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玉米产业因其高附加值而成为"朝阳"产业和"黄金"产业,2005年工业消费量更是达到1100万吨,所占玉米总消费比例亦从0.5%增长到了13.4%。在国家与各地政府大力支持玉米深加工产业发展的同时,玉米价格也开始出现飙升格局。
一、上半年国内玉米现货市场行情回顾
1.国内玉米价格涨幅明显
根据市场监测显示,自2005年年底以来,在玉米工业化题材的狂热炒作下,国内玉米价格一路狂飚。目前,吉林四平地区玉米入厂价为1260元/吨;黑龙江大庆玉米收购价为1220元/吨;辽宁锦州玉米价格平稳,收购价格为1340元/吨;河北石家庄地区粮库玉米出库价为1340元/吨,饲料厂收购价为1340元/吨,淀粉厂为1350元/吨,东北玉米到站报价为1360元/吨;山东菏泽玉米入厂价为1360元/吨;江西南昌地区东北玉米款到运货到站价为1480元/吨,货到付款到站价为1500-1510元/吨;湖北武汉玉米站台价为1500元/吨;江苏地区东北玉米到站价为1360-1380元/吨;广西南宁地区站台价为1530元/吨左右。截至目前,全国3等黄玉米平均价为1372元/吨,较去年同期增长18.41%,部分地区玉米、小麦价格出现倒挂现象。
2.供需趋紧,国内玉米生产形势继续好转
从2000/2001年度以来,我国玉米市场连续五年产不足需,直到2004/2005年度播种面积持续增加才使得国内玉米市场出现了短暂的少量剩余。2005年,我国玉米播种面积约为2620万公顷,较上年增加3%;产量预计在1.34亿-1.35亿吨之间,同比增长4%。此外,由于2006年以来玉米工业化题材的疯狂炒作,使得玉米价格飞速上涨,今年河南、东北地区玉米价格每斤0.65元,平均比去年高出5-6分钱。价格的上涨也导致玉米播种面积在2005年的基础上继续增加,预计2006年我国玉米播种面积为2730万公顷,产量也将在1.34亿-1.35亿吨之间,或略有增长。据悉,山西省农业厅的统计数据表明,今年该省玉米种植面积达到1700万亩。按照正常年景测算,今年玉米在该省整个粮食产量中的份额将占到40%至50%,玉米成为山西第一大粮食作物。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国内玉米供求形势由产大于需向产需平衡或产不足需转变,玉米的生产情况在玉米市场中的影响力也将不断削弱。
3.玉米出口下降,供需偏紧格局初现端倪
此前,我国政府为了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采取了鼓励出口的政策,连续的出口导致国内玉米库存量连年下降。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显示,我国玉米期末库存在1999/2000年度达到1.24亿吨的历史高点之后,开始连续多年持续下降。另外,汇总当前市场数据显示,2004/2005年度国内玉米产量为1.3亿吨,当年消费1.24亿吨,剩余560万吨;2005/2006年度国内玉米产量1.34亿吨,当年消费1.33亿吨,剩余150万吨。需求连续两年增速分别达到4.9%和6.5%,按照5%的年增长幅度测算,2006/2007年度我国玉米消费总量将再次增加660万吨,达到1.39亿吨。2006/2007年度我国玉米产量按1.35亿吨计算,则我国玉米市场在下一年度将出现400万吨的供应缺口,国内玉米市场供不应需格局将再露端倪。根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份我国出口玉米2,247,826吨,同比减少了25%,同时试探性地增加玉米进口量,据统计,1至5月份的进口总量为2932吨,同比增加5.33倍。此外,由于国内供需偏紧,国家有关部门至今仍未下达今年的玉米出口计划。
4.工业需求加大,饲企采购对玉米行情影响减弱
