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我国农产品贸易的比较优势
《21世纪》: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在“十一五”期间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我国农产品贸易在国际市场上的表现显然会影响到这个建设的进程,目前来看,我国农产品在国际贸易领域的现状如何?
张向晨:首先要从中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来看国际贸易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由于资源禀赋和生产水平的局限,整体上我们国家农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是不强的,而且很长时间不能改变,这是我们的一个劣势。但同时我们也在劳动力密集方面,如蔬菜、水果、花卉、水产品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我曾去联合国粮农组织与有关专家讨论农产品国际贸易的问题。该组织贸易司的专家税尚楠曾做过这样一个分析,他将20年中国农业进出口的情况进行了比较,发现长期以来我们的出口徘徊在100亿左右,但是加入世贸组织后,2001年达166亿,到2003年就突破200亿,2004年达到230亿。有专家预测未来几年我们农产品出口可以达到500亿美元,有人怀疑这种说法,但我相信只要我们政策到位,这并不是一个梦想。在这方面我们国家还是很有潜力可挖的。
但是这个潜力一直没有发挥出来,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政策支持的力度不够。按照WTO有关法律规定,我们对农业有5000亿支持空间,但是实际上拿出来的相当少,只有100多亿。所以在这方面还要继续深化改革。
根据税尚楠的研究,虽然中国农产品出口长期保持在100亿,但实际上农产品的出口价格却下降了一半,也就是说收益下降了50%。而国际贸易对农村建设的积极作用应该是提高收益。这主要是由于我们国际贸易的长期战略还是靠量和规模增长,而不是靠品牌,这在农产品贸易里面显得相当明显。我们所谓“鳗鱼大战”和“蚕茧大战”,政府都干预过,效果都不理想。比如(我国花生和大蒜等农产品的)对日出口,我们的价格才是对方的1/50,如果按照对方市场一半的价格出售,就能增加25倍,由此可见这个问题影响很大。我们一点都不需要增加投入,就可以实现500亿的梦想。
《21世纪》: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一直优势不突出,是产品本身的劣势还是其他原因造成的?
张向晨:这要归因于长期以来我们国家所实行的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在WTO谈判中我们常感到尴尬——各国都是通报对农业多少补贴,而我们通报是向农业征了多少税。所谓征税就是剥削农业,这在其他国家是没有的。所以“十一五”规划必须有所转变,要强调反哺农业,我们现在也有能力拿出更多的钱来支持农业。
在世贸组织规则方面,对农业的支持分成三个部分,一是关税措施,二是出口补贴,三是国内支持。我国关税已降到很低的水平,调整余地不大;出口补贴按照世界潮流来说是要取消的,我们国家也没有出口补贴;所以很重要的一块就是要用好国内支持这个手段,包括给农民直接支付补贴、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支持,这些都是WTO所允许的,我们还没有充分利用,今后我们需要在这个方面多下工夫。
就产品本身而言,劣势还是有的。一些土地密集型的产品,如小麦、棉花、玉米,从长期来看,我们基本上没有什么竞争力,以后也不会有,因为我们的经营规模很难超过美国和澳大利亚。即便是可能有优势的产品,比如说劳动密集型产品,仍存在问题。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业领域的贸易摩擦如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们有很大的影响。他们搞绿色壁垒,说我们的农产品不符合环保要求,不符合动植物检疫要求等等,用这些技术性壁垒来形成障碍。当然,环境和卫生要求是双刃剑。在国内,我们作为消费者都知道,我们的食品卫生标准和检疫标准别说跟国际标准,就是跟中国老百姓的要求都有距离。这方面是有差距的。所以能不能按照国际市场标准去做,也关乎我国农产品贸易的成败。
国际贸易环境决定国内农业政策
《21世纪》:国际农产品贸易的大趋势如何?为了实现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优势最大化,您觉得我国目前的国内政策还需要哪些改变?
张向晨:随着多哈新一轮的谈判,国际农产品贸易自由发展进程是不可逆转的,这是世界潮流。随着这个潮流,发达国家的出口补贴在很短时间内会被取消,关税也会被降下来,国内支持也会有所削减。这种开放的趋势对我国农产品贸易来说基本上是比较好的,我们也将很容易在农产品国际贸易市场中竞争,尤其是我们的优势产业。那么在没有优势的方面,我们就应该给农民一定的支持。
《21世纪》: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我国该如何实施“反哺”策略?
张向晨:正像许多其他领域,中国有自己的特殊性。和印度相比,他们高关税达到143%,而我们是15.3%,可见差距有多大。他们不愿意过多开放自己的市场,希望保留一定的高关税,但是我们已没有高关税可保,所以这一点上我们和其他国家很难相提并论。
不过,我们和印度也有共同点,那就是农民占整个国家绝大部分——他们有6亿农民,我们有7.5亿。所以中印两国在WTO谈判中都一致坚持,凡涉及到国计民生,涉及到农民福利方面的支持,发展中国家是不能削减的。同时我们也不能放弃农产品进出口的国营贸易,因为这涉及到价格的稳定和农民的生活。这方面一些发展中国家是有共同利益的。
总的说来,中国的国情仍是比较特殊的,很难找到非常类似的国家。发达国家的路子能不能去学习?我认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这一点是可以学的。但是走高额补贴,扭曲农产品贸易的道路行不通。瑞士一头奶牛一天补贴就是2.5美元,我们补不起。这个成本太大,我们没有那么多的力量。但是反过来想一想,他们给这么多的补贴又有多大的竞争力呢?这对瑞士非但没有竞争力,反而会造成越来越大的包袱,这也是欧盟要改革农业政策的原因。所以,我们的战略是要对农业进行重点、有效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