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5年前三季度我国玉米市场回顾
(一)2005年前三季度我国主要玉米市场价格振荡上行且企稳
--现货价格振荡上行,并在高位企稳
2005年1-2月,受春节长假的影响,养殖业家禽出栏量增加,存栏量减少,对玉米的需求减少,我国玉米市场价格大多低位徘徊。
2005年3-4月,我国玉米市场价格大多上涨。进入3月份后,受国际和国内玉米期货价格大涨的提振,东北产区玉米市场购销渐趋活跃,当地玉米价格出现回升。
2005年5月,由于东北产区的农民忙于春播,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现货交易,玉米现货市场价格大多稳中有跌。
2005年6月-9月,我国玉米现货市场价格振荡上行。主要是因为进入6月份后,东北产区玉米春播已经结束,由于农民对后市玉米价格期望较高,农民待价惜售心理依然较强;而7月-9月,东北和华北黄淮产区农民手中余粮有限,另外,国内铁路运输状况紧张,运费居高不下,再加上,南方港口地区玉米存量也较为有限,很难满足销区用粮企业的采购需求,价格上涨。
--大连玉米期货行情振荡走高后进入高位整理行情
1月4日-2月25日继续2004年底的低位整理行情;2月28日-3月25日单边上涨,并创出玉米期货上市以来的新高;3月28日-4月26日高位横盘整理;4月26日-5月16日走出技术性回调行情;5月17日-7月18日窄幅振荡整理;7月19日-8月17日单边下行;8月18日-9月30日振荡上行。
--前三季度,国际玉米市场价格冲高回调
从2月下旬起,美元走势渐趋疲软。3月8日,美元兑世界其它主要货币汇率跌至1月初以来的最低水平,商品调研局(CRB)期货指数则涨至约25年新高。另外,管理基金继续在商品市场中做多,抵消了世界和美国玉米及谷物库存预测值上调带来的利空影响。而7月上、中旬,美国西中部地区,特别是玉米主产州伊利诺伊州中部和北部天气以炎热、干燥为主,导致美国西中部部分地区的玉米产量预期下降,CBOT玉米期价不断走高,并于7月18日涨至1年高点。不过,进入8月份,场内获利了结盘的出现以及商品基金的抛盘对玉米期价形成打压;另外,受飓风“卡特里娜”的影响,美湾玉米出口中断,期价从高位回落。9月底,美国西中部地区新产玉米收割工作已经展开,玉米库存不断增加,进一步打压了期价。
(二)政策利好、玉米出口形势好转,对玉米价格上涨起到推动作用
--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支持玉米生产
农业部于4月21日发布了《2005年国家良种推广补贴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该通知指出,2005年国家继续实施良种推广补贴项目,进一步支持粮食主产区农民种植优质专用粮食品种。其中,今年安排补贴优质专用玉米1000万亩,每亩补贴10元,共1亿元,玉米重点补贴青贮玉米。
--我国玉米出口数量增加,有利于玉米价格的上涨
1.年初有消息称:从今年起我国玉米出口退税金额将由2003/2004年度的111.8元/吨增加到143元/吨。即在出口退税率保持13%不变的情况下,玉米收购保护价从2003、2004年的860元/吨,提高到1100元/吨。此外,吉林和黑龙江分别出台了对省内玉米的出口补贴政策。其中,吉林玉米出口补贴为60元/吨,黑龙江为70元/吨,不足1200元/吨的将补到1200元/吨。
2.我国2004/05年度玉米出口总量与上年度相当。
据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2005年1-9月份,我国累计出口玉米715万吨,同比增长279.9%。其中,2005年9月份我国出口玉米54.3万吨。
截至9月份,我国2004/05年度(2004年10月到2005年9月)累计出口玉米总量达752万吨,与2003/04年度的755万吨基本持平。
美国农业部在12日发布的月度供需报告中预计,中国2004/05年度玉米出口量为730万吨,比9月份的预测值上调30万吨。中国2005/06年度玉米出口预测值仍为300万吨,与9月份的预测值一致。
--铁路运费上调,铁路运输紧张,玉米外运困难,成本增加
1.铁道部出台的相关文件显示,自4月1日起提高铁路货运费用0.5分/吨公里,其中粮食运费在现有基础上每公里提高0.47分/吨。这项措施将会使玉米的物流成本继续增加,给玉米价格带来支持。
