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3月中旬以来,情景却有所不同。
虽然油价仍在攀升,美国农业部(USDA)3月31日公布的今年美国玉米播种面积的下降远超市场预期,并带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玉米期货持续走高,但相比之下,国内玉米价格却并没有再现2月猛势。3月中旬至今,大连商品交易所的玉米主力0701合约,几乎在1420-1450元/吨区间窄幅波动。
生物燃料的概念,是否能对以玉米为代表的农产品物料价格产生持续的推动作用,在部分行业人士看来,尚存分歧。
饲料仍为玉米消费主角
“乙醇燃料能对玉米消费起到多大的作用,我在各种场合都持有保留态度。”4月2日,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市场监测处处长王晓辉在上海举行的“2006中国玉米市场高层论坛”上表示。
他认为,饲料消费仍将是玉米消费的主要力量。“相对于乙醇燃料,国内淀粉和淀粉深加工产业是推动玉米消费的更主要因素,国内淀粉生产中95%以上是玉米淀粉。而对于燃料乙醇的消费暂时还无法对玉米消费起到主导作用。”他说。
王晓辉说,2005年中国乙醇燃料的年产量不到100万吨,这所代表的玉米消耗不到350万吨。而中国目前的年汽油消费量为4500万吨,以添加10%的乙醇燃料计算,乙醇燃料的总消费量不到450万吨,更何况在汽油中添加乙醇燃料的做法目前仅在部分城市试点。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预测数据认为,今年我国的玉米预估产量为1.37亿吨,国内玉米消费的预估为1.32亿吨。
吉林玉米中心批发市场总裁助理肖强认为,今年一季度玉米价格的上涨主要是由于农民的售粮方式从往年的集中出售(主要在一季度)改为全年均衡出售,造成了第一季度供应短缺。而这种价格的上涨除深加工企业的需求外,其余是市场短期因素,所以高价很难维持。
“但在其后价格修正后,农民手中的存粮已经不多,贸易商手中的存粮较多。而贸易商由于前期收购成本较高,市场将由农民惜售转为贸易商惜售,价格下跌的空间不大。”他说。王晓辉同时提醒投资者和贸易商,对玉米价格的判断还应参考口粮的产量和价格。
长线看多
年初,量子基金创始人之一罗杰斯在东京的一个座谈会上说:“软商品,例如玉米、小麦、大豆和棉花仍然非常非常便宜……它们将成为最佳的投资目标。”
由于没有类似金属和能源类产品在2005年走强的经历,农产品和软产品的相对低价成为了吸引投机资金的主要因素,瑞银集团(UBS)全球基础材料战略主管Peter Hickson亦持有类似观点。
“就玉米期货而言,在全世界范围内离开中国就无从谈起。”农产品经纪商R. J. O’Brien的中国区总经理陈贝尔说。
据统计,2005年我国深加工企业全年消耗玉米1954万吨,较2004年增长310万吨;中国玉米网总经理冯利臣预计,2006年我国玉米深加工实际生产能力将达到2350万吨,较2005年增加近400万吨。
他认为,淀粉加工和乙醇生产已经成为推动当前以及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中国玉米消费强劲增长的最主要动力。目前玉米深加工已经从初级的淀粉、味精等行业逐步向附加值较高的山梨醇和变性淀粉等转变。
华闻期货总裁李锋对于玉米的看多态度更为坚决。他表示,2002年以来,中美两国乙醇行业的玉米消费连续4年增速超过20%。其中,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玉米主产国和出口国,随着国内乙醇消费需求的迅速膨胀,其玉米出口量有逐渐减少的趋势。
李锋认为,中国玉米深加工行业的蓬勃发展将使得中国玉米市场出现长期短缺。与此同时,全球玉米产量继续增长的空间很少,尤其是美国玉米的播种面积最近20年以来基本已经达到极限。有糖价和油价的指引,玉米市场的新一轮牛市,持续时间应在5年或者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