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玉米库存基本上保持在1亿吨以上(1983年除外),最高年份是1986年,期末库存高达2亿吨以上,最低年份为1983年,期末库存低于1亿吨为8902万吨。目前,全球玉米库存保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上。总体来看,自1999年以来全球玉米库存水平逐年降低,2003年全球玉米库存仅有9700万吨,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最低值。随后由于2004/2005年度全球玉米丰产,全球玉米期末库存有所上升,美国农业部预测全球玉米库存量为1.26亿吨。另外,美国农业部预测2005/2006年度中国玉米库存将下降,预测全球玉米库存量将下降至1.14亿吨。全球玉米库存量持续维持在低位,但玉米市场价格并没有出现明显上涨。笔者认为,全球玉米库存量减少主要以中国玉米库存量减少为主,以往年份中国玉米库存量曾一度达到1亿吨左右,明显高于世界平均库存水平,近几年中国玉米库存的下降仅是从过高的库存水平下降至正常库存水平而已,但是如果在后期中国玉米市场出现供应缺口,那么则必将会引起全球玉米价格上涨。现阶段全球玉米供需正处于一个临界点,何时突破尚需等待。
二、国内玉米产量相对稳定
2004年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出台以后,国家对“三农”问题高度重视,免征农业税试点、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扩大良种补贴品种、对土地实施最严格的保护措施、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等重大政策和措施的实施大大提高了农民种植玉米的积极性,当前和今后我国玉米的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将保持稳定。从单产来看,2004年全国玉米单产达到了4813公斤/公顷。从地域上看,东北地区玉米单产要高于全国其它地区,吉林省玉米单产高达6000公斤/公顷,新疆玉米单产高达6600公斤/公顷,长江中下游地区玉米单产总体偏低。近10年时间以来,在国家农业科技投入偏少的情况下,我国玉米的单产没有得到较大水平的提高,玉米单产水平变化总体不大,年均增长率仅为1.5%,基本维持在4500—5000公斤/公顷。
我国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玉米生产国,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玉米年产量一直维持在1亿吨以上。总体来看,1993年以来,国内玉米产量呈现先增后减再增的格局,其中政府政策的引导作用极其明显。1994年和1996年国家先后两次提高了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提价幅度为40%左右,农民种粮积极得到极大地提高,农民增加玉米种植面积使国内玉米丰产,并最终在1998年使全国玉米产量达到了历史最高纪录1.33亿吨。随后,国内玉米产量有所回调,2000年国内玉米产量仅有1.06亿吨,2001年至2003年国内玉米产量则保持在1.15亿吨左右,2004年国内玉米再次丰产达1.30亿吨,2005年国内玉米产量为1.31亿吨。从国内玉米产量的变化来看,政府政策的引导占有绝对的影响力,但政府行为往往落后于市场。
东北地区近年玉米种植面积、单产、产量统计表
华北黄淮地区近年玉米种植面积、单产、产量统计表
国内玉米分区域来看,东北主产区年产量为4000万—5000万吨,约占全国玉米总产量的37%左右。华北黄淮主产区年产量为3500万—4000万吨,约占全国玉米总产量的30%左右。总体来看,上述两大主产区玉米产量占全国年总产量的66%—68%。1998年我国玉米产量创历史新高达1.33亿吨。吉林省是国内最大的玉米主产省,2004年玉米产量达1800万吨,占全国玉米产量的14%。山东省是第二大玉米主产省。今年这两大主产省玉米丰产,主要原因是两地玉米种植面积增加。从近两年国内玉米产量连续创出新高的原因来看,面积增加和单产提高是玉米增产的主要因素,今后由于我国玉米播种面积难以有效增加,加上单产水平已较高,未来几年我国玉米产量再次大幅增加的可能性将大幅减少。
