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将我国建成一个与欧美并驾齐驱的世界性的期货交易中心,即中国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大宗商品的定价中心,是我在1996年首次提出的期货市场发展的一种理论假设。随后,在我2001年出版的《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的战略研究》中,从理论上系统地对这个假设进行了研究,形成了一个有初步体系的理论。我认为,随着我国加入WTO过渡期的结束,我国的期货市场正在成为一个亚洲时区的定价中心。
一、定价中心的经济基础与条件
要成为世界性的期货交易中心,该国交易所所交易的品种成为国际、国内贸易的定价基准,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相关的条件,还要有历史的机遇。
首先,经济基础环境是决定该国或该地区能否建设定价中心的关键。
一国或一个地区的经济成长是决定定价中心的最根本的条件。欧洲自工业革命以来,首先形成了英国的世纪,大英帝国的经济发展使其成为当时头号的经济强国,因而才产生了以伦敦为核心的大宗商品的期货交易中心。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经济迅速崛起,成为头号经济强国,于是又产生了以纽约、芝加哥为核心的世界性期货交易中心。德国在历史上就是一个经济强国,由于该国经历过实行国家管制计划经济的时期,所以没有形成世界上有名的交易所。但上世纪90年代同中国一起发展的欧洲期交所,却与德国的经济发展相匹配,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交易所。日本的期货交易虽然有悠久的历史,但真正发展起来却是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事,是与战后日本经济的崛起息息相关的。
其次,任何一个经济强国或经济发达的地区都会在其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该区域经济的贸易中心和金融中心。
根据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性,生产中心决定贸易中心,而贸易中心又会产生金融中心,二者相伴而生,相伴而长。欧美如此,亚洲亦如此。美国东部和中西部的经济中心圈造就了纽约和芝加哥,使它们成为了中心城市,成为了贸易和金融中心。日本有东京经济圈和坂神经济圈,形成了东京和大阪的中心交易所。
从经济发展史来看,也有一些特殊情况,如有的地区成为了生产加工中心,但不是贸易中心,也没有形成定价中心,其贸易和金融活动都是别处,这是典型的加工厂园地。这种情况只发生在经济落后的地区,该地区只是跨国公司的一个生产基地,其它的经济活动并不在该地区。但是,这些生产基地不可能成为一个经济大国的模式,而且该加工基地规模和数量上一定是有限的。
最后,一个经济强国要拥有自己的大宗商品的定价中心必须抓住历史性的机遇,在市场的重新定格中找准自己的位置。
欧洲期交所就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例子。他们抓住了上世纪90年代世界金融市场变动的机遇,异军突起,成为一个世界性交易所。我国的期货交易所也是在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经济大变革时期产生的。能否在这次我国加入WTO,成为一个国际化经济强国的变革中成为一个世界性的交易中心,关键看我们是否能够抓住机遇,不负历史。
在上述基础环境中和历史机遇条件下,要建成世界性的定价中心,还有一些必须的条件。根据我的研究,以下一些条件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时区条件。
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势不可挡,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发生的政治、经济、军事、自然等方面的事件都会波及全世界,都会在商品的价格中体现出来。按八小时工作制,世界上可以划分出欧、美、亚三个时区,每一个时区都会出现期货交易中心来完成定价和管理风险的使命。这也是为什么同一种商品在不同时区的交易所上市的原因所在。
第二,品种条件。
在不同时区都有同一种商品的期货交易中心的情况下,必然要有一个主体的交易所来定价,其它的市场可以成为“影子市场”或区域市场。要成为该商品世界性定价中心的交易所,它所交易的商品一定会是该国或该地区大量生产大量消费或大量贸易的商品,即该交易所所在地一定是该品种的世界性贸易中心,大量的现货贸易也在该地完成,是该商品的贸易集散地。
第三,中心性交易所条件。
