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国内玉米期货市场行情可谓在羁绊中前行,在需求旺季遭受了禽流感的打击,但玉米深加工和出口需求的增加又对价格起到了支撑作用。
第一季度:走出一波飙升行情,为今年的行情发展走出两个端点行情,全年的价格波动一般没有超出第一季度的极点。此轮上涨行情主要是由于出口需求旺盛所致。
第二季度:呈现振荡下跌的趋势。主要受到供给增加、需求不旺以及出口不佳等因素的影响。
第三季度:继续振荡下跌的走势。主要是受到人民币升值、疫情等利空因素影响,饲料需求恢复速度缓慢,使玉米需求增长的周期较常年来得迟了一些,玉米期货价格出现大幅下滑。
第四季度:呈振荡上涨之势。由于国内畜禽产品消费数量明显增多,饲料及养殖业消费水平提高,饲养业对玉米等大宗饲料原料需求增加。加之新产玉米由于受前期不利天气影响,收获期延迟,导致国内部分地区供应偏紧,市场出现了反季节上涨。另外,由于原油价格高企,我国对混合乙醇燃料的需求持续增长,东北地区的乙醇产能也一直在稳步提高,提振了玉米的工业需求。国庆节过后,随着新玉米即将上市以及禽流感疫情的影响,玉米期货价格开始下跌,这种局面一直延续到11月下旬。随着年底的临近,新玉米上市的压力已经逐步被强劲的原料需求和强劲的出口所消化,玉米期货价格开始了新的一波上涨。
第二部分 2006年玉米供需状况分析
一、全球玉米供需状况
1.2005/2006年度全球玉米产量增加
美国农业部(USDA)公布的12月玉米供需报告显示,2005/2006年度全球玉米产量由11月报告的6.7188亿吨调高到6.7765亿吨,美国玉米产量预计达到2.8023亿吨的历史次高水平,中国玉米产量预计为1.30亿吨。
2.2005/2006年度全球玉米消费量有望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根据美国农业部数据,2005/2006年度世界玉米消费量为6.8257亿吨,较上年度增加55万吨,达到历史最高水平。1993/1994年度以来,世界玉米消费量一直以较快的速度增长,但2005/2006年度世界玉米消费增长速度明显放慢,主要原因是饲料粮需求减少以及全球饲料小麦供给增加。不过,2005/2006年度世界玉米工业消费增长较快,抵消了玉米饲料消费的减少。
3.2005/2006年度全球玉米供给依然充足
根据美国农业部数据,2005/2006年度世界玉米产量低于消费量,缺口在1227万吨。我们注意到,在这1227万吨缺口中,中国占了近一半(美国农业部预计中国2005/2006年度玉米产量为1.30亿吨,国内需求量为1.34亿吨,缺口为400万吨)。
USDA的12月玉米供需报告将美国的期末库存再次调高,报告公布的2005/2006年度美国玉米期末结转库存为24.19亿蒲式耳,为近年来较高的库存水平。考虑到库存因素,2005/2006年度世界玉米供给仍较充足。除了总的供求外,影响国际玉米价格更为关键的因素还在于主要出口国,特别是美国国内玉米的供求情况。2004/2005年度美国玉米产量达到2.9992亿吨,2005/2006年度美国玉米产量预计达到2.8023亿吨的历史次高水平,连续两年丰收,使得美国国内玉米库存大幅上升。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美国2005/2006年度玉米期末库存将达到5891万吨,为1986/1987年度以来的最高水平,这表明,2005/2006年度美国玉米供给过剩情况比较严重。
4.2005/2006年度全球玉米贸易状况
美国农业部预计2005/2006年度全球玉米贸易量为7600万吨,较上年度增加50万吨,但低于2003/2004年度7910万吨的贸易量。从出口方面看,由于减产,阿根廷2005/2006年度玉米出口将出现下降;中国2005/2006年度玉米出口将有所增加,美国农业部的最新月报将中国的出口量调高了一倍,达到600万吨。美国2005/2006年度玉米产量虽然下降,但仍维持较高产量水平,同时国内库存较大,有充足的玉米可供出口,阿根廷玉米出口的减少将使美国玉米出口份额增加。从进口方面看,2005/2006年度全球玉米进口量虽有增加,但进口需求仍然疲软。
5.WTO第六届部长级会议的“部长宣言”将对价格形成长期利好
长期以来,美国和欧盟都对其农业进行高额补贴,严重扭曲了农产品自由贸易,本月中旬在香港举行的第六届部长级会议期间,农产品补贴问题成为讨论焦点。发达国家取消农产品的补贴对全球农产品价格具有深远影响,对玉米市场而言,补贴的减少将直接导致美国玉米的种植面积减少和出口价格的逐步提高。
二、中国玉米供需状况
1.今年我国玉米产量与去年相比有所减少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玉米种植面积预计为2650万公顷,但受到各种天气以及灾害影响,单产下降。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测,我国今年玉米产量达到1.295亿吨。美国农业部12月的月度供需报告预计,中国今年玉米产量为1.30亿吨。
