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高层人士和分析师称,工业玉米用量在消费总量中仅占较小比例,但却以每年10-15%的速度扩张,原油和糖价格的高涨起推波助澜的作用.
格林期货的首席分析师于军礼表示:"我们并未看到饲料业需求增加多少,但加工业的需求大幅上升,尤其在玉米主产区."
大连商品交易所9月玉米期货合约上月创下每吨1,520元人民币的纪录高点,玉米现货价格也升至2004年以来未见水准.
上周五中国玉米生产大省--吉林拍卖了100多万吨玉米,但未能令市场降温.大连的玉米现货价格盘旋于1,310元,远高于去年同期的1,150元.
一些分析师称,如果价格居高不下,今年稍晚或明年中国或许将变为玉米进口国,去年中国还是全球第三大玉米出口国.
于军礼称,"我们预计未来两年内,或者甚至是更早,中国将进口玉米."
中国国家粮油信息中心(CNGOIC)预计,包括淀粉或乙醇加工产业在内,今年中国加工业的玉米消费量料将增加至2,000万吨,去年为1,600万吨.预计到201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4,000万吨.
中国玉米消费总量今年料将达到1.25亿吨,2005年产量为1.34亿吨.
**乙醇加工业兴旺**
为了阻止玉米价格进一步上涨,中国本月暂停了玉米出口.一些官员称国家也可能削减乙醇业的补贴.为了限制原油进口,国家为乙醇业提供了大量补贴.
中国正式建立的乙醇厂只有四家,分别位于吉林、黑龙江和安徽境内.每年的乙醇产量约为100万吨,消耗的玉米量约为300万吨.
然而,高油价以及每生产一吨乙醇高达1,300元左右的补贴吸引了众多人进入该行业.有传言称山东省也建立了一家乙醇生产厂,尽管该厂并没有获得中央的批准.
"许多人都在申请建乙醇厂.一旦获批,就有权利得到补贴.还有哪个行业能获得如此丰厚的补贴呢?"一国际贸易行的交易商称.
该交易商补充说,根据乙醇厂所处位置的不同,预计中国政府将把补贴每吨调降5-1,022元不等.不过仍将保留对乙醇加工业的一些鼓励措施,因其有助于减轻污染,并降低中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度.
官员们认为,糖价高企亦令较为廉价的淀粉糖生产加速,尤其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对糖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一家国有贸易公司的交易商称,"许多食品和软饮料制造商已经转而采用玉米糖浆.毫无疑问,这会影响到天然糖的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