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产区玉米收获基本完成,市场价格步入阶段性回落时期,禽流感给市场带来的利空影响是肯定的,但过分夸大利空因素的威力,得出一边倒的结论也是不现实的。市场并非完全被利空因素充斥,市场中依然存在抑制价格下跌的因素,因此,笔者认为,价格即使出现波动也会限制在较小幅度和一定区域内,预计短期内国内玉米市场价格将继续保持小幅回落态势。具体分析如下:
国内玉米产量的预估值不变
27日,国际谷物理事会(IGC)在10月份月报中预测中国2005/06年度的玉米产量达到1.28亿吨,这比上年的产量1.30亿吨低了200万吨,但和IGC上月的预估值持平。虽然我国玉米产量最终数据尚未统计出来,但国内各大预测机构对今年我国玉米丰收的定论已基本达到共识,我国今年玉米生产形势基本可以概括为:播种面积增加,平均单产降低,总产略低于上年。2005年我国玉米产量将是连续第二年达到历史较高水平。因此,玉米丰产的压力将继续打压国内玉米市场价格。
禽流感利空影响进一步增强
25日,我国证实在湖南中部的一个村庄,有数以百计的鸡鸭死于H5N1禽流感病毒。这也是继内蒙古,安徽之后的第三个证实爆发禽流感疫情的地区。26日,法国官方证实,发现首例人感染禽流感疑似病例。此消息进一步加重了养殖户的恐慌心理。行业分析师则认为,从过去一周里国内多个地区爆发H5N1禽流感疫情看,目前的疫情形势仍然严峻,如果疫情进一步扩散,可能会给国内养禽业的饲料需求投上阴影。不过,总体来说该疫情对玉米饲料消费的负面影响也仅仅局限于心理层面,还没有出现禽类产品进出口限制等消息,因此,如果全球应对禽流感措施有力,过一段时间其对价格的利空影响自然就会消失。不过,禽流感作为长期存在的利空影响因素,会随着事态的发展不定期地对价格构成利空冲击。玉米价格的涨跌不仅取决于禽流感问题,还取决于下一季度南美美国的生产情况,以及国内需求的发展情况,即使我国采取措施得当,阻止国内疫情的爆发,玉米价格短期也不一定确定不会下跌。
东北玉米发霉变质数量会降低
由于霉变玉米对养殖业的影响特别是猪的影响较为严重,今年黄淮新玉米由于先前受到阴雨天气影响,大多地区发生霉变,水分含量偏高,特别是山东、河南等地玉米霉变率较高,使得黄淮新玉米价格率先出现下跌行情。目前,关内部分地区玉米仍有霉变现象,对后期玉米供应问题将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不过,据东北地区的调查显示,东北地区农户经历了2003年玉米霉变对销售价格的影响后,今年农户储存玉米的方法更为先进。为防止玉米发生霉变多采用提升玉米的储存高度及改善通风条件。不难看出,东北农户手中的玉米发霉变质的数量会降低。后期东北玉米上市量将会有所保证,供给压力不减。
销区需求继续低迷 销售压力增强
目前,广东和江苏等地的规模化家禽养殖场已缩减了10%以上的饲养规模,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止跌企稳的肉鸡价格现度出现回落,亏损额度上升。南方生猪市场也不景气,养殖业利润较低,而且大豆豆粕价格仍在低价徘徊,饲料养殖户补栏不积极,加之新粮大量上市,饲料企业对质高价低的新玉米有所期待,对收购相对谨慎,保持观望,多数企业随用随购。同时,南方港口货源充足,市场销售进度异常缓慢,据了解,福建厦门地区目前平仓价1380元/吨仍很少有人问津,市场交易清淡,玉米价格有继续走低的可能。
出口优势不明显 前景不容乐观
尽管产量低于预期,但出口商恢复销售玉米,估计向海外买家销售了大约50万吨的玉米。这批玉米的FOB价格约为每吨128美元,11月和12月船期。最新成交的价格要低于上月的报价134美元。目前美国和南美玉米价格下跌,截目27日,美国墨西哥湾3号黄玉米价格为106美元/吨,较上周下跌了4美元/吨。阿根廷玉米出口离岸报价为每吨96美元,加上我国人民币汇率可能继续升值,对我国玉米出口竞争力构成不利影响。此外,央行高级官员26日表示,人民币长期升值的趋势难以避免。如果人民币兑美元进一步升值,不利于我国农产品出口,特别是玉米。虽然目前国内玉米出口形势有所好转,但前景依然不容乐观,出口对市场价格的促进效应日益减弱。
全球玉米供需偏空 期现联动下行
美国玉米收获进展顺利,禽流感肆虐欧亚地区,导致国际玉米、大豆、豆粕期货全经线收低。截止27日,CBOT再创新低,12月份合约降为197.75美分/蒲式耳。目前,全球及美国玉米供需关系偏空,将压制整个市场价格易跌难涨。另外,国内大连玉米期货价格在国内玉米供应量增加的压力下,25日已经降为1215元/吨,降幅达4%,其中10月24日下降幅度最大。10月24日结算价1228元/吨,较上日结算价(1253元/吨)下降了32美元/吨。当前玉米形态仍然趋弱,短期内行情将继续向下寻求支撑。期货价格的不断走低,反作用于玉米现货市场,给价格走势带来了压力。受此指引,短期内国内玉米现货行情上行步履将更加艰难。
各方积极采购 对价格构成底部支撑
据市场监测显示,上海淀粉价格8月份时1980元/吨,目前已涨至2080元/吨,涨幅达5%;长春地区也由8月份的1740元/吨上涨至1850元/吨。受利益驱动,东北深加工企业生产的积极性很高,采购玉米数量随之增加,目前,吉林部分粮库已开始大规模收购新玉米,日收购数量基本与自身烘干能力相同,且价格上不低于周边的玉米深加工企业。为此,长春地区某大型玉米深加工企业将收购价格调至840元/吨左右,水分含量为32%,日收购量已达到3000吨。吉林省另一大型玉米深加工企业将前期800元/吨收购30%水分的新玉米价格,变至收购31%水分的新玉米收购价库800元/吨,日收购量由前期的100-200吨涨至1000吨以上。当地个体粮商在农户手中直接收购价格为770-780元/吨左右。随着新的收购者不断介入,新玉米收购价格下跌的可能性较小,未来的价格走势将以目前价格为底限稳步上涨。
综上所述,由于正值新陈玉米交替时期,市场多方利空因素有增无减,市场缺乏有效的上涨动力,价格下跌在预料之中,预计短期内玉米价格将继续走弱。但受成本因素、政府意愿等利好因素限制,价格下跌幅度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