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上市量的不断增加,国内市场季节性压力开始显现。近段时间玉米价格出现稳中下跌的态势,尤其关内部分地区下跌较为明显。山东东部地区节前一周新玉米入厂价1320元/吨,比前一周下跌80元/吨,北部地区入厂价1280元/吨,中部地区入厂价1260元/吨,均比前一周下跌120元/吨。南方销区受此影响,玉米价格也大多回落20元/吨左右。
观察后期的国内玉米市场,随着新玉米上市量的不断增加,季节性压力的仍将加大,玉米价格将会在高位震荡,并伴有小幅下滑。随着季节性压力的逐步释放,玉米市场将会逐步趋好,尤其中长期市场仍会购销两旺。
产量增加需求旺盛,市场支撑动力较强。自1996/1997年度到2004/2005年度,我国的玉米产量基本维持在1.15亿吨至1.3亿吨左右,相对于产量国内玉米总需求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已由1998/1999年度的1.06亿吨增长到1.25亿吨左右,增长趋势明显。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有关分析师预计,今年全国玉米产量将会达到1.42亿吨,高于去年的1.3937亿吨。但同时预计今年我国玉米需求将会达到1.415亿吨,创下历史记录,比2005年的消费量提高3.5个百分点。其中玉米加工行业的需求将达到3000万吨,高于2005年的2630万吨;用来生产饲料的玉米用量将达到9200万吨,高于去年的8900万吨。可以看出,我国玉米的供需格局正在发生改变。
深加工企业需求强劲,玉米消费结构发生调整。近年来,我国玉米消费量呈现稳定增长的局面,但玉米消费的结构也在发生调整。饲料用玉米仍是玉米消费的主要部分,占70%以上的份额,但随着淀粉深加工行业和酒精行业,特别是燃料酒精行业的快速发展,玉米工业消费的数量正逐渐上升,并且上升的速度较快,占据的份额也不断上升。2003至2004年度,东北三省玉米总产量为3353万吨,其中饲料消费973万吨,用于生产燃料乙醇消费200万吨;2005至2006年度,东北三省玉米总产量为4063万吨,其中饲料消费为1011万吨,生产燃料乙醇消费的玉米量为427万吨,比2003至2004年度增加1倍多。据了解,中国正在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安徽、河北、山东、江苏、湖北等9个省逐步推广车用乙醇汽油,用量逐年递增。玉米的“使命”正发生着重大改变,由普通的食用消费、饲料消费,向工业加工原料等多方面发展。
玉米作为战略性资源,国内贸易格局逐步改变。一是国内玉米需求总量将进一步增长,总体供求趋紧。据有关专家,在过去9年多里,国内玉米总消费量增长了近2000万吨,且库存逐年递减。这主要是因为近年来我国的饲料消费量、工业消费量快速增长,玉米需求量大幅增加。未来几年,增长的趋势可能会更加明显。因此,我国玉米的供需趋势已从供大于求向供求趋紧过渡。二是东北产区贸易用量逐年减少,玉米外运贸易规模不断缩小。近年来,一些大型的玉米深加工企业均把东北玉米产区作为发展基地,纷纷投资设厂。以吉林省为例,目前大型玉米深加工企业已有10多家,年加工能力达到500万吨左右,仍有10多个在建项目一两年内即可投产,届时深加工能力将有600万吨左右。深加工企业的迅速扩张,使东北地区已从传统的玉米主产区、商品粮基地向玉米深加工基地转化。从近几年的发展趋势看,东北地区的粮食库存与调出量正呈逐步减少趋势,粮食库存已由2002年的9500多万吨降至目前的3500多万吨,降幅达63%;2005年外运5505万吨,预计到2010年将降为3010万吨,降幅近一半。三是玉米市场季节性波动弱化,全年消费保持稳定。工业用粮占玉米总消费比重的提高和饲料消费比重的下降,将使玉米市场出现淡季不淡的局面。饲料消费的旺季是6月至9月,淡季11月至次年2月,工业消费旺季则是在每年的一季度和四季度。两者结合,将使玉米消费全年保持稳定。四是我国玉米出口量将大幅减少。据海关统计,7月仅出口玉米5508吨,同比下降99.5%。1-7月累计出口225.7万吨,同比减少62.5%。从目前看,受成本影响,今年后期玉米出口量仍将比去年大幅减少,难以达到预计的500万吨,甚至有可能达不到去年的三分之一。同时有关专家预测,在未来一个时期,我国进口、出口双向参与国际玉米贸易流通的趋势将逐步显现。将由原来的单纯输出转向输出、输入双向参与,对全球玉米贸易格局的影响也会与日俱增。但这种双向的趋势仅为一个过渡期,我国将最终进入玉米净进口阶段。
虽然全球产量上调,但期末结转库存仍低于上年水平。近日,国际谷物理事会(IGC)把2006/07年度全球玉米产量预测数据上调到了6.98亿吨,比上月调高了300万吨,也比上年增长500万吨,主要是美国玉米作物长势良好,抵消了欧盟玉米产量的降幅。预计美国玉米产量为2.82亿吨,高于上月预测的2.78亿吨,基本与上年持平。虽然IGC上调了2006/07年度全球玉米产量数据,但是期末库存数据维持在1亿吨,比上年减少25%。同时全球玉米贸易和用量数据分别上调了100万吨,因为随着家禽行业的恢复,再加上一些饲料小麦用户转用玉米,因而部分进口国的饲料玉米需求表现较为强劲。可以看出,虽然美国和中国的玉米产区天气良好,改善了产量前景,但是产量仍远远低于世界需求水平,国际玉米市场整体上基本体现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