三、国内玉米消费稳步增长
1.饲料消费稳定
饲料消费在当前玉米消费中占有较大比例,玉米作为饲料消费有两种方式,即加工成饲料和直接喂养。总体来看,每年饲料需求玉米占国内玉米消费量的70%以上,2004/2005年度玉米饲料消费达9200万吨,2005/2006年度玉米饲料消费将达9400万吨。从今年国内玉米饲料消费来看,今年1—9月份饲料消费极为旺盛,但进入10月份以后,养殖业不景气和国内部分地区发生禽流感疫情导致国内玉米饲料消费有所减少。近几年,随着国内经济发展良好和国家政策向农村倾斜,农民收入较往年有所改善,农村市场对肉、蛋等商品需求有所增加,后期国内市场对肉、蛋等商品的需求将呈现刚性增长。可以预期,今后我国玉米饲料消费将是稳中有增的。
华北、东北地区玉米饲料消费与产量统计表
2.玉米深加工业快速发展
玉米工业加工产品主要有四大系列:一是淀粉系列产品,包括各种淀粉、变性淀粉、果搪、精糊、赖氨酸等2000多种产品;二是燃料乙醇;三是白酒、调料;四是食品(可划入食用消费中)。
(1)快速发展的玉米淀粉工业
自1989年开始,我国玉米淀粉工业借助改革开放的强劲东风突飞猛进发展,2002年全国玉米淀粉产量约为600万吨,2003年全国总产量为700万吨左右,比上年增长15%,年消耗王米1000万吨以上,2004年我国淀粉系列产品共消耗玉米1150万吨,同比增长16%,今年我国玉米淀粉产业继续扩大,市场预计玉米淀粉业消费玉米将达到1300万吨以上,继续保持15%的增长速度。目前,国内玉米淀粉企业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北、吉林三省。
(2)政府大力推广乙醇汽油的使用
自2000年我国政府大力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以来,国家先后投资兴建了黑龙江华润、河南天冠、吉林燃料乙醇、安徽丰原四家燃料乙醇生产厂家,现在全年产能达104万吨,按3.2公斤玉米产出1公斤乙醇比例推算,年消耗玉米332万吨。自2004年开始,国内有黑龙江、辽宁、吉林、河南、安徽等五个省使用乙醇汽油。目前,国内大部分乙醇汽油是用玉米生产的。今年9月底,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员表示,未来2—3年内我国乙醇汽油将扩大至500万—700万吨,未来几年内燃料乙醇对玉米的需求量将大幅提高,并将有可能提高至1500万吨左右,将占国内玉米需求的10%—15%。总体来看,原油价格大幅上涨和国民经济快速对能源的需求增加、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为了提高农民收入等均促使国家对乙醇汽油的推广不遗余力。而从燃料乙醇的发展进度来看,基本上是由国家主导,因此其发展速度和过程都将是有保证的。
(3)快速扩张的玉米深加工企业
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测,今年国内玉米深加工企业对玉米的需求量将比去年1300万吨大幅增加500万吨至1800万吨,年玉米深加工量增加38%。近十几年来,我国玉米深加企业对玉米的需求一直以10%以上的增长速度增加。国内各地玉米深加工企业的具体发展情况如下:
内蒙古:目前,内蒙古自治区玉米加工量只有150万吨,但当地玉米产业化发展后劲很大。如万顺达淀粉二期工程项目、梅花生物80万吨玉米加工项目、石家庄中润集团消化20万吨玉米的制药项目、圣华新药业2万吨无水葡萄糖项目、山东三星集团20万吨玉米加工项目等在建项目投产后玉米加工能力将增加200万吨。与此同时,敖汉粮食总公司、北疆粮油公司、华玉淀粉厂、金河集团、通粮集团5家玉米加工企业正在扩产,扩产后加工能力将增加100万吨。玉米拟建加工项目粮丰生物科技公司、塞飞亚集团等4家预计加工能力在100万吨以上。这些项目实施后,内蒙古自治区玉米加工能力将超过500万吨,当地产玉米50%以上可以实现加工增值,后期内蒙古有望继山东、吉林之后跻身于玉米加工强省之列,并实现由玉米生产大区到玉米加工强区的转变。
