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大商所在杭州举办2006年玉米深加工行业形势展望暨玉投资报告会,邀请相关专家和业内人士对玉米深加工行业发展形势进行分析和展望,并对新的产业格局下玉米期货投资策略与投资者进行深入交流。来自全国各地200多名现货企业代表及期货投资者参加了会议。
大商所副总经理郭晓利为报告会致辞说,玉米期货是个大品种,目前其市场功能已显著发挥。在国际市场上,玉米期货成交仅次于原油期货,是第二大商品期货品种。目前美国CBOT玉米成交量和持仓量按可比口径计算分别是大商所的8倍和45倍,而美国玉米年产销量仅约为我国的两倍,因此国内玉米期市发展空间非常大。随着市场流动性、稳定性的提高和“千村万户市场服务工程”的推动,玉米生产者和企业将会更加积极利用期市功能指导生产。
郭晓利说,玉米是个大产业,玉米深加工是篇大文章,现在玉米产业地位越来越突出,成为一种新兴的、高科技的、符合循环经济、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复合型大产业。目前玉米深加工涉及能源、化工、医药、食品等众多行业,且范围在不断扩大,产业链条越来越长,淀粉、乙醇等产品市场厚度也不断增加,我们应积极关注玉米产业的这一变化,积极利用期市避险,把握好市场投资机会。
有关人士介绍,在玉米消费中,目前深加工原料已达2500万吨,预计2010年中国玉米工业加工能力有可能突破5000万吨。
在玉米深加工产品中,燃料酒精成为报告会上大家关注的重心。在高油价时代,以玉米等为原料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已成为许多国家能源发展战略。与会人士介绍,目前全美拥有100家酒精生产厂,总生产能力高达45亿加仑,另外有31家酒精生产厂在建设中,先前的100家企业中至少有12家正在对其生产能力进行扩建。玉米酒精的发展对玉米市场价格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根据美国农业部计算,年40亿加仑的酒精的产量将消耗约14.8亿蒲式耳的玉米,玉米酒精的生产使每蒲式耳玉米价格增加到了30美分。
与会人士表示,在国内,按照生物燃料乙醇“十五”发展专项规划,国家批准建设了4个生物燃料乙醇生产试点项目,截至目前,已形成生产能力102万吨/年,其中玉米原料使用量最大。“十一五”规划中,生物燃料发展被列入其中,这将为玉米产业发展格局变化带来更大影响。
大家认为,在玉米产业格局变化中,玉米市场格局也正发生着重大变化,玉米产业投资者和期货投资者应深刻认识这一变化,并利用已经成长起来的国内期市指导产业投资和市场经营、回避价格波动风险,把握市场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