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玉米单产及总产情况
由于去年种植玉米收益较高,今年很多农民增加了玉米播种面积。笔者在此次考察中了解到,今年吉林省的玉米播种面积提高50万亩左右,达到4350万亩;黑龙江省玉米播种面积提高256万亩左右,达到4351万亩。按较低的单产水平700斤/亩计算,今年两省理论上将增加产量超过100多万吨,可以说增产几成定局,但这都是在天气情况较好的情况下得出的乐观预计。
据了解,今年吉林、黑龙江播种期气温较低,播种时间均推后一个星期至半个月左右,后期由于气候条件较好,雨水比较充裕,玉米生长进度基本与往年拉齐。但进入7月份之后,黑龙江地区长时间的阴雨天气并不利于作物扬花授粉,玉米质量料将受到影响,单产可能下降。在考察期间我们看到,从齐齐哈尔至大庆公路沿线部分地区偏涝,玉米叶发黄,严重地块成片淹倒。根据国家气象中心农业与生态气象室发布的7月下旬农业气象条件评述,当时东北、内蒙古中东部出现了明显低温、阴雨天气,玉米授粉结实率下降,生长发育延缓。
“七月十五定旱涝,八月十五定收成”,尽管此时玉米长势较好,但8月农作物正处于乳熟期,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期,光、热、水条件是否适合,对今年丰产至关重要。因此,最终产量如何现在还不能盖棺定论,重点还要关注后期有无早霜及前期低温冷害的影响。
二、玉米需求状况
今年已经连续几个大规模的台风和热带风暴登陆,南方地区受灾严重。根据国家气象中心统计,仅今年第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的登陆,就造成福建、浙江、江西、湖南、广东、广西6省(区)农作物受灾,受灾面积达115.8万公顷,绝收26.2万公顷。根据地方部门统计,仅广西一省直接经济损失就达12.1亿元。
连续的台风使南方销区很多养殖大户损失惨重,大灾之后必有大疫,如果后期市场再有新的疫情出现,对现在低迷的养殖行业无异于雪上加霜。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灾情之后市场成品禽畜供应将会减少,可能导致销区价格继续抬升,从而刺激市场,出现一个补栏高峰,但这需要一段时间的恢复。
三、运输状况
台风除了影响需求外,还会影响到港口及铁路运输。去年9月份正是由于台风影响,才造成了南方港口断货,港口玉米价格迅速飚升,仅一周时间,蛇口港平均成交价就由1290元/吨上涨到1400元/吨左右,最高报价超过1500元/吨,使市场走出了一波小规模的上涨行情。不过从整个市场状况来看,物流方面的因素只能对价格形成短期影响,无法左右市场的长期走势。
四、新粮上市分析
现在市场正处于新旧粮交替的一个过渡阶段,由于市场利空因素较多,南方的饲料及加工企业采购态度比较谨慎,甚至可以说相对低调,多数看弱后市,基本将库存压缩到一个月以内,最多的也就是维持到新粮上市时。这里我们分析一下去年的市场情况,去年9月—10月期间,华北、黄淮地区出现了一个月的连续阴雨天气,新粮收割后无法晾晒,使得上市时间推后,由于饲料企业备货不足,市场供应非常紧张。因此,除了东北玉米主产区的天气状况外,我们还要关注华北、黄淮主产区的天气情况,毕竟在9月之后,黄淮地区的玉米批量上市后,该地区将再次成为市场供应的主角。
五、心理因素对市场的影响
当前市场正处于青黄不接的阶段,购销双方不仅是在进行一场激烈的贸易之战,更是在进行一场非常紧张的心理斗争。新粮上市之前,如果不出现大的灾害性天气,从当前情况看,丰产已是定局,那么手中仍有存粮的贸易商必将加快出手速度,而销区贸易商则可能会担忧后期价格走低而减少库存。目前,大连期货市场上的近月合约价格已经跌破成本价位,可以说就是这种情况的提前体现。但如果近期出现较大的灾害性天气,那么企业则可能会增加库存来进行储备,这样就会出现虚拟库存,企业增加库存后,无疑会减少粮食流通数量,而且由于很多深加工项目已经试车完毕,拟在新粮上市后投产,因此,在新粮收购期可能会出现抢粮的局面,届时市场就可能会出现一轮反季节上涨行情。
综上所述,目前市场缺乏方向性指引,但由于距离华北、黄淮地区新粮大规模上市的时间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如果近期市场没有太大波动及政策方面的变化,那么主产区的天气状况则由于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将成为后期市场炒作的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