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的玉米粗加工,到赖氨酸、燃料乙醇,再到塑料、服装、玉米油等,吉林的玉米越来越成为投资者眼中的“香饽饽”。
曾经积压的玉米,如今在吉林市有了希望。去年还在贵州开煤矿的温州人毛振闯,投资12亿元,每年可将60万吨玉米变成4万吨乙烯。这在全国民营企业中绝无仅有。
利用玉米取代石油生产乙烯,一吨成本降低2000多元。石油价格不断在上涨,如果用生物法生产。玉米今年种了,明年还要种,可以再生、再利用。
毛振闯说,他们的思路就是用玉米替代石油生产乙烯。采用玉米—乙醇—乙烯的线路,将农产品的深加工产品链条进一步延伸,生产出市场紧缺的化工基础原料。
而同是今年投资吉林市的大榆气体有限公司,则看中了吉林市一些企业生产乙醇、乙烯的副产品二氧化碳气体。负责人李学刚介绍,二氧化碳市场需求量迅速增长,碳酸饮料制造是我国液体二氧化碳的最大市场,来吉林投资如获至宝。
这种玉米带来的产业链条在松原同样引人注目。松原每年100万头猪屠宰加工项目与每年100万吨饲料项目可谓珠联璧合。
猪屠宰项目负责人杨崇华说:松原是玉米黄金生产带,每年玉米可达到500多万吨,只要咱们投产就可以拉动很多养殖户。
吉粮集团投资的饲料项目与猪屠宰项目一墙之隔。副总经理纪晓杰介绍说:他们需要猪肉,我们做的是喂猪的饲料,这样的话,我们能加快粮转肉产业链的发展。
上海正旺公司在松原投资的玉米油项目、新加坡科技园在四平投资的玉米发酵项目等一大批玉米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悄然崛起。围绕玉米主产区兴办玉米加工企业,直接促成玉米价格稳步上升。仅2005年,吉林省玉米加工能力突破800万吨,加工量达到650万吨以上,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元。围绕玉米生产、加工、销售形成的产值约600亿元,成为继汽车、化工之后又一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