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市场 » 正文

后市玉米价格将继续以稳中小幅波动为主

  作者: 来源: 日期:2006-02-15  
     上周,国内市场无论是产区还是销区或是港口,市场价格均呈总体平稳,局部有所上涨的态势。 由于上周仍然处在节日期间,国内大部分地区购销仍未恢复正常,市场购销活动相对平淡,产农民售粮较少,企业收购不多,南方到货减少。 上周前期,东北产区玉米现货市场整体呈现价格稳定成交清淡的局面,大部分地区农村玉米收购尚未开始,农民依然停售,市场反应平静;上周末,收购有所恢复,局部有所上涨。华北产区玉米市场平稳,局部地区有所上涨。南方销区玉米市场总体平稳,局部地区略有上扬。 国内各港口玉米价格基本平稳,局部略涨,成交一般。

    节后,产区玉米收购仍然尚未全面展开。近日北方产区收购开始有所启动,有经销商和少数深加工企业和部分小型烘干塔维持少量收购。玉米价格与年前相同,由于节日喜庆气氛未尽,售粮人数较少,成交量较少。 尽管国内玉米市场收购较淡,但部分玉米深加工企业由于生产的连续性,节日期间并未停产,少数饲料企业也在上周中后期开工生产。 受春运期间铁路运输紧张,请车费用提高的影响,东北玉米外运难度较大,影响外销。 近期价格高位运行,局部有所上涨的主要原因:一是节后的上周,农民售粮活动仍未开始,玉米收购基本停滞;二是产区农民看涨心理较强,收购出库价较高,产区价格主导市场行情走势;三是近期养殖业畜禽存栏数量减少,消费正值淡季,加上"禽流感"的冲击,玉米需求量下降;三是节前饲料厂家备货充足,节后尚未形成集中大批量采购;四是运输趋趋紧,影响供需平衡,费用增加提升成本价格;五是市场普遍看涨心理推动玉米价格高位运行并有所上涨。 后期国内玉米市场上涨因素与下跌因素势均力敌。

    上涨因素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一是当前国内玉米形势主要以产区价格指引为主。一方面是关内玉米存量不断下降,东北产区玉米量大,后期供给将逐步转移到东北产区;二是东北产区收购主体竞争激烈,工业用粮、出口用粮等收购势头强,价格不断被拉高;三是春运运输紧张,产区特别是东北玉米外运受到影响较大;四是产区农民惜售心理较强,上市售粮分散化;五是随着时间推移,产区存粮成本和销售成本不断提升;六是禽流感虽然继续影响国内养殖业,但经过近几年月来的消化,人们对禽流感的提担心心理日渐淡化,养殖业恢复发展势头有所增强;七是销区玉米存量不大,节后采购进货连续不断;八是当前玉米的供给形势,可能说明国内玉米产量增产的幅度并不象市场估计的那样大,同时也说明前几年陈化粮处理对玉米的替代量较大。 利空因素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 一是节后学校开学,春耕春播,农民上市售粮将增加;二是当前产区收购价格已在高位,后市大幅上涨空间缩小;三是国内养殖业进入淡季、禽流感疫情又开始发生,节后禽产品消费需求降低,禽畜产品价格低迷影响养殖业恢复进程;四是东北铁路运输紧张,将促使南方销区加大对其他产区的进货采购;五是东北产区近期陈化粮大量拍卖,市场供给增强,压力缓解,市场心理受到一些影响;六是国内玉米出口增长存在不确定因素,受到国际市场玉米供给充足的制约;七是国内玉米如果真的增产,则供需仍然是基本平衡,产需不存在缺口;八是如果玉米价格继续上涨超过稻谷价格,则南方特别是农村禽畜饲喂的玉米将更多被稻米替代。

    综上所述,预计后市国内玉米价格总体以平稳中小幅波动为主,上涨的幅度不大,下跌幅度也有限,当然如果禽流感疫情继续发生或者有所蔓延,则有可能面临回落,但如果产区收购势头很强,运输紧张状况不缓解,则价格仍有继续高位运行或局部地区小幅上涨的可能。

    因此,后期应多关注:产区农户上市售粮情况、市场收购情况和运输情况;禽流感疫情发生情况,禽畜产品价格情况,养殖、饲料企业对玉米需求恢复增长情况;陈粮拍卖对市场的影响情况;出口形势对玉米市场的影响。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