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2005年7月4日,这一幕早已上演。当时美联储加息引发美元指数反弹至90.41,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铝、铅、锌、锡和镍价格分别跌至过去一年多来的低点。
由于目前大宗商品主要以美元标价,所以美元汇率的变化是决定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因素之一。从过去30多年美元和大宗商品价格指数的关系看,两者负相关性相当紧密。专家指出,除了标尺效应之外,美元走势对商品价格还有其他影响。以铜为例,从消费领域看,欧洲和日本是传统的铜消费大国,美元兑欧元、日元贬值会刺激欧洲和日本消费商在铜期货市场的保值需求。而在投资领域,美元贬值直接导致美元资产大幅缩水。对于国际上大量的流动资本而言,他们需要选择价值稳定的资产,在更广泛的领域内配置投资组合以规避或对冲美元下跌的风险,基本金属正是作为一种重要避险资产而被纳入基金的投资组合。
不过,在2005年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同时,美元汇率出现了强劲升值走势。但权威研究机构认为,这可能更多的是由于基本面供求和超额流动性等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强劲推动作用,使得美元汇率对商品价格的影响因素出现了阶段性弱化。从未来几年来看,美元汇率走势仍将是影响商品价格的重要因素。
市场普遍认为,2005年美元汇率之所以大幅反弹,主要是得益于美联储升息、《本土投资法》生效所带来的大量资本回流美元资产,但从2006年来看,美元很难继续维持强势上涨的趋势。专家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去年美元升值使得美国经常项目赤字进一步恶化,美元未来的贬值压力在进一步加大;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2005年推动美元升值的主要驱动因素在2006年会逐渐减弱,具体表现在:2006年利率因素方面将会逐渐出现不利于美元的变化趋势;二是《本土投资法》的时效为1年,今年该法案对国际资本回流美国的促进作用将会消失。在此背景下,相信美元贬值的标尺效应仍将会对大宗商品价格产生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