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十五”
城乡居民收入
年均增长9.7%和5%
初步预测,“十五”期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实际增长9.7%和5%。
“‘十五’计划的主要发展目标可以算较好地完成了。”3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在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表示。
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可达1.4万亿美元,比“九五”末增长1.9倍多,跃居世界第三位;财政收入由“九五”末的1.34万亿元增加到3万多亿元,国家财力继续增强。
物价年均增长1.4%
马凯还说,初步预测,“十五”期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年均涨幅1.4%。初步预测,“十五”期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8%,人均GDP超过1万元;累计新增城镇就业人员4300多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完成预期目标。
“十五”前期,面对亚洲金融危机、“9·11”事件,中央坚持扩大内需方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引导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周期的上升期;“十五”中期,面对非典疫情冲击,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治不放松、一手抓经济建设不动摇,夺取了抗非典、促发展的双胜利;“十五”后期,面对经济快速增长中出现的一些不稳定、不健康因素,适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避免了经济出现大的波动,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好势头。
展望“十一五”开局之年
严格执行企业最低工资制度
在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马凯说,明年,我国将努力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严格执行企业最低工资制度,以全面增加居民收入。
据悉,国家还将着力解决教育和医疗乱收费、电信服务价格高等问题;将扩大消费热点,完善住房、汽车等消费政策,发展文化、健身和旅游消费;将优化消费环境,规范和促进消费信贷发展,加快个人诚信体系建设。
国家直接补贴部分农资
马凯透露,国家将积极开拓农村市场,发展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大对农村商业网点连锁经营、农资物流配送等项目的支持力度,以扩大农村消费市场。一方面是粮食价格下行压力很大,另一方面农资价格居高难下,当前农民增收“两头受挤”。
国家将改革和完善农资价格调控机制,逐步建立对种粮农民的化肥、柴油等农资的直接补贴制度。
同时,将继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努力使粮食总产量保持在今年的水平。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健全中央和省级粮食储备调节和调控机制,充实地方粮食储备。继续对短缺的重点粮食品种在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以稳定粮食市场价格。
另外,还要加大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力度。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点,其中,用于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和农村户用沼气建设的中央投资比今年将有大幅增加。
重点治理产能过剩
“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去年开始显现,今年日益凸显,而明年可能进一步加剧。”马凯对日益显现的产能过剩表示了忧虑。
他说,国家发改委准备从明年开始,把解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为此,要具体采取如下措施:完善行业规划政策,加强部门协调配合;严格市场准入,控制新上项目;依据法律法规,淘汰落后产能;推进技术改造,加快兼并重组。“通过发挥市场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促进优胜劣汰,力争明年在促进产能过剩行业控制总量、优化结构上迈出实质性步伐。”马凯强调。
外需不会有大减弱
4日,马凯表示,总体上看,明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需求不会出现大的减弱。不过,致力改变贸易不平衡状况已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纳入明年重点工作的范畴。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预测,明年世界经济增速将达4.3%,增幅与今年持平,仍处于较高增长水平。与此同时,世界贸易将增长7.4%,增幅略高于今年。因此,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需求不会出现大的减弱。同时,国际产业转移和技术扩散的趋势没有改变,国际区域合作加强,有利于我国充分利用海内外两个市场,扩大发展空间。
据悉,明年我国将加快转变贸易增长方式,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努力改善贸易不平衡状况。
“双稳健”政策取向不变
“经过近年来的宏观调控,我国经济发展出现了难得的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如果能把这种好的势头尽可能延长,就能为我们赢得更多的时间来解决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马凯在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指出。
明年的国债和中央预算内投资将按照突出重点、压缩一般的原则,优先安排续建项目,适当开工建设事关“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的重大项目。中央政府投资的重点是:促进基础教育、公共卫生、科技基础研究等社会事业发展;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南水北调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切身利益,需要抓紧解决的建设项目等。
“防止投资膨胀反弹仍然是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成果的重要任务。关键是要继续把好土地、信贷两个闸门。”马凯指出。发展改革系统将加强行业规划、产业政策与土地、信贷、环保、安全监管等政策的协调配合,区别对待,有保有压,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
同时,扩大消费热点,完善住房、汽车等消费政策,发展文化、健身和旅游消费。优化消费环境,加快个人诚信体系建设,规范和促进消费信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