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华北黄淮地区玉米市场了解,当地新玉米大部分取代当地的陈玉米的价格,当前,当地的养殖情况一般,但近期深加工企业收购玉米数量明显加大,由于其对水分不是很严格,只是关注收购价格的问题,从近期的市场了解到,当地深加工的新玉米的收购量相对较大。对新玉米的支撑作用明显。
东北地区新玉米大面积收购市场更需时日,部分贸易商及粮库仍没有全面敞开收购,饲料企业及深加工的收购价格仍维持前期水平。据悉,今年新收获的玉米水分与去年比相对偏高,但农户销售玉米的意愿仍不强烈,主要在于今年的农资价格相对高于上年,且上市之初,更多的农户心存惜售心理,大部分农户仍以观望为主。
另外,比价作用也对玉米起到一定的支撑,东北地区新上市的大豆收购均价在2450元/吨上下,从比价关系来看,玉米折合成14%以下的收购价格在1020元/吨左右,比价上来看,若低于此价格农户的表现会更加惜售。
产量确立后 后期关注需求 据悉,从中国玉米产量情况看,2005年玉米的产量低于2004年1.31亿吨的玉米产量,美国农业部在10月份的供需报告预测中国2005年玉米产量为1.27亿吨。而业内普遍预测范围也在1.25-1.29亿吨之间。产量下调将为2006年玉米的供应降低而埋下伏笔。而2005年的需求会不会出现的新的增长点仍是市场关注的焦点,2006年中国饲料行业在经历过一段时间的整合后,随着国内对肉蛋奶需求的增加,饲料消费需求的刚性增长是勿庸置疑的,只是增长的比例问题。
而我们更应该把市场关注的焦点放玉米的深加工上来,2005年的能源危机为中国的玉米酒精行业提供广阔的空间,随着中国的燃料乙醇使用量的增加及其他深加工产量的增长, 2006年的将是深加工的崛起的一年。那么2006年深加工对玉米消费将成为玉米价格支撑的一个亮点。
而我们现在主要关注的禽流感疫情对玉米市场的需求影响,中国应对禽流感的防控措施较为严密,我们有必要相信中国禽流感疫情懂得影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淡化。
总体来看,短期内由于国庆节后的阶段性的需求降低和禽流感的影响,当前玉米市场价格保持弱势格局的时间会比预期的延长,玉米的弱势格局仍在春节前有可能会持续。但长期仍向好。