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独家视点 » 正文

养猪业如何应对市场低谷

  作者: 来源: 日期:2006-04-11  
     我国养猪业在持续了两年的高峰期后,自2005年9月下旬已步入低谷期,肉猪价格已跌到2.8-3.5元/斤,面对市场低谷,我们如何应对?我们如何看待养猪市场的峰谷期?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 入市要谨慎,切忌凭感觉

    

     目前,我国养猪业已融入到市场经济大潮中,市场是只无形的手,供求关系决定着猪价的涨落,当猪肉产品供求平衡时,市场价趋于平稳,供不应求时,市场价趋于上升;供过于求时,市场价呈下降态势,每当猪价持续上涨时,养猪业呈利好形势时,正在养猪的企业、专业户想赚更多的钱,多会扩大养猪规模;没有养猪的也憋足了劲,跃跃欲试,进入了养猪行业;饲料行业、酿酒业、餐饮业、矿业、房地产业的一部分老板也纷纷投资建猪场,养起了猪,其中不少人并没有做充分的可行性研究,有的甚至是凭感觉,觉得养猪赚钱容易,就盲目上马,其中有一部分老板根本就不懂养猪,也不聘请专业人士,不按现代养猪工艺设计猪场,土法上马;有的猪场建的很气派,却不舍得花钱引进好的品种;有的不注重防疫,大病不止,小病不断;有的缺乏养猪人才,不舍得用好的饲料,加之人员流动频繁,生产动荡不安,问题多多,后果不堪设想。市场经济下的养猪业同样需要宏观调控,我国地域广阔,但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适合养猪。首先国家及各省、市应做好相关规划,因地制宜发展养猪,并做到总量控制,适度发展,其次,大中城市应设禁养区、限制养殖区、适度养殖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只有这样,才能把养猪业做成朝阳产业,甚至万岁产业。

    

     2005年7月23日新华社播发了一条令人不安的消息,四川省资阳市发生不明原因疾病,自6月24日至7月21日当地医院收治了20例患者,已死亡9人。到7月24日累计发病80例,死亡19例;至8月20日,累计发病204例,死亡38人。2005年7月25日卫生部、农业部共同宣布,引发这场灾难的祸根是由猪链球菌病而引起的,猪链球菌病成为猪价大跌的导火索,自2005年7月20日至9月30日,短短2个多月,猪价是一路下跌,由南至北,从东到西,跌幅均超过15%,每头猪的纯利润减少约150元。每年的中秋节、国庆节期间,猪价基本都呈上升趋势,许多养殖户都把猪调整到两节出栏,期望卖个好价钱,但历史并没有重演,相对集中的出栏,反而加剧了猪价的下跌,猪价越是跌,养殖户心里越没底了,更怕现在不卖,以后赔的更多了,于是纷纷抛售,有的肉猪70多公斤就卖了。肉猪价的下跌,导致仔猪无人问津,二元母猪滞销或降价销售。就目前的价格,肥猪要维持不亏损都困难,一些底子薄,基础差的猪场甚至难以为继,因此,市场经济下的养猪业如果缺乏宏观调控,时刻都有崩盘的可能性,所有从事养猪业的人都应该明白,养猪业效益与风险并行,只有想方设法降低风险,提高抗风险能力,才能彰显养猪的效益,再次提醒大家:入市要谨慎,切忌凭感觉!

    

     二、 市场低谷我们共同面对,要从容应对,处变不惊

    

     面对市场低谷,我们要有正确的心态,不要慌张,有利无利常在行,决不能因一时的猪价下跌而拆圈或转行。引用一句中国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荆继忠副秘书长的话:“无论价格高与低,养猪场毕竟要存在,世界不会因为哪个猪场倒闭了人们就没有猪肉吃了,问题的关键是你有没有足够的能力(资金、市场开拓、降低生产成本的管理能力等),挺住当前的低价风波,挺不住就死亡,挺住了就可以生存,就可以为今后的发展,再赚大钱奠定基础。”

    

     (一)增强领导凝聚力,稳定职工队伍,共渡难关

    

