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地区玉米出库价格1220元,大连港口平舱价1340元,
蛇口港成交价1430元,均较前期下跌10~40元。虽然下跌幅度不大,
但整个市场弱势已现,期货市场更是随之大跌。玉米价格走低绝对不是偶然因素,而是一种长期趋势的积累。
华北黄淮腾库收麦,东北产区出库加快
据中国玉米网实地调研显示,国内两大玉米主产区东北四省区和华北黄淮地区农民手中余粮已经十分有限,市场收购活动基本停止,商品粮大多集中在粮库和贸易商手中。华北黄淮地区已经进入新麦收购阶段,前期囤货的贸易商开始出库,为储存小麦而腾仓,但距离黄淮地区新玉米上市已经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受运力及贷款压力的限制,东北地区的贸易商虽然看好后市,但也开始陆续出货,要赶在新粮上市之前将手中囤粮投放到市场之中。由此,市场供应开始批量增加。
南方需求增长缓慢,到货数量明显增加
在产区玉米供应增加的同时,南方市场的需求增长却相对缓慢。每年的七八月份都会进入一个饲料消费的旺季,但据中国玉米网监测显示,今年南方饲料需求并没有太明显的增长,某饲料厂6月份的销量比5月份仅增加10%左右,而去年同期增长30%左右。所以尽管南方需求仍在恢复之中,但由于前期疫情打击太大,目前仍处于一个相对疲弱的状态。另外,从7月1日开始,京沪铁路电气化改造已经结束并开始通车,这样,东北地区往内陆的运输情况得到好转,并不像前期那么紧张,请车难度减弱后,销区到货数量也明显增加,南方企业均不看好后市,同时前期库存没有释放,进而放慢了采购速度,也导致玉米市场价格走低。
小麦替代作用明显,挤占玉米市场份额
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06/07年度小麦新增供给量预计达到1.06亿吨,这将是近年以来小麦产量的新高。今年小麦上市以来,国家出台了最低收购价政策,但新麦价格仍然偏低,一些小麦主产区及玉米主销区如湖北、河南等地小麦价格要大幅度低于玉米。当地饲料企业开始积极入市采购小麦替代玉米进行加工,据了解,部分饲料企业的替代比例超过15%。而且目前国内小麦在饲料中的替代与以往存在较大的区别,先前饲用小麦多为陈化粮,而眼下新麦的饲用比例显然偏高,在目前这个比例下,小麦和玉米完全可以做到等量替代,企业要考虑的只有价格因素。如果小麦价格继续走低,那么玉米后市也很难乐观。
西王进口成为现实,带来短期利空影响
前期一直备受关注的西王糖业上周三表示,政府已经批准其进口5万吨美国玉米,这也是近年来我国首次整船进口玉米。从数量上来讲,虽然这是近年来进口规模较大的一次,但5万吨的玉米对市场还不能造成太大的冲击。此次玉米进口对市场的影响更多的还是来自心理方面,由于政府对转基因玉米的限制并不如想象中的严格,那么后期来自国际市场的供应可能增加,这对市场来说是个短期利空的消息。不过,依现在国际市场价格看,并不具备进口优势。
玉米产区天气转好,今年产量预期增加
此外,近段时间以来,产区雨水充裕,玉米长势喜人,加之今年我国玉米播种面积有望提高,前期各地的干旱基本得到缓解,如果后期不出现早霜及大范围的自然灾害,那么今年可能又是一个丰收年景。后期天气情况应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因其变数较大,而且给人们带来的影响往往是心理层面。如果预期产量大幅增加,那么现货贸易商可能会加快出手速度,市场供应快速增加;而如果减产预期出现,那么销区企业可能会增加库存,那么这部分虚拟库存的出现将明显带动需求,从而带动价格上涨。
综上所述,高潮之后就是低潮,幕起之后就是幕落,行情的转折往往是另一阶段的开始,我们要做的最重要的不仅仅是把握住拐点,而是做好一个阶段。从当前的市场供需情况来看,今年国内饲料需求减少幅度可能远超人们预期,而工业需求增加幅度则刚好弥补了出口那部分差额,加之各地储备粮轮换已经展开,黑龙江又将举办大规模老粮拍卖,其拍卖的陈化水稻及当前上市的新麦都会成为饲料企业的替代之选。从需求上看,经过前期一轮补库后,当前加工企业处于消化库存阶段,基本上在履行合同,市场收购行为已经非常少,近期应该不会有抬价之举,市场利空因素偏多,即使真的出现缺口,也应该在8月中旬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