2.7-8月份,我国大部地区出现持续高温天气,季节性用电高峰来临,铁路运输以运煤为主,粮食外运困难,运费也相应增长;9月份,由于中秋节和国庆节的到来,国内铁路运输状况更趋紧张,运费居高不下,东北产区玉米南下成本增加。
(三)恶劣天气条件、禽流感、猪链球菌病和口蹄疫疫情的出现抑制玉米价格上涨
--玉米播种和生长期遭遇到恶劣天气的影响,玉米质量下降
春季播种以来,玉米主产区吉林省遇到了“低温多雨寡照”的天气,造成玉米播种工作推迟一周左右。另外,自玉米出苗以来,吉林省不断遭受洪涝灾害、冰雹的侵袭,大部分农作物苗情不是太好,已经影响到今年的粮食产量。黑龙江省降雨量已超出历史同期1-3倍,玉米作物生长形势也不乐观。与东北地区多雨相反,华北黄淮地区出现了少见的干旱、高温的天气,部分地区玉米播种工作延期,而已播种的玉米出苗优良率下降。
8月份以来,我国东北部分地区和华北黄淮夏玉米产区遭受了暴风雨的袭击,对玉米作物生长不利,部分玉米霉变。据调查,强降雨天气,已使部分地区的玉米作物减产或绝收。但由于今年我国玉米播种面积较去年增加,单产减少的数量与面积的增加量基本相抵,预计玉米总产量变化不大,但部分地区玉米质量下降较大。
--2005年前三季度,禽流感、猪链球菌病和口蹄疫疫情再度冲击我国玉米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玉米价格的上涨
1.今年前三季度,泰国、越南、朝鲜、日本、菲律宾、印尼等亚洲国家先后出现禽流感疫情。而我国的新疆塔城地区塔城市发生高致命性H5N1禽流感疫情。
2.5月中旬,山东、江苏、新疆和布克赛尔县、北京市延庆县相继被证实有口蹄疫疫情的发生。联合国粮农组织(FAO)6月22日称,中国新疆中部地区再次爆发口蹄疫情,共有40头牛受到病毒感染。
3.农业部称,截至7月25日,发生在四川省资阳市雁江、简阳、乐至等县(市、区)和内江市资中县的生猪疫情,已造成469头生猪死亡,山羊1只。据四川省卫生厅报告,截至28日12时,四川省累计报告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病例152例,其中,死亡31例。香港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近日接到一宗本地猪链球菌感染的报告。
受上述疫情的影响,疫区的禽类出口受到限制,国内养殖业补栏活动较为谨慎,饲料业对玉米需求明显减少,当地玉米价格出现回落。不过,经过努力上述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对玉米价格的负面影响已经减弱。
二、供给增加、需求不振,四季度我国玉米市场价格预计将走弱
(一)进入10月份以来,国际、国内主要玉米市场价格冲高回落
--10月份,我国玉米现货市场价格先扬后抑。
上半月,受9月底和10月初降雨的影响,华北黄淮地区新产玉米水分含量较大,上市量比预期推迟,再加上国庆期间,国内运输趋紧,销区市场供应偏紧,玉米现货价上涨。
下半月,我国新产玉米收获进度加快,玉米上市量明显增加,但需求相对较弱;再加上,今年玉米生长期间遭受不良天气状况的影响,质量较差,玉米价格出现回落。
--10月份,受季节性供给压力的影响,大连玉米期货行情呈冲高回调走势。
--10月份,CBOT玉米期价振荡走低。一方面,美国玉米收割进展迅速、产量预期较大以及全球饲料谷物供应充足继续打压着期价,12月合约不断创出新低。另一方面,美国农业部10月12日公布的10月份农产品月度供需报告中,有关美国玉米产量和玉米期末库存的预测值均被调高,也对期价产生利空影响。
(二)新产玉米陆续上市、供给压力趋增、出口形势不明朗、禽流感疫情的再度出现、玉米价格弱势显现
--2005年我国玉米产量将略低于上年,但仍处于历史较高水平,抑制了玉米价格的上涨
在今年我国玉米产量最终数据公布之前,国内各大预测机构均预计今年我国玉米将丰收。今年我国玉米播种面积增加,平均单产降低,总产略低于上年。今年玉米产区可实现增产的省份有吉林、黑龙江、河南和江苏,其中黑龙江省增产幅度最大;出现减产的省份有山东、河北、山西、内蒙古等,其中山东减产幅度较大。
1.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发布的9月份供需报告预计,2005年我国玉米播种面积将与去年的2450万公顷持平或略有增加,产量预计可达1.27亿-1.35亿吨。