虽然国内饲料加工消耗的玉米数量最大,但随着饲料行业自身的发展和玉米深加工业的不断壮大,这种饲料需求对玉米行情的影响正在逐渐弱化。首先,饲料行业自身已经形成规模。以海关公布的进口数据为例,在今年1至5月份进口大豆1038万吨,比上年同期提高9.6%;进口豆粕55万吨,同比提高18.7倍,而同期出口大豆16.4万吨,同比降低17.5%;出口豆粕10.1万吨,同比降低65%。这些数据表明,尽管今年受到疫情影响,但国内养殖业总体依然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说明经过几年的飞速发展,目前国内养殖业已经形成规模,市场总体需求难以出现大起大落行情。其次,玉米深加工业正处在迅速增长期。有关数据显示,2000/2001年度以来,我国玉米消费量从1.14亿吨持续上升至1.33亿吨,其中饲料消费从2000/2001年度的8500万吨上升至2005/2006年度的9100万吨,增长7.06%;玉米的工业消费量从2000/2001年度的1110万吨上升至2005/2006年度的2400万吨,增长116%。在饲料需求形成规模的情况下,工业需求的快速增长无疑助推玉米走出上涨行情,而今年上半年以来的行情走势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5.产区深加工企业发展迅速,产区特征正在淡化
据了解,在玉米深加工产品中,酒精、淀粉、淀粉糖和变性淀粉这几种产品约占总量的95%以上,近两年玉米深加工发展重点在酒精和淀粉,而高油价时代的来临,也使得以玉米等为原料的可再生能源开发成为许多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重点。2005年黑龙江、河南、安徽等省推广使用清洁、环保乙醇汽油,消费玉米大约1300万吨,预计2006年消费玉米1600万吨。2006/2007年度国内整个玉米工业用量预计为2750万吨,比上年度增长25%。
由于产区深加工企业的迅猛发展,传统意义上的"北粮南运"格局正在慢慢发生改变。以国家重要粮食生产基地、玉米商品率最高的吉林为例,仅榆树地区就有200多家中小型酒精厂,昔日农民卖粮难正在转变成现在粮食企业买粮难,大成集团、黄龙公司、平东粮库等都表达出一个共同的概念:"抢粮"。也许不久以后,当地玉米将仅能满足本地区的需求,甚至有可能出现短缺。中国粮油学会理事长朱长国称,由于乙醇和淀粉生产能力提高,玉米饲料用量增长,到2010年,我国玉米消费量将提高26%,这可能会迫使我国到2010年进口1000万吨玉米。产区特征正在弱化,粮食外运减少,未来格局有望形成"南进北调"。
6.中美玉米工业需求扩张迅猛,推动全球玉米价格上涨
世界能源及汽油价格的快速上涨,为乙醇生产的提高提供了动力。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最新研究指出,2005/2006年度粗粮的工业用量继续快速扩张,除了用于淀粉以及增甜剂的需求强劲之外,基于玉米的乙醇生产也呈现出指数式的增长态势,这才是驱动粗粮工业需求的主要动力。以美国为例,作为世界最大的玉米乙醇生产国,2005/2006年度用于生产乙醇的玉米用量创下4000万吨的历史新高。而在中国,虽然还没有准确的玉米在乙醇生产上的用量统计数据,但据行业人士指出,中国四大生物乙醇生产厂可能每年消耗300万-500万吨玉米,而且这一用量预计将以10%到15%的速度增长。由于中美玉米工业需求扩张迅猛,当前全球玉米供需偏紧,为价格的长期上涨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全球玉米市场长期上涨,国内玉米市场短期调整
1.由于价差拉大,利润微薄,玉米在饲料配方中已被部分替代
我国小麦价格一般相对玉米有所偏高,小麦与玉米的价格比大致为1.2-1.3:1之间,如果小麦与玉米价格出现倒挂,则一般在0.9:1以下时饲料厂就开始考虑使用部分小麦替代玉米。同时,相对低迷的养殖业也加重了这一趋势。
2.国内玉米市场存在产销区价格倒挂现象
3.玉米价格涨至阶段性高位,续涨空间相对有限
如果后期国内玉米价格继续上涨,国家的宏观调控手段将会启动,毕竟目前产区老粮销售计划尚未完成,仍有数量巨大的老粮等待销售,一旦老粮销售热潮再次出现,价格势必受到打压,继续大涨的几率预期不大。由于目前国内玉米价格已经涨至阶段性高位,短期内续涨空间变得较为有限。
4.大型用粮企业库存较充足,玉米采购不积极
由于前期国内玉米价格连续攀升,且农民惜售,用粮企业担心货源不足并防止后期价格风险,大多加快了玉米采购速度,增加了玉米采购量,导致目前玉米库存普遍较正常偏高。特别是东北一些大型深加工企业,目前玉米库存量约有2-3个月,因此这些企业并不急于补库增仓。
5.期价走低,短期对现货市场形成压力
由于当前天气对玉米生长有利,芝加哥玉米期货市场自5月18日创下2.87美元的高点后,玉米价格就开始稳步回落。国内方面,近期受到期货价格下跌的影响,北方各港口玉米市场压力增加。
综上所述,玉米价格上涨是大势所趋,但由于价格上涨过快,短期内也将面临回调的压力,预计后期国内玉米市场行情仍将高位运行,续涨空间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