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走来,不管是亲眼目睹,还是道听途说,我们深深体会到,玉米加工业的快速发展确实促使当地玉米收购市场格局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并成为东北地区玉米“自产自消”现象出现的重要因素。从锦州的元成酒精到通辽的万顺达淀粉,从长春的大成生化到松原的吉粮赛力事达,这些数十万吨级年玉米加工量的企业不仅活跃了当地购销市场、提升了价格,同时也带动了当地整个玉米产业的发展,尤其是使东北农民从中得到了更多的实惠。
玉米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经过深加工可制成酒精、燃料乙醇、淀粉、淀粉糖以及赖氨酸等一系列工业品,可广泛应用到食品、能源、医疗以及化工等领域。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国内对生物能源的需求与日俱增。虽然自2000年起国家开始大力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但到目前为止,国内仅有黑龙江、辽宁、吉林、河南、安徽等五省强制使用乙醇汽油。随着燃料乙醇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使用,未来几年国内对玉米的需求量将会大幅提高。同时,作为淀粉的下游产品——多元醇、赖氨酸和淀粉糖等产品的市场前景广阔和工业用固体酒精用量的大幅增加也大大提升了对玉米消费的需求。
在国家优惠政策扶持下,一大批具有相当规模的玉米深加工项目相继在辽宁、内蒙古、吉林以及黑龙江等玉米主产区投产使用,目前还有一些加工项目正处扩建或准备建设中。据了解,像华润、大成、黄龙食品等这样的大型加工企业,年加工玉米都在100万吨以上,他们一般委托当地及周边地区的一些个体粮库、贸易商和商贩为其收购玉米,价格相当高。同时,一些正在扩建的项目也加大收粮力度以备生产之用。比如,松原的赛力事达年加工玉米量30万吨,其正在进行扩建的一期战略目标为年加工50万吨,预计到2010年将提高到120万吨,现在每天需用1000吨玉米。该公司为保证其长期生产需求,确定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链采购经营模式,并准备在宁江区、扶余县、前郭县建立原料生产供应基地。
由于今年辽宁和吉林地区的玉米产量较去年有所减少,当地深加工企业在10月初就开始抢购玉米,致使收购价格节节盘升。尽管目前大多数粮库和贸易商均难以承受如此高的价格,但深加工企业依然我行我素,为了能多收一点玉米,相互哄抬价格。据扶余县某粮库主任介绍,玉米深加工企业之所以敢于哄抬价格的最主要原因是,其生产出来的产品利润很高,即便是收购价格抬高2分钱利润也十分可观,这其中还不包括国家的一些优惠政策。以酒精厂为例,现在每生产1吨酒精大约有300—400元的利润,而生产1吨酒精需要3吨玉米,若收购价格每斤上调2分钱,其成本每吨只增加120元,计算下来,酒精厂每吨仍还有180—280元的利润。该主任说,深加工业快速扩张虽变相提高了农民收入,使农民得到了真正的实惠,但却哄抬了市场价格、搅乱了市场秩序。
对此,市场人士认为,玉米深加工业的快速发展着实能提高农民收入,但能否持久才是关键。玉米深加工业只有健康发展,农民的收益才能一直保持下去。他们认为,在批准建设新项目时,国家应该有计划、有目的地统筹全局,以避免玉米深加工行业出现盲目发展。东北地区虽作为我国玉米的主产区,年均产玉米约4000多万吨,但目前包括东北、内蒙古在内的玉米主产区的年玉米深加工能力已达到近1000万吨,若再加上正在建设的和已经批准获建的项目,到2010年至少可以达到2000万吨,如此快的扩张速度实属罕见。而一旦玉米深加工业下游产品达到饱和状态,上游玉米价格就会大幅回落,届时深加工业盲目发展的最终受害者还是农民,而国家鼓励发展玉米深加工业的初衷也将无法很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