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盘整许久的大连玉米期货终于出现了一次酣畅淋漓的涨势,主力合约0705大涨44点,收于1458元,这也是其7月份以来的新高,涨幅3.11%,接近涨停板;其余合约也有20到45点的涨幅。与此同时,玉米期货昨日持仓量为716420手,较前日猛增84026手,为今年6月份以来新高;而成交量665496手也是数月以来高点。
大连玉米的暴涨,大部分原因要归功于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小麦市场的飙升。由于天气严重干旱,国际机构对澳麦产量预测不断调低,目前产量预测范围为900至1300万吨(2005年为2500万吨)。产量预测意味着全球小麦供应将变为非常紧张。受此刺激,周一美国所有谷物交易所冬小麦价格飙升至10年高点,CBOT小麦涨停,且在周二的电子盘交易中仍然涨停。市场甚至出现了美国小麦价格接近大豆价格的罕见情况,这对于与其存在饲料替代关系的玉米市场形成了相当的利多影响。
同时,玉米市场本身也存在大量利多题材。对于将在本周四早晨公布的美农业部月度供需报告,分析师称目前平均预测美国2006至2007年度玉米结转存为12.07亿蒲式耳,略低于上月报告的12.20亿蒲式耳水平,预测区间为11.28至13亿蒲式耳,远低于2005/2006年度的19.71亿蒲式耳。
而在北半球玉米大量收割开始之后,市场开始逐步关注另一玉米主产区———南美洲。据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交易所称,截至本周一,玉米播种完成了计划面积的17.1%, 交易所预计玉米播种面积为247万公顷,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但是由于主产区天气干旱,而且主产区的最佳播种时间就要结束,农户很可能无法实现最初的播种意向。 美国农业部预测2006/2007年度阿根廷玉米产量达到1750万吨,高于2005/2006年度的产量1450万吨,但是仍然低于2004/2005年度的历史纪录2050万吨。
由于外盘玉米大涨,玉米出口机会增加的预期加强。以目前CBOT玉米价格计算,其到中国的进口价高达1820元,到日本、韩国的价格也大大高于中国玉米,这将使得中国玉米在亚洲市场的竞争力大增,此前刚刚下发的120万吨的出口指标不仅能够实现而且很有可能超出,在国内深加工需求旺盛的前提下,这种出口需求带来的刺激是相当乐观的。
当然,面对这样良好的预期,我们也要看到并非完美的现货情况。由于今年黄淮夏玉米收晒期间天气较为正常,不但没有出现往年连绵阴雨导致玉米霉变现象,气温也较高,一些地区新玉米水分已经达到或接近安全标准。目前,江西、四川、上海、湖南、湖北和广西等地饲料企业采购的黄淮新玉米现已陆续到站,水分含量大多在15%左右;南方大部地区新玉米到站价约为1300至1380元/吨,新陈玉米价差大多在每吨120至200元之间。黄淮市场的新玉米价格对过高的期货远期合约价格不构成支持。
另外,玉米0705合约已经到达1460点的重要目标位,短期也存在涨势稍歇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