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粮之变——深加工企业异军突起
当前玉米深加工企业俨然成为东北地区玉米收购主体,对东北玉米收购市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据中国玉米网统计,目前东北地区主要的玉米加工企业实际加工能力已突破1000万吨,加工企业正逐渐取代粮库成为东北玉米收购市场的主角。许多加工企业还有部分在建项目,按照当前速度发展,几年后玉米深加工企业将成为重要的玉米收储单位。
笔者从深加工企业了解到,当前玉米深加工产品市场需求较好,淀粉、赖氨酸等产品利润可观,原料之争就显得异常激烈。加工企业庞大的市场需求也使得产区玉米收购竞争加剧,今年各企业新玉米开秤价均高于去年,现在玉米尚未大规模上市,粮源争夺战已经开始,各企业收购负责人对后市看跌的越来越少。
卖粮之变——农民以守为攻,待价而沽
往年地方储备企业的收储工作集中在春节之前,而2004/2005年度收储工作进展异常缓慢,农民售粮方式有了明显变化。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今年国家加大了惠农补贴力度,免征农业税、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相应政策的实施,使农民降低了生产成本,加之去年玉米增产,后期价格又上涨,农民收入增加,自身还贷能力提高,手中有了闲钱,急于变现的人数大大减少,就使得集中销粮的情况不复存在。
与此同时,粮食购销市场的放开使更多的农民开始关注粮食市场信息,根据市场变化待价而沽,选择相对高位售粮。笔者从产地了解到,尽管今年开秤价高于去年,但现在吉林很多地区的农民已经开始搭栈子降水,做好长期售粮的准备。黑龙江省往年此时已进入秋粮购销高潮期,可目前为止粮食收购迟迟难以展开,也是近几年来少有的现象,可见农民对今年玉米价格期望值较高。今年农资价格比去年大幅上涨,据测算,吉林省种子比上年上涨15%左右,化肥上涨25%左右,农膜上涨20%左右,农药上涨18%左右,玉米每亩总成本比上年增加24.2元。生产成本的提高,使农民心理接受价格相应提高,预计今年玉米收购之路将更加艰难。
粮企之变——抢占市场,硝烟弥漫
2004年以前,由于玉米按保护价收购,市场粮源较多,去年年底玉米市场开始全面放开,取消了玉米保护价,改革后的国有粮食收储企业将主动入市收购粮食,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化经营新机制。现在东北地区的粮食收储企业尚未入市,但已做好准备,初步拟订的开称价格基本与市场价格相同,这将使国有粮食收购企业与加工企业之间第一次以竞争者的身份出现。不过相比之下,粮食收储企业受农业发展银行“以销售发放贷款,以效益发放贷款、限价收购”等管理方式的监管和限制,资金发放很难与市场变化同步,收购难以在短时间内有效展开。尽管如此,今年新粮收购市场上的价格之争已经可以预见。
总的说来,东北收购市场的变化主要是体制及政策带来的变化,多元主体的入市收购将使得玉米收购价格底部有所提升。但无论如何改变,价格终究要由市场决定,放开后的东北玉米收购市场将更为理性和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