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为什么要介入玉米市场
有迹象表明,国际基金开始在以玉米为龙头的农产品上大力做多。2月4日,商品基金在CBOT玉米上买进约1.3万张玉米合约,CFTC公布数据显示,截至1月31日基金持有玉米净多单92525张,较前周剧增88369张,预计目前基金在玉米上的净多单在10万张左右。
有分析人士指出,近期美国玉米出口强劲,表明全球玉米需求旺盛。全球玉米消费随着经济发展和人类需求的不断提高呈刚性增长,2005/2006年度全球玉米总消费量达到6.8554亿吨的水平,比前一年度的6.8139亿吨的水平提高了415万吨,增幅为0.6%,供应缺口为270万吨,库存需求比达到19%,供需只是略微紧张。但未来几年随着全球能源紧张和玉米深加工业的加速扩张,玉米产需之间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在国际原油价格居高不下的背景下,玉米用于乙醇生产的前景良好,这必然支持玉米价格不断走高。基金大规模介入玉米品种,可能还由于今年美国方面对通货膨胀的担忧加剧,导致各类基金开始在商品市场大举增持多头头寸。而且,在新一轮建仓中,不少基金中期操作目标锁定为农产品品种,而回避了目前已经相对较高的工业品品种。
美国玉米的供求状况仍然稳定,甚至不甚乐观。
但若结合世界玉米库存量和库存消费比情况分析,就会发现,就美国2005/2006玉米年度来说,库存消费比还在20%以上,但世界玉米库存消费比已低于20%,这可能主要因为中国玉米库存的下降。
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2005/2006年度国内玉米年度供应量13410.8万吨;国内玉米饲料消费量在8950万吨,比上年度增长200万吨;2005/2006年度我国玉米的工业消费量将增加到2200万吨,比上年度增加450万吨;国内全年玉米消费量将达到13700万吨,与年度供应量13410.8万吨相比,供需将出现289.02万吨的缺口。因此要继续动用库存来解决缺口,国内玉米库存将进一步下降,这对玉米价格将会有一定支撑作用。但根据市场数据推算,我国玉米最近一年的库存仍较充足,大约在2000万吨以上,价格不太容易出现暴涨。
笔者以为,造成目前玉米期货价格大幅上涨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其一,随着能源价格的高企,玉米深加工的需求越来越大。玉米作为农产品在某种程度上具备了能源概念和工业品题材,国际原油价格高企,不可避免地对玉米价格形成强大的支撑。其二,我国玉米的净出口格局即将发生深刻变化。根据笔者对我国玉米库存量的跟踪分析,发现我国玉米库存量逐年下降的趋势十分明显,因此在未来一两年我国玉米由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几乎可以肯定。在这样的趋势下,我国的玉米价格相对于国际价格特别是CBOT的价格逐步呈现强势也属必然。因为一个出口国需要压低价格,以增强出口竞争力;而一个进口国则需要抬高价格以吸引进口贸易的开展。
和以往农产品上涨时的情形一样,卖出套期保值力量和投机资金会形成对峙,并引起短期走势的巨幅振荡,但此次结果却大不相同,关键取决于基本面的供需状况和多空实力的对比。
就国际玉米市场而言,商品基金前期介入的程度已经非常大,虽然从理论上来讲,能源期货的回调会拖累玉米的价格,但从资金流向来看,如果从能源市场分流的资金继续介入目前仍处在低位的农产品市场的话,那么玉米将是最大的受惠者。我们从基本金属和能源的持仓规模日渐减少和农产品头寸的大量增加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而随着北半球春季的来临,天气将是近阶段农产品期货市场上炒作的题材,而天气的炒作大多倾向于向变坏的方向进行。因此,这也可能让玉米的多头处在较为有利的地位。当然有一个值得关注的不利因素就是禽流感,但从去年的经验来看,大豆和豆粕价格对此反应较为敏感,而对玉米价格影响并不大。
行情发动是否过早
一些人士认为,即便我国真的由玉米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那也是一两年以后的事,现在发动行情是否过早?
关于上述趋势变化的速度及其对市场格局的影响,我们可以用情形极为类似的大豆来作比较。让我们看一下近几年我国的大豆进口数据,1998年进口320万吨,1999年进口432万吨,2000年进口1042万吨,2001年进口1394万吨,2002年进口1132万吨,2003年进口量高达2074万吨,2004年进口2022万吨,2005年进口2659万吨!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的大豆进口量由每年几百万吨迅速上升为2000多万吨,成为一个大豆进口大国。
有人可能认为,玉米与大豆不同,动辄上亿吨的规模消费量,不是那么好运作的。笔者认为,玉米价格的绝对数值较小,从这个意义上考虑,玉米品种不比大豆大多少。而且美国一旦独霸出口市场,多头的行为容易得到CBOT市场的呼应。
从技术面来看,玉米的中级上涨行情还没有结束,玉米价格在2006年间的重新定位将有可能成为导致农产品价格总体反转的导火索,对此,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