交易所可以是区域性的,也可以是国际性的,关键取决于交易所的制度、信誉和市场辐射力。若交易所的体制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无论是会员制还是公司制,都一样有发展的动力,其交易、交割规则也会不断根据市场的要求而变动,符合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性要求。一个交易所体制市场化并不说明它有信誉,信誉来自会员的努力和自身的历史,要在历史实践中来厚积薄发,积累信誉。具有良好体制,又有信誉的交易所,只要其交易品种符合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该品种的交易所就会不断扩大其市场覆盖面,尤其是在现代通讯条件下,会成为国际化的中心交易所。
第四,强大的期货经营机构。
一个中心交易所能够有充足的发展后劲和强大的辐射力,关键取决于其会员机构是否强大。从欧美的实践看,能够完成定价中心使命的交易所的会员大多是有规模的跨国公司。在发展期货市场的实践中,期货经营机构是实现交易所增强辐射力的基础力量,只有期货公司不断地开发市场、推广交易所的品种、增加客户的数量,才能实现中心类交易所的影响力。
第五,投资者合理的结构。
定价中心的使用者是广大的投资者。当一个交易所的交易品种其交易者结构合理化、普遍化之时,它才能有定价的权威性。结构合理化使之相关该品种中的生产、贸易商、加工厂商都普遍地参与交易,许多机构投资者也愿意投资于该市场,市场的参与者众多而且能够公平地竞价。若一个市场只有中小散户或只有几个大户参与,说明该市场的参与者是不合理的。
第六,法规健全。
所谓法规健全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指法律和规则都成体系,比较全面,能涵盖所有的交易活动;另一层意思是指这些法规符合市场运行的规律性,不是主观臆断或长官意志,去干扰市场正常运行。
第七,国际化程度。
国际化是指该交易中心的交易品种辐射面超越一个国家和地区,国际上许多厂商和投资者都积极参与该品种的交易,并且众多的厂商愿意以该市场的价格为基准贸易价格。
二、我国期货市场正在成为新的定价中心
我国的期货市场虽然历经坎坷,发展速度和规模都不尽如人意,但在经济实践中,许多品种正在强化它的定价功能。
2000年以后,经过业界和理论界不断地努力,我国的期货市场从试点初期的学习阶段逐步转向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服务的阶段,与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融合,上市的品种也由直接照搬国外开始本土化。国内交易的商品都是国产货,国外产品为替代交割品,其价格形成主要是综合反映国内供求关系。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有些品种的中国本地特色,如大豆,我国的大豆是非转基因,用途方面主要是食用。因此,大连商品交易所推出了1号黄大豆合约,其价格是中国大豆的价格。
我国期货市场上市的一些品种从一上市就有其价格的权威性,如天胶和棉花。天胶的交易主要在亚洲进行,2000年以后,我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国,又是一个重要的生产国。因此,我国天胶市场2001年以后,成为亚洲各国贸易的参考价。为什么没有成为国际贸易的基准价格,是因为我国在加入WTO过渡期内有较长时间的生产者保护,关税20%,而来料加工走私严重。如2004年时,国际贸易天胶进口价为一吨约1?郾6万元,而走私价在每吨1?郾4万元左右,期货市场的价格无法适从。当解决了走私问题,交易品种设计合理化之时,我国的天胶市场一定会成为国际化的定价中心。
棉花品种的交易我国有独特的优势。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产国和消费国,全世界的纺织加工中心在我国,因而有条件也最有可能成为棉花的定价中心。棉花上市以后,其价格运行与美棉有一定的趋势关联,但完全反映我国的供求关系,一开始就不是“影子市场”,而是该品种的主要价格形成市场。
最近几年,我国的一些国际性品种的交易开始走出相对独立的行情,开始走出“影子市场”,最为明显的是有色金属。铝的价格由于我国供求平衡,不用进口,所以国内的市场只反映国内的供求关系,与伦敦金属交易所的铝价没有任何亦步亦趋的关系,走势明显不同。
近一个时期以来,最吸引人眼球的是铜价走势。根据世界一些研究组织的预测,到2006年,全球铜将出现过剩。2005年只有很小的供求缺口,但铜价已完全脱离了供求关系,成为基金使用的一种投资工具,因此,基金巨大的买单使其不断暴涨,决定价格变动的因素已由供求关系转向了持仓构造,铜价成为了一种“金属符号”。而基金做多的理由主要是对“中国因素”的认识,他们对中国巨大的需求十分乐观。实际上,我国的需求并非如此,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正在发生实质性的变化,正在摒弃粗放式增长,因而对铜的需求增长放缓,这一点国内市场的投资者最为清晰。所以,从2004年以来,上海的铜价较伦敦的铜价要低得多,并且主要反映国内供求关系的变动。