2.在9月22日举办的“第二届中国(长春)玉米产销衔接会”上,来自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有关负责人对今年玉米产量的预计显示,吉林玉米总产量将达创纪录的1900万吨以上,比去年增加90万吨,增长5%;黑龙江为1400万吨左右;辽宁也将达1350万吨以上,内蒙古自治区为1050万吨,比去年增产102万吨,增长10.8%。东三省及内蒙地区玉米总产量将达5700多万吨,但多数市场人士均认为此数据明显偏高。
3.美国农业部10月12日公布的10月份农产品月度供需报告显示,中国2005/06年度玉米产量预测值下调至1.26亿吨,低于9月份的1.27亿吨,比上年度的实际产量低430万吨。2005/06年度玉米播种面积预测值上调至2600万公顷,比上年度增加55万公顷。玉米单产预计为每公顷4.85吨,比上年度减少5%。
4.国际谷物理事会(IGC)10月27日发布的10月份月报显示,中国2005/06年度玉米产量预测值仍维持1.28亿吨,与9月份的预测值持平,比2004/05年度的1.30亿吨低200万吨。
--新产玉米陆续上市、季节性供给压力趋增
进入11月份后,国内产区新玉米上市步伐将加快,玉米现货市场季节性供给压力增强,而销区养殖业和饲料业的需求不旺,将对玉米价格形成打压。另外,由于新玉米上市量将日益增多,产区收储企业正在积极进行腾仓并库工作,陈玉米出库数量将会增加,也将对玉米价格形成打压。
--我国玉米出口形势不容乐观。
1.由于人民币升值,我国玉米出口竞争力减弱。中国人民银行7月21日发布公告称,自2005年7月21日19时起,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并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照此计算,目前我国玉米出口报价为(FOB)130美元/吨,相当于1054.3元/吨,加上出口退税143元/吨,出口成本为1197.3元/吨,比前期增加22元/吨。由此可见,出口成本的增加,使我国玉米报价与美国报价的差离缩小。
2.由于我国政府尚未公布今年下半年的玉米出口配额,近期,我国玉米出口基本陷入停滞状态。政府可能在今年新玉米产量明朗后才能出台新的出口政策。另外,由于美国玉米收割进展迅速,价格下跌,而前期我国玉米价格涨幅过高,造成目前我国玉米出口价格竞争力减弱,业内人士预计今年下半年国内玉米出口将比上半年明显减少,不利于国内玉米价格持续走强。
--2006年我国玉米进口数量将增长
国家发展改革委于9月13日发布了2005年第58号公告,该公告称,根据《农产品进口关税配额管理暂行办法》,制定了《2006年粮食、棉花进口关税配额数量、申请条件和分配原则》。其中,2006年我国玉米进口配额为720万吨,国营贸易比例60%。
不过,近期有消息称,中国进口玉米的预期可能会进一步延迟,今年或明年中国可能不会进口玉米,该消息有待市场的检验。
--世界2005/06年度玉米产量及期末库存预测值被上调,对玉米价格产生利空影响
1.美国农业部10月12日公布的10月份农产品月度供需报告显示,预计2005年美国玉米产量为108.57亿蒲式耳,较上月调高2.18亿蒲式耳。2005/06年度美国玉米期初库存预测值较上月下调1300万蒲式耳。预计2005/06年度饲料和其它用途用量调增5000万蒲式耳,食用、种子和工业用量预测值调增1500万蒲式耳。出口预测值与上月持平。玉米期末库存预测值调高1.41亿蒲式耳,比上年高1.08亿蒲式耳。美国农业部还将世界2005/06年度玉米产量调高469万吨,达到6.6818亿吨。
2.国际谷物理事会(IGC)10月27日发布的10月份月度报告中预计,世界2005/06年度玉米产量将上调至6.718亿吨,比9月份调高600万吨。但是仍比2004/05年度的实际产量7.063亿吨,减少4.9%。美国2005/06年度玉米产量将上调至2.76亿吨,较前期预测值高600万吨。欧盟2005/06年度玉米产量将下调至4700万吨,较9月份下调150万吨。另外,世界2005/06年度玉米消费量将上调至6.70亿吨,较9月上调300万吨。世界2005/06年度玉米期末库存将上调至1.27亿吨,较9月份上调100万吨,其中美国期末库存将上调390万吨,达到18年来的高点5720万吨。
--禽流感疫情对玉米价格的影响不容忽视
进入10月份以来,亚洲和欧洲部分国家相继发现禽流感疫情,为防止禽流感疫情的蔓延,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相继出台防范禽流感的措施和应急预案。许多国家已经宣布禁止从发现禽流感疫情的国家进口所有禽类产品。
