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市场 » 正文

延伸玉米期货品种 服务玉米深加工产业

  作者: 来源: 日期:2006-06-21  
      在大商所日前召开的" 玉米深加工产业发展及价格风险管理"座谈会上,针对当前玉米深加工产业发展现状,与会专家和企业界人士警示玉米深加工业应勿盲目上马,重蹈大豆加工业盲目扩张覆辙,并建议进一步推动玉米期货市场的发展,为企业决策和避险提供有效工具。

    中国粮油市场学会理事长朱长国说,玉米深加工产业的发展既能够提供相关产品,也可以节省粮食的储藏成本,有效利用陈化粮,促进农民收入增加。"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继续大力支持玉米深加工产业的发展。如对现有的通过玉米生产燃料乙醇的项目,国家将继续实行财政补贴,随着其它能源价格的上涨,国家对通过玉米生产燃料乙醇的补贴政策,也将进行相应调整。同时国家将会鼓励开展玉米深加工替代品方面的研究。他认为,在玉米深加工产业发展中,为了给相关现货企业提供避险工具及价格指导,促进玉米深加工产业的健康发展,研究开发燃料乙醇及玉米淀粉期货交易,是一件值得推动的事情,而且早上早主动。

    国务院研究室农村司司长黄守宏认为,目前我国的玉米行业处在一个精细加工的时期,处在一个供求关系变革的时期,竞争格局即将发生大的调整,我们需要大力支持玉米生产、加工业的发展。支持加工业的发展,从政府角度来讲就是要加大对龙头产业的支持力度,促进农民增收,促进整个农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要建立完善的市场化机制,比如通过期货市场为玉米加工产业的各个环节提供避险工具,使国内企业通过市场做大、做强。他说,燃料乙醇和玉米淀粉期货是很有潜力的期货品种,大连商品交易所已对这两个品种进行了超前研究,这是前瞻性、战略性的工作,意义很大。特别是发展燃料乙醇产业既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也需要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开展燃料乙醇期货交易对促进现货市场的发展、对于国家相关政策的完善和调整都具有积极作用。

    农业部政策法规司巡视员张红宇认为,玉米深加工产业的发展能够提高玉米价值,对于增加农民收入是非常有好处,从我们国家情况看,发展潜力也很大。当前推动玉米深加工产业发展,需要我们转变观念,引导玉米生产的专用化和多样化,在玉米深加工技术上不断突破,同时还要考虑粮食资源制约问题。他说,在大豆、玉米等期货市场良好运行基础上,大商所要把握好形势,做好调查研究,加强培训,适时推出相关产品,更好服务企业和农民。

    有关人士同时指出,中国玉米深加工业快速增长效应将在2008年体现,至时带来的一大问题是原料如何解决,东北地方原料比较充裕,但是2、3年之后就会出现供需紧张的情况,至时企业将面临较大市场风险,并可能对粮食的安全有一定影响。而且,国内玉米加工市场巨大,已经吸引国际跨国公司积极准备进入。现在,整个大豆加工行业基本上被外资垄断,这种外资垄断的格局极大地降低了国内相关企业的讨价还价能力。大豆行业对国计民生的影响与玉米行业不可同日而语,玉米加工业如果出现大豆这种情况,后果可能更加严重。因此,当前我们一方面要有序发展玉米深加工业,一方面应注重市场体系建设,特别是适时推出玉米深加工产品的相关期货品种,以避免玉米企业重蹈大豆企业覆辙。

    大商所副总经理郭晓利表示,在玉米期货市场的培育过程中,大商所高度关注玉米产业发展,也一直把办好期货市场、服务玉米产业发展作为我们的重要责任。近年来,我们注意到玉米深加工的快速发展,对整个玉米产业带来的革命性变化,也感觉到在玉米深加工快速发展中企业可能面临巨大的市场风险问题。因此,我们一直跟踪研究玉米深加工产业适时创新期货品种,为玉米深加工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他说,从与现有品种内在关系看,乙醇和玉米淀粉作为玉米的主要深加工产品,其生产和消费直接影响到玉米市场的供求,与玉米价格紧密联系,价格影响因素复杂,价格波动都很大,而且市场经营主体大量重合,相关企业面临着很大的市场价格风险,需要有效的市场避险手段。大商所目前对这两大品种都进行了持续的跟踪研究,也希望将来能通过上市这两大品种,建立起与大豆期货系列品种体系相类似的玉米期货系列品种体系,形成玉米原料与下游产品间合理的比价关系,为玉米整个产业和市场提供完备的风险管理工具,使期货市场更好地服务玉米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目前,玉米淀粉中远期交易比较活跃,大商所正在加快这一品种的研究进度;乙醇由于没有完全市场化,缺少中间环节,还存在政策和市场的障碍,我们将保持跟踪研究。

    来自国家有关部委、院校、行业咨询机构、淀粉加工与酒精生产企业代表20多人参加了这次座谈会。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