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0月中旬内蒙古出现近期第一起禽流感疫情以来,南方销区玉米需求持续低迷,受此影响港口价格也有所下跌,大连港价格已经由10月末的1250元/吨降到现在的1190—1200元/吨,蛇口港也由10月末的1360元/吨降到现在的1280元/吨。由于利润降低,贸易商收购发运热情大减,产区玉米市场购销清淡。那么,国内玉米市场为“禽”所困会到几时呢?我们先了解一下当前市场情况:
东北产区市场收购成本难降
根据对东北产区市场的监测显示,上周东北地区玉米收购价格小幅波动,略显弱势,但并没有大幅下跌。收购市场异常清淡,送粮车辆非常稀少。一方面是由于今年当地气温迟迟不降,玉米水分偏高较难保存,因此粮食收储企业和加工企业开始控制收购数量,根据自己的需求来控制收购节奏。另一方面,当前港口平仓价格较低,大连港口平仓价跌到1190—1200元/吨,而在当前价位收购玉米到港成本在1180—1190元/吨左右,贸易商几乎没有利润可言,收购数量也不如前期。有的贸易商试图降低收购价格,但成效不大,农民迫于生产成本等其他因素,产生较强的惜售心理。
由于目前处于东北新玉米大量上市的阶段,尽管市场上出现多元收购主体,粮食收储企业及加工企业构成较大的竞争,但是充足的供应并没有使竞争加剧,反而使双方达成默契。多数刚刚开秤的粮食收储企业也都参考加工企业的挂牌价格来定价,现在看来当地还是买方市场,买卖双方展开拉锯架势。目前看来,东北地区玉米收购成本很难降低,12月初左右农发行贷款将大规模发放,随着粮库收购能力的增加,可能会提高收购价格,进而刺激产区市场的购销活动。
华北黄淮产区跌势趋缓
经过前一阶段大幅走低之后,上周华北黄淮玉米收购市场跌势已经趋缓,价格逐渐企稳。笔者从山东地区了解到,当前价位组织粮源略显吃力,不过到货量暂时能满足短期生产需要。河北石家庄地区玉米收购价格已经接近农户的种粮成本,若价格再次下调农户将多数选择将玉米保存起来,待价而沽。据贸易商介绍,今年华北黄淮地区玉米价差较大,主要由于玉米质量差别太大,山东地区好坏玉米之间差价可达60—70元/吨。后期可能出现优等玉米供不应求而质差玉米低价难销的现象,这也是造成当地市场价格涨跌两难的矛盾之一。
目前禽流感疫情仍未得到彻底控制,市场方向不明,很多粮商采取了观望态度,加工企业也多是随买随购,没有储备库存。据业内人士分析,由于前期价格有一段跳水性下跌,已经接近农民心理底线,近期当地市场已经没有下跌空间,但也没有上涨动力,应该在当前价位徘徊,待禽流感疫情彻底得到控制和加工企业大规模收购之时,市场可能会出现转机。
销区情况并无太大好转
在禽流感形势下分析国内玉米现货走势,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销区的市场需求。在以玉米为原料的饲料需求中,猪饲料占很大比重,其实我们应该认识到,当前国内玉米饲料需求减少主要还是猪饲料需求的减少,猪价迟迟不涨才是导致玉米价格下跌的重要原因。目前养殖业户仍处于赔钱状态,平均一只猪赔100元左右,这使得大量生猪出栏后多数养殖户不愿补栏。
不过,由于禽流感肆虐,猪肉需求增加,生猪价格也如我们预料的止跌企稳。从农业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一些省市猪价开始有所回升,如四川、广西、湖南和东北三省,其他地区仍是弱势整理的局面。不过,由于11月开始全国玉米价格大范围大幅度的下降,因此尽管部分地区猪肉价格仍未反弹,但猪粮比价还是上升了。这样养殖户的效益就较前期有所提高,如果后期元旦、春节的到来能够刺激猪肉消费,导致价格上涨,补栏数量还是有继续上升的空间。
市场传闻国家将发放新的出口配额
上周市场传闻国家将于近期发放新的出口配额,数量在400万吨左右。如果后期传闻得到证实,将给市场带来一定的利好支撑。上周二传闻初现,期货市场的玉米价格就开始小幅反弹,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市场对后期走势还是比较乐观的。业内人士估计明年的出口退税将继续提高,这将从很大程度上缓解国内增产带来的供应压力,可能带动国内玉米价格走高。
尽管上周不断有新的疫情出现,但是我们不难发现,其对市场的冲击力已经大大减弱。由于今年先后出现了口蹄疫、猪链球菌等疫情,所以市场对这些利空因素的反应十分敏感,甚至可以说是先于市场反应,因此,疫情的影响更多的是表现在心理层面。
综合各方面因素分析,当前国内玉米市场在季节性供应压力增加,需求减少及禽流感疫情影响的多重作用下,价格上涨比较困难。不过在这些利空因素的打压下,市场也已经跌到了一定的程度,基本接近产区农民的种粮成本,农民惜售已成为市场继续下跌的巨大阻力,加之后期出口方面可能会有有利于市场的政策出台,双节的即将到来也会刺激消费。在多空因素互相牵制的情况下,应该涨无可涨,跌无可跌,继续保持在当前价位盘整的局面,预计这种情况还将维持一段时间,元旦左右可能会有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