上海铜价与伦敦铜价大趋势有一致性,价格水平和小的趋势走出独立行情,使两个市场第一次产生了巨大的背离。业内人士有不同的评价,有人认为上海应该跟着伦敦走,因为伦敦是国际定价中心,上海铜仅在国内定价。有人认为我国的期货市场开始走向成熟,真正地反映我国铜的供求关系(参考国际价),逐渐走出“影子市场”。两个市场对“中国需求”的不同认识、不同反映,说明了在定价权领域竞争是十分激烈的,难道中国人自己还没有基金更了解自己的需求?从认识分歧中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
我和刘仲元教授、胡俞越教授就此问题进行过专题研究,我们的共同看法是:上海期货交易所正在成为取代伦敦金属交易所的有色金属的定价中心。
为什么得出这个结论呢?我们认为LME有色金属定价的功能在衰退,正在成为国际上一些基金投资组合的工具,狩猎、狙击中小投资者(包括保值和套利者)的场所。
首先,从近几年的市场来看,大基金利用其不透明的规则狩猎投资者。以株冶事件为例,当时锌价三个月以后的价格正常在每吨800—900美元波动,可由于株冶厂外围机构保值量超过其生产量,头寸被一家国际有色金属垄断性机构吃住了,便开始了与供求关系无关的“挤仓”,价格涨到每吨1700美元,现货升水每吨高达300美元。最后,由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出面交货,价格才回落到每吨1300美元。后来,“挤仓”完成后,价格又大跌回到起点。著名的住友事件因为挤住的是美国的大基金,美国的大基金请美国联邦调查局出面联系美国期货交易监管委员会,动用了国际上监管的力量才查清住友公司的操纵真相,用法规手段制裁住友,才使价格回到正常的供求关系,并不是市场竞争的力量将住友打败的。
其次,LME的体制构造有利于大机构狩猎中小投资者,出现与供求关系无关的行情走势。LME会员很少,谁都可以和客户做对收盘,因此,它们对中小客户的情况了解非常清楚,可以利用市场头寸的结构挤中小散户。2004年中国套利盘和保值盘成为被挤的对象就是一个例证。
再次,LME的规则是不透明的,许多投资者根本无法弄懂,搞得非常复杂难懂,便于使专业人士与非专业人士的博弈中胜出。
与LME相比,上海期货交易所的规则是非常清晰的,市场是非常透明的。所有会员交易头寸是公开的,是一个使投资者只预测供求关系和影响价格的因素即可保值和投资的“三公”原则突出的交易所。
从基础条件来讲,中国的经济发展也已为上海替代LME奠定了基础,是全世界有色金属加工制造中心和贸易金融中心。LME所在的欧洲已成为有色消费区域的常数区域,已不再是一个贸易集散中心。
当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为何上海至今没有取代LME成为世界性定价中心,国际贸易的价格仍然以LME的价格来决定?这里面有一个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渐进过程问题,还有一个管理体制束缚的问题,以及市场逐步国际化的问题。
三、我国期货市场定价功能的实证分析
我们从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趋势和背景中来实证分析我国期货市场定价功能的发挥。
第一,国内外期货品种走势同步性。
现代经济学理论认为,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决定价格,价格反映供求的变动。世界商品的价格由世界的供求决定,并正确反映供求的变动。加入WTO后,我国更大地融入了世界商品市场,作为世界供求的一部分影响到世界价格,由于世界大宗商品定价以期货市场价格为基准,期货价格反映了市场参与者对未来供求的预测,而中国市场已经融入世界市场。两个商品市场对应的期货市场价格波动受到世界供求的影响,因而,国内外期货市场相当部分商品品种价格运动方向具有相当的同步性。
我们选取了LME铜与上海铜、LME铝与上海铝、东京胶与上海胶、NYBOT棉花与郑州棉花、CBOT大豆与大连大豆等国内有代表性的期货品种进行研究。统计分析表明,国内外期货品种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其中铜的相关性为0?郾9899,铝的相关性为0?郾8329,橡胶的相关性为0?郾8814,棉花的相关性为0?郾7679,大豆的相关性为0?郾9320。从相关性分析中可以得出,国内外市场受同样的世界供求基本面影响,期货价格走势具有很强的同步性,各期货品种走势又不完全一样,有比较大的差异,其中铜、大豆与国际市场联动非常明显,铝、棉花走更加独立的行情。
第二,国内期货品种独立走势开始明显。
受共同的世界供求影响,国内外期货市场价格趋势方向基本一致。但同时,中国作为巨大的需求增量,部分商品供求已经占世界总供求很大的比例。体现在期货价格上,国内部分期货品种更多反映了国内供求变化,即“中国因素”,开始走独立行情。尤其是2004年我国政府实行宏观调控以来,国际市场继续在炒作“中国因素”,国内期货市场则与国际期货市场价格出现巨大的背离,更加体现“中国因素”,反映国内供求。这点我们可以从价格走势以及近段国内外价格的相关性可以看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