、阿根廷、巴西是植物生物技术的研究中心,但在参与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和生产的63个国家中,一半以上是发展中国家。据农业生物技术应用国际服务组织(ISAAA)2005年度的报告:2005年有21个国家的近850万农民种植了生物技术作物,农民数量比2004年增加了25万。而且新增的农民90%来自发展中国家。显然,发展中国家的农民和社会已经意识到了生物技术作物的经济、环境、卫生和社会效益。   值得重视的是,在转基因植物研究和产业化迅猛发展的同时,很多国家对转基因作物的态度和政策也发生了调整和转变。如:印度、巴西、南非、法国、伊朗等过去多年拒绝转基因作物的国家,现在也批准了转基因作物的商品化生产。欧盟委员会2003年通过了关于转基因作物种植的原则建议,明确规定不允许其成员国设立“无转基因作物区”。英国、德国也于近期同意转基因作物的商品化生产。 我国的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国家政策扶持下,尤其是国家“863”计划和“国家转基因植物研究与产业化专项基金”的直接扶持下,已经取得了突出的进展。1996年我国投入研究和开发的转基因植物仅为47种、涉及各类基因103个。目前,我国正在研究和开发的各种生物物种已超过100种,涉及动物、植物、微生物基因达200多个,若干作物品种已具备了产业化条件。就整体研究水平而言,我国在发展中国家处于领先地位,一些领域已经进入国际先进行列。我国是世界上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拥有转基因抗虫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在产业化推进方面,我们也取得了显著的业绩。2004年我国的生物技术棉花种植面积已达到370万公顷。由于节水、抗虫、节约劳动力的投入,每年为农民增收50亿元人民币。我国的彩棉产量已占到世界彩棉生产总量的1/3,成为全球最大的彩棉生产国;我国的彩棉生产从种植到加工均实现了零污染,是名副其实的绿色产业。另外,我国目前正在对基因工程水稻进行试验性种植,如果我们批准商业化种植基因水稻,全球目前的粮食市场体系可能会瓦解。虽然从整体水平看,我们的研究进展与国际基本同步,在发展中国家居领先地位,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较少,我国的生物技术公司大多资金不足、自主研发能力较弱、管理滞后,这些问题都有待于解决。由于生物技术可大幅度提高作物产量,这对我国将来“养活”15亿~16亿人口、缓解资源环境危机具有战略意义;同时面对“第二次绿色革命”即将展开和全球生物经济时代即将到来的国际形势,我们大力应加强生物技术作物的研发,并加快推进产业化进程,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在21世纪国际高技术产业化竞争中占领与之相应的市场地位与领先地位。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