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在本年度受到如此追捧,既跟它特有的性质有关,同时也跟它的外延被扩大分不开。
首先,去年全球蔓延的禽流感造成从南到北饲料及养殖业萎迷不振,今年禽流感疫情解除,使养殖及饲料业处于全面恢复阶段,对饲料原粮的需求大幅度增加。
其次,由玉米的属性转变决定的。近年来,玉米的属性发生重大转变,由最初的粮食属性到饲料用粮,而今它已经变成了工业原料及再生能源。属性的变化,直接导致了玉米的价格变化。上半年玉米价格的大幅度飚升,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由于主产区深加工企业发展速度快,玉米消费量大,直接拉动玉米市场价格走高,使玉米从原来的供大于求向供求偏紧、乃至供不应求方向转变。据相关部门预测,主产区吉林省目前深加工企业的玉米需求量将超过1000万吨,那么既山东省之后,吉林省也将可能从产区变成销区。
第三,受期货市场的影响,拉动现货市场价格的上扬。2006年大连玉米期价上下波动较大,其中在2月8日玉米609合约创下1538元/吨的高位,而当时产区的玉米车板价格在1150元/吨左右,期价的上行给现货市场价格的上涨打开了空间。到六月末,大连玉米期货处于横盘整理的状态,成交比较清淡,玉米609合约始终在1370元/吨左右徘徊,期价上下两难。
第四,产区不定的天气因素,使人们报有一定的心理预期。玉米主产区吉林省在玉米播种季节,四月份呈现出早期低温,播种期较往年推迟一周左右,进入五月份呈现出干旱,尤其是西部地区缺苗断条现象普遍,六月份,降雨增多,个别地区出现雹灾,部分地块有绝收的可能。
第五,中国进口玉米的消息搅动全球市场,五月份中国西王糖业公司定购五万吨美国玉米的消息,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西王糖业作为国内主要的玉米加工商,计划今年将玉米加工产能提高50%,达到90万吨,以便满足国内葡萄糖的强劲需求。公司表示如果一切顺利,有可能在9月份之前,也就是国内玉米收获之前再进口5万吨美国玉米,这也将是多年来中国首次大规模进口玉米。从以上迹象,国内贸易商和分析师都在预期中国很可能从玉米出口大国转为净进口国,那么其中隐含着国内玉米市场有可能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因此成为现货市场价格上扬的动力,同时也造成贸易商惜售心理加重。
最后,由东北玉米自身的特点决定的。一般来讲,每年的五~八月份是东北玉米一展身手的时机。此时关内产区玉米基本消耗殆尽,华北、黄淮地区玉米库存量减少,玉米贸易开始由南向北转移,因此东北玉米价格在这一时期将保持稳步上扬。
因此从以上各种情况来看,如无意外事件发生,在新粮上市前,东北玉米仍将保持目前的高价位格局。(任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