     事在人为,越是困难时期,越需要一支特别能战斗的员工队伍。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关键时刻方显英雄本色。一个企业,特别是养殖企业,没有一个极具凝聚力的领导班子,就象无头的鸟,无将的兵,目标不明,方向迷失,一盘散沙,失败是必然的。领导班子首先要团结,心往一处想,劲得一处使,信息多沟通,思想勤交流,遇事善分析,决策少失误。利用会议、培训、内部刊物、电子邮件、电话等方式把养猪市场信息及发展趋势、企业面对的困境、企业自身的优势、劣势、经营状况及应对措施及时、准确传达给每一位干部职工,从而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同时确保干部、职工的工资收入不下降,福利待遇有保障,不要开空头支票。只有这样,干部职工才会更努力工作,与企业同舟共济、齐心协力、群策群力、共渡难关。人心齐,泰山移,有了团结、稳定的员工队伍,才意味着生产的稳定提高更有保障。

    

     (二)做好猪群结构调整

    

     目前正处于猪价下跌时期,养殖企业应乘机整合好猪群,把老、弱、病、残的猪,生产性能低下的猪坚决淘汰掉,尽快引进良种,千万不要贪便宜,盲目引进疫情不明,系谱不清,不合种用标准的种猪。猪价好时,土杂猪也能卖个不错的价钱,猪价落时,方显出优良种猪的优势,种猪是生产机器,种猪是龙头,只有不断优化提高种猪的质量,才能进一步提高养猪的生产效率。抓住猪价下跌的时机,及时更新品种,亦是养猪人亡羊补牢的措施之一,只有这样,才能蓄势待发,等行情好转时才会赶上赚钱。

    

     (三)越是低谷,越应重视管理,练好内功,向管理要效益。

    

     影响养猪业效益的因素分为不可控制的外部因素和可控制的内部因素。商品猪的市场需求、生猪价格或相关的畜禽、水产品的价格,饲料、原料市场价格,以及人们的收入状况、地域差异等,是我们养猪企业不可控制的外部因素。而猪场内的环境控制、疾病预防、营养水平、设施改造、成本管理、猪本身的品质是我们可以控制的内部因素。猪场管理者要加强细化对可控因素的管理,练好内功,向管理要效益。

    

     猪场一般采用半封闭结合疫病多发期的封闭式管理。在半封闭式管理时,更应注意对人流、物流、车流的严格控制、管理,避免形成交叉感染,尤其在人员出入场管理方面,更应重视。有的猪场也设有消毒间、洗澡更衣间,但洗澡间面积过大,冬季洗澡保温、供暖不足,职工怕冷不愿意洗澡,再加监管不严,往往走过场,讲形式,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不如缩小洗澡间面积,添加必要的供暖设施,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让职工愿意洗澡更实在。

    

     封场只是手段,并非封了场就不闹病,不是一封就灵。封场时间稍长,职工就有松懈心理及厌倦心态,往往管理不严的猪场就会出问题,消毒次数,标准降低,消毒不到位,不封场时倒能坚持严格消毒,不留死角,这样的封场起不到任何作用,职工出工不出力,后果不堪设想。我的观点是,封场时间不宜过长,掌握好度,封场期间场长要更加严格管理,以身作则,加强督导,抓紧时间练兵,既注重理论培训,更要重视教会员工实操技术,丰富职工文体生活,保持昂扬斗志,激发工作热情。只有注重细节管理,才能将传染病挡在猪场之外。应当认识到做好生物安全措施和猪群保健工作,给猪群创造舒适的生长环境是非常关键的。疾病仍是当前影响养猪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比疾病的治疗更为重要。健康和稳定的猪群是发挥猪的遗传潜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可称之为猪场生存发展一条生命线。猪价本已处低谷期,猪场再爆发传染病,可谓雪上加霜,猪场不倒闭才怪呢。

    

     (四)不要草率降低营养标准,否则损失更大

    