2.2005/2006年度我国玉米消费稳定增长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工业消费玉米增长潜力很大,虽然工业饲料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但玉米消费增长速度仅比上一年度略有下调,预计2005/2006年度我国玉米消费继续保持5%的增长速度。
3.国内玉米消费结构有所变化
近年来,我国玉米消费量呈现稳定增长的局面,但玉米消费的结构却出现了轻微的调整。饲料用玉米仍是玉米消费的主要部分,占70%以上的份额,但随着淀粉深加工行业和酒精行业,特别是燃料酒精行业的快速发展,玉米工业消费的数量正逐渐上升,并且上升的速度较快,占据的份额也不断上升。
(1)饲料消费不断增加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我国饲料玉米年消费量已由10年前的7000多万吨,增长至目前的9000万吨左右。预计今年工业饲料产量稳定增长5%以上,且国内饲料玉米的消费也将继续增加,预计年度饲料企业加工需求玉米将达到9200万—9500万吨。
(2)玉米深加工行业发展势头强劲
预计今年玉米深加工和燃料乙醇等工业消费量可能达到1620万吨,较去年增加150万吨。预计2005/2006年度国内酒精消费玉米将达到890万吨,比2004/2005年度增加150万吨。目前玉米加工工业产品主要有四大系列:一是淀粉系列,包括各种淀粉、变性淀粉、果糖、精糊、赖氨酸等2000多种产品;二是燃料乙醇;三是白酒、调料;四是食品(可划入食用消费中)。1999年至2003年,国内玉米工业消费的年增长速度仅为1%,但从2004年开始,随着燃料乙醇新增长点的出现,酒精消费玉米量的增长速度将达到20%。2004年我国玉米工业消费量为1470万吨,占消费总量的12.4%,在总消费中所占比例稳步上升,按10%的年增长速度计算,到2010年,玉米工业消费量将占到玉米总消费量的20%。
综合来看,我国玉米深加工业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不仅本身会导致玉米需求量增加,而且也会增加投资者对价格的良好预期。
(3)玉米库存将进一步下降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2005/2006年度国内玉米饲料消费量在8950万吨,比上年增长200万吨;工业消费量2000万吨,比上年度增加250万吨;国内消费量为1.2705亿吨,比上年度增加465万吨。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2005/2006年度新增供给量不能冲抵当年消费量的增长速度,因此要动用库存来解决缺口355万吨的玉米。因此,国内玉米库存将进一步下降,这对玉米价格将起到一定支撑作用。由于我国玉米供给和消费量暂时大体相当,因此,在需求如预期的情况下,我国玉米的出口就成为左右价格高低的重要因素。
(4)我国玉米进出口状况
针对国内农产品出口贸易状况和出口难问题,我国农业部确立的基本发展思路是:其一,加快农业技术推广,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其二,建立中国农产品出口绿色通道,便利国内农产品出口。其三,政府协调资助农产品出口企业进行促销,拓展农产品出口市场。其四,充分发挥农民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作用,服务农产品出口。上述政策措施逐渐落实实施,包括玉米在内的农产品出口将获得较强支持,不排除玉米出口补贴继续增加的可能性,玉米出口规模将继续增长。
同时,近期以粮食运输为主的BPI指数(波罗的海巴拿马型船运价指数)呈现上升趋势,海运费的上涨有助于增强我国玉米对东亚和东南亚的出口竞争力。
2005/2006年度国内玉米产量预计为1.30亿吨左右,比上年度产量减少100万吨,国内消费量预计在1.34亿吨左右。2005/2006年度国内玉米市场将是一个供应小于需求的市场,供需的缺口缓解了玉米出口竞争的压力。
第三部分 技术分析
一、CBOT玉米价格分析
自1997年以来,CBOT玉米价格大部分时间在200—300美分/蒲式耳区间运行,做箱体整理。今年价格主要在此箱体的中低位运行,由于200一线已经对价格起了5次强支撑作用,预计后市价格很难跌破200,且有望再次向上挑战300,在图形上可能会构筑一个时间跨度达4年之久的三角形形态或一个时间跨度达2年的双底(W)形态。
二、DCE玉米价格分析
大连玉米上市以来,价格在一个倾斜度为30度左右的上升通道内运行,这表明价格继续沿趋势移动的概率大,也就是说,明年价格会继续向上并有望上试上轨压力。自今年2月以来,玉米期价构筑了一个三角形形态,并且该形态在12月中旬实现了向上突破,量度升幅目标位在1500附近。
整体来看,2005/2006年度我国玉米供求关系趋紧,玉米价格重心将上移且内盘比外盘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