我国也先后出现了禽流感疫情,政府已采取多项措施防控禽流感,建立了全国疫情监测网和应急预案,严防人感染情况的发生和传播。今年截至目前,中国7个省份共发生7起家禽和1起候鸟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共扑杀家禽83.12万只,迄今所有家禽病例已得到有效控制和扑灭,未发现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病例。
不过,世界卫生组织流行病预警部门主任10月17日在日内瓦警告不要过分夸大欧洲禽流感疫情。联合国粮农组织10月27日发表声明指出,该组织对近来一些国家全面采取禁止进口其他国家的禽类产品以预防禽流感的做法表示关注和担心,粮农组织认为那些对未出现禽流感疫情的国家实施禁令"增加了禽类产品价格在国际市场上的波动性"。
虽然,目前禽流感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但对养殖业产生的心理影响较大。由于大量禽类被宰杀,养殖企业补栏积极性不高,对饲料需求减少。据相关部门估计,受禽流感疫情的影响,今年玉米消费量预计将减少500-800万吨左右,玉米价格难有起色。
(三)玉米供应不足,生产成本增加,工业用途增加,将对玉米价格产生一定的支撑
--我国玉米供应面临长期不足
1.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章力健在9月5日召开的第九届亚洲玉米大会上称,他介绍说,目前我国玉米种植面积为2300万公顷,生产和消费总量均在1.26亿吨左右。随着我国畜牧业正以每年5%的高速度持续增长,要求玉米供给能力每年增长4%,但实际上每年增长速度只能达到2%左右,满足不了畜牧业发展对饲料玉米的增长需求。随着人口增长和调整产业结构,我国玉米供应不足将成为长期趋势。预计到2010年我国玉米产需缺口将达到2301万吨。
2.预计2005/06年度国内玉米消费总量达1.28亿吨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9月供需报告提供的数据显示,2004/05年度我国玉米消费量大幅增长,预计为1.25亿吨,较2003/04年度增加500万吨,增幅为4%以上。预计2005/06年度国内玉米消费总量将达1.28亿吨。
--生产成本增加,对玉米价格起到支撑作用
由于今年种子、化肥以及农机具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使得农田种植成本大大提高。从调查情况了解到,2005年玉米的种植成本将会超过0.40元/斤,2004年为0.30元/斤;2003年为0.34元/斤;2002年为0.32元/斤。种植成本的增加必然会导致农民的惜售心理增强,秋收后预计农民为了解决库存困难和还款压力,会急于销售部分玉米,对10月到12月玉米价格形成较大压力。12月后正值春节前期玉米加工消费的高峰,农民惜售将对市场价格起到一定支撑作用。
--乙醇燃料和玉米化工的发展对玉米需求增长明显
1.由于年内国际原油价格居高不下,我国对混合乙醇燃料的需求将持续增长,乙醇需求增长将拉动玉米价格上涨。当前,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和安徽已经率先在全省范围内使用乙醇汽油。2005年东北三省用于玉米酒精消费玉米量预计为302万吨,比上年增加102万吨,预计2006年东北三省玉米酒精消费玉米量将460万吨。另外,预计到今年底,湖北、山东、河北和江苏4省的部分地区也要基本实现车用乙醇汽油替代其他汽油。
2.吉林“玉米化工”项目前景广阔
长春玉米工业园区10月26日正式挂牌,该园区将利用10年的时间打造全球第一个以玉米为原料的合成纤维、工程塑料和生态塑料的生产和加工中心;最终达到玉米年处理量为800万吨,工业产值800-1000亿元。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新产玉米的陆续上市,玉米现货市场季节性压力增强,玉米出口速度减缓,再加上目前禽流感疫情的出现,养殖业补栏积极性减弱,需求不旺,四季度我国玉米价格将会稳中有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