     饲料支出占饲养成本的75%以上,猪价下跌首先大家考虑的是降低饲料支出,但降低饲料支出不能靠降低配方营养水平来实现,营养不全价,就不能满足猪的生长发育,体况较差,生产性能不能充分发挥,免疫力下降,猪群还易患病。饲料营养水平应与饲养的品种猪的生理阶段和环境相适应,并且还应充分考虑饲料加工(粒度)和饲喂技术(自动饲喂、限饲、敞开饲喂、自由采食,干/湿料,添加酶制剂)对饲料转化率的影响。饲料配方应随季节变化而及时调整,夏季高温引起采食量下降,要相应提高日粮浓度,特别是能量和维生素水平,尤其是哺乳母猪饲料配方中必须适量添加油脂或猪专用高亚油酸脂肪粉,保证其生产潜能的发挥;冬季低温使猪的采食量增加,但散热量也增加,因此不能因采食量增加而盲目降低日粮浓度,相反还应适量增加能量饲料的添加量,提高蛋白饲料利用率。保证饲料原料的品质,符合质量标准,千万不要使用霉变或被污染的饲料原料。有好的种猪,更要使用好的饲料,但许多养猪者却想“低投入,高产出”,这是绝对做不到的,在营养方面只有“高投入”才能获得“高产出”,因此通过规范的饲养对比实验,选用质量优良,价格合理(但不意味着便宜)信誉良好的饲料生产企业生产的预混料或浓缩饲料。降低饲料支出,主要靠指标管理,设定各饲养阶段料重比指标,并计算出各增重阶段猪群各种料号的饲喂量,管理人员负责监督计划指标执行情况,减少饲料浪费,达到降低饲养成本的目的。

    

     三、种猪企业更应起到市场引导作用,并切实做好服务工作

    

     俗话说“没有不景气的市场,只有不景气的企业”。这次市场冲击波,对商品猪饲养场冲击较大,80%以上的商品猪场将处于亏损状态或亏损的边缘,对饲养土杂猪的小规模猪场来说,猪价更低,劣势突现,亏损没商量;而对种猪企业的冲击相对较小,种猪企业处于养猪产业链的上游,对风险的抵御能力较处于下游的商品猪场强。

    

     种猪企业作为养猪产业链的龙头,应起到正确引导市场健康发展的表率作用;而不是起误导作用。在过去几年里,背膘薄、细腰、吊肚、后臀丰满、双脊背的种猪风行一时,一些种猪场专门饲养此类种猪,如:皮特兰,比系长白,甚至生产一些皮大,皮长冒充纯种公猪,殊不知此类种猪生产速度慢,产仔数低,难产率高,肉质差,应激反应大,且不易饲养,养殖户买了这样的种猪损失很大,种猪场这样做,是对本企业和生产者极其不负责任的。

    

     搞好育种工作是种猪场立于不败之地的一条生命线,种猪场应充分利用优良的丰富的品种资源,以及先进的育种设施,运用现代育种技术,搞好育种工作,即通过系统的育种措施,使培育的猪能在未来预期的生产条件下获得尽可能高的经济效益。

    

     在此要特别借鉴养猪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如“分向育种”已成为近20年来美国种猪育种的一贯策略,父母系之间的差距更明显。父系育种是在传统的追求胴体和肉质并重的基础上更注重胴体品质和肉质之间的平衡。现有的父系并非一定要皮特兰式的极端肌肉型双脊后躯。现代的很多新型父系体形修长、丰满均匀,具有屠宰率高、瘦肉分布均匀、瘦肉质量符合肉质标准规范的特点。父系育种以瘦肉产量和质量并重作为选育主题。另外在母系育种方面,强调繁殖、生长和肉质三大项并重。这样,客户引种更具方向性,要父系有父系,要母系有母系,而不是不伦不类地将母系父系化。

    

     种猪场不但要向市场提供优质的种猪产品,更要做好相应的服务工作,诸如:指导客户建场,购买先进设施,引进优良品种,传播先进技术(人工授精技术、早期隔离断奶技术、疫病防控、净化技术等),猪场成本控制及经营管理培训。切实为客户解决实际困难,为客户传经送宝,分忧解难,树立客户至上、信誉第一的理念,只有客户挣到了钱,我们才能有效益,企业才会有发展,要比翼齐飞,争取双赢。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