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产区政策支持。目前国家有意出台相关政策对产区玉米产业形成保护,从而增强产区玉米自身的竞争实力,以玉米主产区吉林为例,主要表现基于以下几方面:
1、大力发展玉米深加工产业。吉林省60万吨燃料酒精项目于2002年底投产试车。每年能够消耗玉米原料192万吨。每年可得一亿元的粮食补贴。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通过有计划的收购当地玉米,从而带活松花江沿岸以玉米生产为主的十多个县市的经济。
2、确定种植目标,建设好4个基地。吉林省农委今年提出要建设好1000万亩饲料用玉米生产基地,1000万亩工业用玉米生产基地,500万亩食用玉米生产基地,500万亩出口玉米生产基地等不同发展方向,以便提高玉米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五年内力争全省转化玉米150亿公斤,估计这项转变收入可占农民收入的50%。
3、改善运输条件,降低运输费用,降低玉米成本。吉林省交通“十一五”规划中,计划投资一亿,打通松花江吉林以下江段,增建水运基础设施,构筑松花江水上运输体系。改善玉米运输条件。
4、降低玉米收购价格。前几年由于我国玉米保护价偏高,使玉米在供大于求的状况下,产量仍是有增无减,价值规律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难以发挥,因此,合理地降低玉米收购保护价成为我国玉米生产流通领域中的一项首要对策。近年,我国华北黄淮以及东北地区先后放开粮食市场,做到“保微利”的原则,借以提高国内玉米市场价格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预期后期国家也将有意调低产区收购价格,以此增强国际市场上的出口竞争实力。
另外,国家计委、铁道部关于鼓励发展散装粮食运输降低部分铁路运输环节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的规定,产区玉米外运成本将进一步缩减,这将再一次增强产区玉米的出口竞争力。
再次,春耕生产的利多影响。近年来我国玉米播种意向均是在政策指导下发生变化。近两年我国政府不断倡导种植高产出、高效益的粮食作物,大豆作物以其种植效益高成为首选,“玉米—大豆”轮作计划相应出台,政策导向影响了玉米的播种面积,产量也受到影响。由于前几年玉米连续丰收,加之市场销路不好,国内玉米供应仍大于需求,而大豆市场则由于需求数量的大幅增加,产量增长缓慢,导致产需结构不合理,国内供应远不能满足需求数量的增加,因此预期今年春耕产区仍将进一步扩大“玉米—大豆”轮作范围,播种面积的预期下降必将为后期国内玉米市场回暖创造前先机。
市场看空气氛有望在政策影响下看淡。政策可谓一直伴随着玉米市场的发展,01年华、黄淮等地玉米退出保护价格范围,随后东北三省对玉米市场的支持力度开始减弱,并与近年市场全面放开,市场看空气氛由此增强,由于买方的谨慎观望,需求数量增长缓慢,卖方卖粮难现象较为突出。然而,一些利农惠农政策的出台,使得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提高,市场看空气氛开始趋淡,更为合理的市场生产流通开始呈现。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政策的出发点均是基于对市场发展考虑,短期内可能会对市场形成不利效应,但长期来讲均是利好多,后期政策仍会不时时机的为玉米市场提供更加有利的发展环境,对后期国内玉米价格的复苏提供坚实的基础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