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市场 » 正文

天气和USDA报告利空 全球玉米齐下挫

  作者: 来源: 日期:2006-08-14  
     8月13日消息:截至8月11日的一周,全球玉米市场大幅下跌,主要因为玉米市场遭受了三重打击:㈠天气利空,㈡美国农业部报告利空,㈢基金大举抛空。

    周线图上,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近期玉米合约比一周前收低8美元,美湾玉米现货报价每吨收低3.7美元。阿根廷玉米出口离岸报价每吨收低6美元。我国玉米期货近期合约每吨收低1.6美元。

    从供应面看,由于近期美国玉米种植带天气改善,玉米产量前景明显好转,这是导致CBOT玉米期货创下1月份以来新低的重要原因。美国农业部周五发布的产量报告里大幅调高了美国玉米单产、产量和期末库存,并且远远超出了市场预期的范围。

    美国农业部周五预计2006年秋季收获的玉米产量达到109.76亿蒲式耳,远高于7月份的预估值107.40亿蒲式耳,也高于业内平均预估的107.95亿蒲式耳。

    美国农业部预估单产达到152.2蒲式耳/英亩,这也是历史上第二高产,高于上月预估值149蒲式耳。

    由于目前美国玉米作物状况好于去年同期水平,市场人士认为美国玉米产量规模仍然可能进一步上调,这显然促使在CBOT玉米市场持有巨量净多单的投机资金选择减仓操作。

    有报道称中国恢复对韩国出口玉米,也给美国玉米需求蒙上一层阴影。继上周韩国NOFI买入3万吨中国玉米后,本周韩国玉米加工协会(KOCOPIA)也采购了11万吨产地可选的玉米,而中国玉米的报价要比美国玉米每吨便宜了6美元,这意味着供应商最后很可能提供中国玉米。

    周五中国行业官员表示,由于今年玉米可望丰产,将限制今年中国玉米的进口需求。

    市场质疑乙醇行业前景,也令玉米市场的看涨理由大打折扣。巴伦周刊周初的一篇文章也对乙醇作为可替代能源的前景给出负面的评价,文章指出美国玉米供应难以支持乙醇大规模替代传统的化石燃料,这可能也导致一些基金多头平仓。

    这份享有盛誉的投资周刊称,美国政府计划在所有的汽油中混入10%的乙醇,这意味着每年就需要140到150亿加仑乙醇,按照美国玉米的产量规模,政府设定的乙醇扩张目标可能难以实现。

    换而言之,巴伦周刊认为美国乙醇产量难以持续扩张。如果说美国中西部天气良好导致玉米期货价格中的天气风险升水消失的话,那么市场对于乙醇需求前景的质疑显然导致玉米中的能源升水也丧失殆尽。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投资者开始意识到当前美国陈季玉米供应充足,农场主手中还有大量玉米待价而沽,而且很可能会在未来几周里加快销售,以便偿还到期贷款,并且为秋收作物清仓腾库。

    不过必须指出的是,尽管市场人气有所变化,但是玉米市场的长期供应趋紧形势并未发生改变,例如美国农业部预测2006/07年度世界玉米期末库存为9288万吨,创下198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库存用量比将会创下历史最低。这应当有助于构成底部支持,限制玉米价格继续下跌的空间。

    总体看来,玉米市场短空长多的局面并未改变,如果玉米价格继续下跌,也许会为最终用户的远期部位采购提供了良好的定价机会。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