吉林:总体来看,吉林省后期必将成为全国最大的玉米深加工基地。如长春大成公司计划2015年加工玉米能力达到1000万吨;吉安生化虽然当前加工能力为45万吨,但其正在松原建设75万吨玉米加工生产线;吉林公主岭黄龙淀粉公司目前正在扩建加工能力为60万吨玉米的生产线;吉林燃料乙醇二期新建的90万吨的玉米加工项目当前正在实施。吉林原有的玉米深加工企业基本上都有或正在建设的新的玉米加工项目,粗略估算吉林省明年将新增535万吨的玉米加工能力。
黑龙江:据统计,2004年当地有省级以上玉米加工龙头企业12家,加工能力为258万吨,正在建设的较大玉米加工企业有7家,加工能力为243万吨。如黑龙江绥化市玉米加工量将大幅增加,青冈龙凤玉米企业将扩建25万吨生产能力,肇东金玉公司将扩建45万吨加工能力,成福集团、明水黑龙江格林粮食等大型玉米加工企业也相继建成投产。据不完全统计,黑龙江省正在建设的玉米深加工能力将达到243万吨。
另外,当前部分安徽、山东等省的玉米深加工企业都开始或已经在东北四省建设自己的玉米深加工企业,这说明东北地区将成为国内玉米深加工企业投资首选地,这将影响国内玉米消费格局,从而将引导国内玉米市场发生根本性变化。
(4)国产玉米仍将少量出口
近年来,国产玉米出口始终保持一定的规模。2000年我国玉米出口727万吨,2001年出口600万吨,2002年出口1167万吨,2003年出口1638万吨,2004年受国家限制玉米出口政策影响出口量仅有232万吨,估计今年的出口量为800万。我国玉米出口的优势是目的地均较近,主要是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另外,我国玉米销售价格比美国玉米便宜。我国传统的玉米出口市场是韩国和东南亚,韩国每年需进口800万—900万吨玉米,2003年我国对韩国出口了800万吨玉米,占韩国当年进口总量的近90%,但2004年中国玉米出口量减少,韩国将大部分需求转向了美国。今年我国扩大了玉米出口,韩国又成为我国玉米出口的主要市场。韩国的饲料企业比较喜欢中国玉米,主要原因是中国玉米便宜,通常要比美国玉米便宜10美元/吨左右。而且,中韩之间海运方便,大船、小船随时可以装运。
总体而言,国内玉米市场供需保持相对平稳,近年来快速增加的工业玉米需求在国内玉米产量高企的面前,并没有对市场价格形成明显作用,但随着国内玉米深加工企业扩张和燃料乙醇的大力推广,国内玉米工业用量将持续、快速的增加,这必将导致国内玉米市场的供应格局产生根本性的变化。
首先,各地玉米市场价格关系将发生改变,东北地区玉米市场价格将强于华北地区。从今年东北地区与黄淮地区玉米价格关系来看,年内大部分时间玉米价格保持强势的地方只有吉林、黑龙江等东北地区。黄淮华北地区玉米价格仅8、9月份因季节性因素带动有所上涨,而且黄淮华北地区玉米价格上涨的最大动力来自于山东地区玉米深加工企业跨省采购。其次,玉米价格的季节性变动将加剧。玉米主要上市季节集中在10月份至次年4月份,而玉米消费的企业如饲料企业、淀粉企业、酒精企业都是年内稳定均衡的消费和采购。市场如果真的出现供应紧张格局,那么其价格表现往往会较为剧烈。对于国内玉米深加工企业来讲,玉米供应是至关重要的,价格略有上涨其必将对粮源进行抢购,从而将导致玉米价格出现剧烈波动,而这一现象最有可能发生在每年的7—10月份。从市场卖方来看,东北地区随着玉米深加工业需求量的逐渐增加,当地农民、收储企业不用担心手中的玉米卖不出去,卖方的惜售心理将加强,这也将加剧国内玉米价格的季节性波动。第三,玉米深加工企业的加工能力和对玉米需求的大幅增加,将使国内相对平衡的玉米供需结构从量变转向质变,国内将从纯玉米出口国过渡到南进北出甚至发展为纯玉米进口国,若玉米市场出现这一变化,其价格走势将难以预料。
综上所述,国内玉米市场正处于工业化的进程之中,玉米原有的属性开始有所改变,后期如果国内玉米市场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我国由纯玉米出口国转换为南进北出的市场格局,加上国际玉米市场又相对处于紧平衡状态,那么国内玉米市场价格将会发生较大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